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M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有可疑冠心病44例,将其常规心电图(ECG)、TMT、和冠脉造影(CAG)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CAG为标准计算TMT和ECG的敏感性等指标。结果 TMT检出冠心病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均比ECG高,但特异性较差,假阳性较高(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TMT可提供冠心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年轻单纯性中心型肥胖者QT离散度(QTd、QTcd)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8~35岁单纯性中心型肥胖38例及年龄与肥胖者相匹配的正常体重34例,分别测量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QTd、QTcd值;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有否斑块。结果肥胖者的血压增高、BMI、WHR、QTd、QTcd增大,与正常体重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T离散度>50 ms者发生IMT异常的危险度高于QT离散度<50 ms者(OR=7.0,P<0.05)。结论年轻人单纯性中心型肥胖者QT离散度大于正常参考值,颈动脉内中膜异常;QT离散度>50 ms时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QT离散度可作为预测心血管病变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循证医学角度探讨P波离散度对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有阵发性心房颤动高血压病组(研究组)与无阵发性心房颤动高血压病组(对照组)P波离散度值,采用RevMan4.2.2统计学软件,以加权均数差为效应量进行合并分析。结果19个研究的合并效应量(加权均数差)为16.40,95%可信区间为(13.01,19.78),合并效应检验Z=9.49,P〈0.01。结论P波离散度可作为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以73名长期接触低浓度苯及同系物的女工为观察对象,65名不接触任何化学物质的幼儿教师作对照进行生殖机能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车间空气中苯、甲苯及二甲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均低于国家最高容许浓度。观察组月经周期不规则,经量异常及痛经的发生率分别为19.18%、27.39%及42.4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自然流产、妊娠中毒症及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有1名死婴,对照组则无。观察组新生儿先天性缺陷2名,对照组1名。提示,长期在低浓度苯及同系物危害的作业条件下工作,可对女性生殖机能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年轻人单纯性中心型肥胖者QT离散度(QTO、QTcd)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的关系。方法对年龄在18~35岁的38例单纯性中心型肥胖、34例正常体重的年轻人测量血压、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QTO、QTcd值;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有否斑块。结果肥胖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为正常高值(高血压前期),BMI,WHR、QTO、QTcd均增大,与正常体重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肥胖者检出QT离散度〉50ms 30例(78.95%),超声检出预动脉内中膜不光滑及斑块7例(18.42%),两者比值比OR=31.36。结论年轻人单纯性中心型肥胖者QT离散度大于正常参考值、颈动脉内中膜异常;QT离散度〉50ms时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提示QT离散度可作为预测心血管病变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对临床医学生开展实习上岗前心电图技能强化培训的价值.方法 对299名2010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和七年制学生进行实习上岗前心电图技能强化培训,在培训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临床医学生是否认为有必要进行实习上岗前心电图技能培训及考核临床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正常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相关知识及心电图阅图的掌握情况,并对其进行心电图理论授课及心电图阅图技能培训.结果 培训前、后对正常心电图、AMI心电图的相关知识及心电图阅图分析(合格率)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问卷调查大部分临床医学生认为培训有重要价值.结论 临床医学生在实习上岗前强化心电图技能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年轻单纯性腹型肥胖者的QT离散度(QTd、QTcd)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18~35岁单纯性腹型肥胖者38例(肥胖组)及年龄、肥胖与之相匹配的正常体重者34例(对照组),分别测量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QTd、QTcd值;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有否斑块.结果 肥胖组血压、体质指数、腰臀比、QTd、QTcd均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QT离散度>50 ms者发生IMT异常的危险度高于QT离散度<50 nm者(OR=7.0,P<0.05).结论 年轻人单纯性腹型肥胖者QT离散度大于正常参考值,颈动脉内中膜异常;QT离散度>50ms时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提示QT离散度可作为预测心血管病变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 (AMI)与非糖尿病AMI患者Q T离散度 (QTd)的改变及临床预后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对 60岁以上的 42例糖尿病AMI(A组 )和 5 0例非糖尿病AMI(B组 )患者QTd及心脏危险事件的发生进行分析。结果 A组QTd明显长于B组 (P <0 0 1) ,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二者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老年糖尿病AMI者的QTd明显延长 ,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心脏事件的发生率高 ,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年轻人中心性肥胖者的血压与心电图QT离散度(QTd、QTcd)的关系。方法对年龄在18-35岁的47例中心性肥胖、32例正常体重的年轻人测量体重指数(BMI)、腰围(WC)、血压、QTd、QTcd值。结果肥胖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为正常高值(高血压前期)、QTd、QTcd显著增大,与正常体重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性肥胖者的血压与QTd及QTcd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