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6篇
  免费   436篇
  国内免费   236篇
医药卫生   456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363篇
  2003年   567篇
  2002年   480篇
  2001年   388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0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3篇
  1968年   3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及其空泡毒素基因 (vacA)亚型、细胞毒素相关基因 (cagA)与胃上皮HLA DR抗原表达间的关系。【方法】①自 39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中分离培养出 39株幽门螺杆菌菌株 ,采用PCR方法鉴定 39株菌株的ca gA及vacA亚型 ;②采用HLA DR小鼠抗人单克隆抗体 ,对上述已行cagA及vacA亚型鉴定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及 2 2例阴性患者的胃窦活检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胃上皮HLA DR表达较阴性患者更显著 ;②幽门螺杆菌定植密度与胃上皮HLA DR抗原表达程度间存在正相关 ;③感染cagA 菌株患者较感染cagA-株者胃上皮HLA DR抗原表达更明显 ;④本研究中vacAs1a/m2亚型占 90 % ,故未对不同vacA亚型与胃上皮HLA DR表达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论】①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诱导胃上皮HLA DR抗原异常表达 ;②cagA 菌株可能通过胃上皮HLA Ⅱ类分子介导而与宿主发生更为密切的相互作用 ,从而较cagA-菌株引起更为显著的胃上皮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和鉴定 β1受体亚型特异性抗体。【方法】人工合成 β1受体细胞膜外第二环 197 2 2 2位氨基酸序列作为抗原。连接钥孔冒贝血蓝蛋白 (KLH)增加抗原性后免疫兔获得抗血清。通过凝胶双扩散实验和ELISA法鉴定其效价 ;通过免疫荧光法及ELISA法鉴定其特异性 ;通过离体蛙心灌流实验鉴定其药理活性。【结果】该抗血清效价高 (分别为 1∶6 4和 1∶10 6)、特异性强 ,能和心肌 β1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1∶10 4 ~ 1∶10 5) ,为异丙肾上腺素的非竞争性拮抗剂。 (pD2 ′ =1 6 2 )。【结论】成功制备的 β1受体亚型特异性抗体可能成为进一步研究 β1受体分布、功能和定量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15 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BV)及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情况 ,每例患者均有血清学检测资料 ,另取 30例良性肝病组织作对照 ,所有数据用卡方检验。 结果  15 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 HBV感染阳性率为31.8% (5 0 / 15 7) ,HCV感染阳性率为 5 1.0 % (80 / 15 7) ,其中 10 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 HBV、HC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9.3% (42 / 10 7) ,4 5 .8% (49/ 10 7) ,5 0例胆管细胞癌 HBV、 HC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 16 .0 % (8/ 5 0 ) ,6 2 .0 %(31/ 5 0 ) ,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 HBV、HCV重叠感染率分别为 2 7.1% (2 9/ 10 7) ,14 .0 % (7/ 5 0 ) ,良性肝病组HBV、HC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 16 .7% (5 / 30 ) ,30 .0 % (9/ 30 )。原发性肝细胞癌 HBV感染、胆管细胞癌 HCV感染率高于良性肝病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原发性肝细胞癌 HBV、HCV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87.8%(94 / 10 7) ,13.1% (14 / 10 7) ,胆管细胞癌 HBV、HCV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6 8.0 % (34/ 5 0 ) ,16 .0 % (8/ 5 0 )。 结论 原发性肝癌与 HBV、HCV的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及胆管损伤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总结1999年1月~2005年7月7例腹腔镜术后胆漏及胆管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2例迷走胆管漏,1例经腹腔引流后治愈,1例经B超引导穿刺引流后治愈;胆囊管残端漏1例,再次手术缝扎,胆总管探查取石放置T型管引流后治愈,肝总管损伤漏2例,1例用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放置腹腔引流治愈,1例剖腹手术修补漏口,放置T型管支撑6个月;胆总管横断2例剖腹行胆总管端端吻合放置T管支撑6-7个月。术后随访1~3年,均恢复良好。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胆漏及胆管损伤,应及时发现,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慢性牙周炎(C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汉族轻、中、重度CP患者共166例及80名无牙周炎对照者的颊黏膜拭子,以Chelex-100法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VDR BsmI、VDR ApaI和VDR TaqI的基因型,分析组间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轻、中、重度CP患者中VDR ApaI等位基因A携带者明显多于对照组,重度CP与中度CP、重度CP与轻度CP患者间VDR ApaI基因型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度CP与轻度CP患者间VDR ApaI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VDR BsmI、TaqI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患者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DR ApaI等位基因A可能与汉族人群CP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唇香草中挥发油的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维吾尔药唇香草中挥发油成分的理化性质.方法:采用化学检识、薄层层析法(TLC)、紫外光谱法对唇香草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唇香草挥发油中含有酚类、醛类、内醇类等不饱和化合物,唇香草中挥发油的薄层层析图谱、紫外光谱图具有明显特征。结论:化学检识、TLC、紫外光谱法可作为控制唇香草内在质量的方法,此方法简便、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7.
V-Y肌腱瓣修补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研究V—Y肌腱瓣修补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及结果。方法 对9例平均112d的陈旧性跟腱断裂患,采用小腿三头肌V—Y肌腱瓣修补术治疗修补缺损为3.2~6cm,平均4.6cm。结果 平均随访2年8个月,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优7例(77.8%),良2例(22.2%),优良率为100%。结论 对于陈旧性跟腱断裂,小腿三头肌V—Y肌腱瓣修补术足一种方法简单、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46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并存其他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46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700例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1418例存在不同的诊断失误。结论在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同时应注意其合并的其他甲状腺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金钱石韦汤对泌尿系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泌尿系结石患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金钱石韦汤治疗)与对照组(采用排石冲剂治疗),治疗1—2个月,观察尿常规,B型超声波检查了解结石排出情况,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达51,6%,对照组为26.7%,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6.05)。结论:金钱石韦汤对泌尿系结石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速殖子超声裂解物(TSo)和IFN-γ鼻内免疫小鼠经口感染弓形虫速殖子后,血清、小肠液和粪便IgA抗体分泌的动态变化。方法将6~7周龄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分别用10μl缓冲液PBS、20μgTSo、500UIFN-γ和20μgTSo 500UIFN-γ鼻内免疫小鼠。用RH株弓形虫速殖子4×104个/只灌胃攻击,分别于攻击后第7、10、13、16、19天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小肠液及粪便,ELISA法测定IgA含量。结果各组血清IgA抗体水平在攻击后第10天达到峰值,TSo IFN-γ组血清IgA抗体含量高于其他各组。小肠液和粪便IgA抗体含量在攻击后第13天达到峰值,在实验期各时点TSo IFN-γ组小肠液和粪便IgA抗体含量高于其他组。小肠液与粪便IgA抗体水平呈正相关。结论TSo或IFN-γ或TSo联合IFN-γ鼻内免疫小鼠可诱导黏膜免疫,产生高水平的弓形虫特异性IgA抗体。TSo联合IFN-γ鼻内免疫优于单独免疫,免疫小鼠肠道产生大量SIgA,发挥抗虫作用。鼻黏膜免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接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