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江西省36个气象站点1960~2018年的监测资料,利用SPEI指数、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江西省干旱变化特征及SPEI指数与作物受灾面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年干旱指数呈轻微下降趋势,年际旱涝交替,年度干旱主要分布在东北部、西部和东南部地区,多为全域性和局域性干旱且2000年后全域性干旱更为显著;季节性干旱多发于夏秋季,尤其以秋旱更为严重,春冬旱程度轻且多发于赣州南部,但春季2001年后呈干旱化趋势,夏、秋、冬季SPEI指数呈上升趋势,夏旱多发于西部,秋旱多发于东部且多为全域性或区域性干旱,甚至出现覆盖全省的严重伏秋旱;作物受灾面积与夏秋季SPEI指数有显著相关性,且夏旱对江西省作物影响强于秋旱。研究结果可为江西省防旱抗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 PHC管桩)因其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本文采用PHC管桩来加固某大型水闸软土地基,根据管桩长、直径和间距的不同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布桩形式,分别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且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得出了一种最为合理的布桩形式,为该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办法,也为其它存在类似情况的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文章末阐述了PHC管桩施工过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为绘制江西省铅山河流域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图,从危险性和易损性两方面构建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建立了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绘制了研究区山洪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分布图,并结合实际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对其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铅山河流域山洪灾害风险度相对较高地区主要分布于武夷山镇、篁碧畲族乡、天柱山乡、石塘镇、英将乡等流域中上游段,风险度较低地区则集中于流域下游永平镇附近,评价结果与该流域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说明所构建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有效可靠。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地区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图绘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述了袁惠渠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针对目前灌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数据资源分割独立、信息共享联通欠缺的现象,对袁惠渠灌区信息系统总体设计进行了探讨,着重阐述了计算机网络通信和综合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内容,指出合理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和数据库对实现袁惠渠灌区信息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江西省芦溪县1958~2013年逐月和逐年的降雨资料计算出Z干旱指数,并根据Z指数将干旱强度划分为7个等级,分析该地区的干旱特征.结果表明:芦溪县近56年来Z指数呈上升趋势,总体偏涝趋势且具有较明显连旱年的特征;从季节尺度长期变化特征来看,夏季发生干旱的频率最高,占32.1%,春季呈现偏旱发展的趋势,夏秋冬三季均表现出偏涝发展的态势,尤其夏季Z指数上升趋势较为显著;从干旱趋势突变分析结果可知,突变年份有1961、1963、1967、1969和1971年,1965年后只存在偏涝方向的发展趋势且在1997~2007年和2010年以及2012年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6.
频发的干旱灾害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中农业干旱灾害的危害尤为明显。以江西省莲花县楼梯蹬水库灌区、罗卜冲水库灌区、河江水库灌区这3个以蓄水型水源为主的水田灌区为研究对象,在考虑水利工程对农业干旱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走访、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建立了各灌区的缺水率模型,以预报其农业旱情。结果表明,分析得出的水利用系数与实地调查结果基本吻合;且经对比计算,缺水率模型比连续无雨日数更适合评估水田灌区干旱程度,说明该模型可运用于以蓄水水源为主的水田灌区农业旱情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随着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占比逐渐提高,常规的同步发电机占比逐渐减小,系统一次调频能力有减弱的趋势,而储能系统具备功率快速响应的优点,可以有效地改善系统动态频率响应特性,根据其优点,提出了一种含储能系统的调频控制策略。首先,建立起储能系统参与一次调频的区域电网等效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幅频特性分析;其次,基于PADE降阶法对模型简化处理并计算得出控制参数,利用根轨迹法对控制参数进行验证;最后,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储能系统快速调频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落实有关防洪减灾重大决策部署、助力江西省山洪灾害防治事业高质量发展,本文系统梳理了多年来江西省山洪灾害防治历程,深入分析了山洪灾害防治思路演变特征,山洪灾害防治逐步从“碎片化”发展到“体系化”,防治目标从模糊零散发展到聚焦清晰,防治手段从单一发展到多元化等特征。在此基础上,评估了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成果,并从政府主导、多主体协同治理,深入挖掘、多元化成果应用,立足“四预”、数字化赋能转型,强化运维、多举措提质增效等方面探究了山洪灾害发展方向。研究成果对于山洪灾害防治思路与防治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近年来我国山洪灾害风险预警的主要建设内容、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山洪灾害风险预警现状。针对当前山洪频发区"落地雨"预测监测难、预警信息传达不及时、精准预警难、有效转移少等问题,构建了由气象先导预警、小流域实时定向预警、社区自主预警三种模式组成的递进式预警体系,并以江西省为例进行了实践应用。该预警体系以雨情发展为主线,使山洪灾害防治区预警范围从大区域到小流域到沿河村落、预警过程从雨前到落地到水位上涨、预警精度从预报到准确,预警对象从公众到受灾群众层层递进和聚焦,互为备份和补充,形成完整的预警体系。研究成果对于提升山洪灾害风险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曾澄光  刘业伟 《无损检测》2004,26(1):46-46,53
1 问题提出在我电厂热网建设中,采用架空和直埋两种方式敷设管线。按设计要求,架空敷设管线采用10%抽检,而直埋管线则需100%X射线探伤。X射线探伤工作量大且时间紧,不允许太多废片出现。直埋管焊缝探伤时,由于外套管距离<500mm,而射线机又要紧贴被检件,活动空间小,很难对准中心,拍出的X射线底片合格率很低,根本无法跟上工程进度。为此,研制了实用多功能X射线探伤架。2 探伤架设计原理根据X射线探伤原理,大径管双壁单影透照在保证几何不清晰度的情况下,尽量减小焦距,从而减少透照次数,所以探伤架的研制考虑X射线探伤机窗口紧贴被检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