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业科学   1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的重新暴发再次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特别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包括病菌基因组遗传、转录和物理图谱的构建,病菌致病的分子机制以及马铃薯-马铃薯晚疫病菌互作分子机制等。本文就近几十年来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在生物学和病理学,分子遗传学等研究方面作简要综述,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色素的遗传及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马铃薯色素(花色素苷和类胡萝卜素)的遗传特点、环境因素对色素形成的影响以及分子水平上对色素进行调控的研究进展,为培育新型马铃薯品种,确定适宜于色素形成的环境条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FtsH (Filamentation Temperature-Sensitive H)是一种ATP和Zn2+依赖型金属蛋白酶,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在真核生物中是多基因家族。FtsH具有ATP酶活性、蛋白水解活性和分子伴侣活性,参与多种胁迫反应。从抗旱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二倍体品系H145中分离得到cDNA-AFLP差异片段,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SoFtsH cDNA全长序列, 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该序列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长为723 bp, 编码129个氨基酸。SoFtsH具有2个铁氧化还原蛋白结合位点,并存在信号肽序列、跨膜区域和Zn2+结合域。SoFtsH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其他FtsH基因进行同源序列比对, 并构建系统进化树, 发现该基因与番茄、烟草、拟南芥等高等植物FtsH基因同源性达90%以上。半定量RT-PCR和Northern Blot杂交结果表明SoFtsH基因在干旱胁迫下叶片和根系里的表达量明显增加, 且在抗旱品系H145与干旱敏感品系H214中表达模式不同。说明SoFtsH基因在马铃薯抗旱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耐霜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飞  金黎平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4):140-142,145
综述国内外马铃薯耐霜冻的研究成果,包括马铃薯霜冻害机理、耐冻性鉴定、耐冻性遗传和QTL定位以及提高耐冻性的有效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马铃薯耐霜冻研究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抗旱机理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在马铃薯的抗旱性评价、抗旱性生理机制、抗旱基因工程、抗旱与其它胁迫的关系、抗旱性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抗旱性评价主要采用以产量为基础的抗旱系数为标准,另外还可结合碳同位素分辨率等生理指标、形态指标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马铃薯的抗旱性与渗透调节、抗氧化作用、光合作用、生物碱代谢、物质运输与分配、植物激素、脱水保护蛋白代谢等多种生理反应紧密相关。马铃薯抗旱与抗其它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相互交叉,其抵抗机制既有共同的部分又有不同的部分。  相似文献   
6.
中薯3号是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利用京丰1号为母本、BF77A父本,经多年系谱筛选育成。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人们评价薯片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是薯片颜色的深浅。它受遗传、贮藏条件和加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因素起主导作用。本文在详尽论述影响颜色变化因素的作用机理的同时,还比较总结了各研究所得结论之间存在的异同,并专门就分子标记技术在选育炸片专用型品种的育种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双单倍体的产生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金黎平,杨宏福(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北京100081)普通栽培马铃薯是同源四体四倍体作物,其单倍体(2n=2x=24)也称为双单倍体(DihaPloid),具有以下特征[1]:①可利用二体遗传对四倍体种作更广...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是影响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重要环境因子,特别是0℃以下的冻害会对马铃薯植株的叶片、茎秆造成严重的损伤,甚至导致整个植株的死亡。因此,研究马铃薯品种的抗寒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对国内外马铃薯低温驯化与抗寒性、抗寒生理机制、抗寒性遗传及其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马铃薯抗寒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块茎性状对块茎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马铃薯块茎本身对块茎损伤影响显著的关键因素,从而为通过改善栽培条件、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等减轻马铃薯块茎损伤提供依据。选用损伤性状差异显著的5个品种(系):Desiree、Russet Burbank、春薯4号、9637—83和TD38—2为试验材料,测定其表皮擦伤(SK)、内部损伤(IB)和损伤变色(BR)性状,同时测定块茎硬度等17个块茎指标,并对数据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并建立模型。分析可知:不同块茎指标对表皮擦伤和内部损伤的影响作用相似,与对损伤变色的影响作用差别较大。Ca^2+、酪氨酸和绿原酸共同对3种损伤起着较大的正向或负向作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对本研究中多重相关数据的分析结果整体性较强,结论客观合理,回归系数易于解释,从而可为生产和科研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