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呆聪液对痴呆大鼠模型脑内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22月龄的老龄大鼠,用海人酸破坏脑基底核法,造成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的痴呆动物模型,通过水迷宫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了呆聪液对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内β-APP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老龄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脑内β-APP基因表达增强。呆聪液的3个不同剂量组与痴呆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都能明显提高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脑内β-APP mRNA含量,并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呆聪液能改善老龄痴呆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并下调β-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分离自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的一株棒状样细菌进行分类学鉴定,探讨其种系发生及生物学地位.方法 利用形态、生理和生化特性等表型性状初步进行细菌鉴定,通过细胞壁化学成分分析、16S rRNA基因测序及基因比对明确其种系来源.结果 分离、培养出革兰染色阳性的棒状样杆菌;生化反应不活泼;细胞壁二氨基酸为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eso-DAP),全细胞糖含阿拉伯糖、半乳糖和甘露糖,化学型为胞壁Ⅳ型.GenBank数据库序列比对显示,该菌株与结核硬脂酸棒状杆菌(C tuberculostearicum)菌株ATCC35692的16S rDNA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9.4%(仅存在8个核苷酸差异).结论 从表型性状和种系发生研究可确定该菌株为结核硬脂酸棒状杆菌,本研究与模式株相比亦存在一定差异,初步考虑该分离株可能足该菌种的一个新业型.该菌分离自前列腺液,在国内外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快速有效治疗面颈部顽固性化脓性感染的新方法。方法从临床顽固性头颈部疖病患者的感染部位采集标本,经分离、鉴定后筛选出不同类型的葡萄球菌,组合成多价葡萄球菌菌苗。用该菌苗治疗顽固性头颈部疖病。结果对临床88例顽固性头颈部疖病患者进行治疗,治愈率77.3%,总有效率97.7%以上。结论用多价葡萄球菌菌苗治疗顽固性头颈部疖病,作用快而持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田凤丽  马麦生  钱震雯  楚海荣 《医学综述》2007,13(23):1822-1824
椰毒伯克霍尔德菌是引起酵米面和银耳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毒黄素是此菌产生的一种毒素,近年来对毒黄素的分离提取进行了相关报道,其中毒机制从对呼吸链电子传递体的旁路作用、抑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活力、对动脉平滑肌张力的影响以及微核技术测其诱变实验的研究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另有研究发现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观察毒黄素能够损伤小鼠组织和人血细胞自由基,本文就毒黄素的化学提取分离、中毒机制以及生理生化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杨媛媛  岳启安  楚海荣  钱震雯 《医学综述》2007,13(17):1357-1359
棒状杆菌属除白喉棒状杆菌外,其他棒状杆菌一般认为是条件致病菌,寄生在人类口腔、鼻腔、咽喉部、外耳道、眼结膜、外阴和皮肤等处,可引起抵抗力低下的宿主发生各类感染。棒状杆菌属中的短小棒状杆菌是一种强有力的免疫激活剂,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在人肿瘤免疫治疗中,作为非特异性免疫激活剂被广泛研究和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呆聪液对痴呆大鼠模型脑内M1、M3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22月龄的老龄大鼠,用海人酸破坏脑基底核法,造成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的痴呆动物模型,通过水迷宫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了呆聪液时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内M1,M3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老龄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脑内M1,M3基因表达增强呆驱液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痴呆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都能明显提高学习记忆能力.提高脑内M1,M3受体mRNA含量,并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呆聪液能改善老龄痴呆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并提高M1,M3受体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l,3)-β-D-葡聚糖及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检测血清(1,3)-β-D葡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在患者体内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β-D葡聚糖(G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为87%、91%、80%和94%,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试验)为76%、95%、86%和91%,G试验联合GM试验联合试验为97%、81%、69%和99%;治疗前后的G试验均值分别为(251.20±49.90)和(46.20±7.90)pg/mL。GM均值分别为(1.15±0.61)和(0.63±0.25)μg/L。结论 G试验联合GM试验在诊断恶性肿瘤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动态监测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结果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草绿色链球菌群感染的临床特征和病原菌特点。 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细菌数据库中诊断为草绿色链球菌群感染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 结果共收集患者75例,其中男性39例(52.00%),伴基础疾病者55例(73.33%)。30例(40.00%)患者以急性发热起病。分离菌群部位以正常无菌部位例数最多(58/75,77.33%)。具体致病菌分群:缓症链球菌11例(14.67%)、血链球菌14例(18.67%)、咽峡炎链球菌群50例(66.67%)。合并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6例(8.00%),诱发中毒性休克综合征2例(2.67%)。药敏结果显示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5.33%(49/75)、68.00%(51/75)、16.00%(12/75),对头孢曲松(6.67%,5/75)、头孢噻肟(4.00%,3/75)耐药率低。 结论草绿色链球菌群作为常见的感染菌群,在老年人群中易发生机会感染。临床症状以发热常见,致病菌可累及多个系统,严重时可诱发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呆聪液对痴呆大鼠模型脑内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22月龄SD大鼠采用海人酸破坏脑基底核法造成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的痴呆动物模型.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痴呆模型组、呆聪液(低、中、高剂量)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呆聪液低、中、高剂量组每日呆聪液灌胃(低5 g/kg、中10 g/kg、高20 g/kg),痴呆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天用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共1个月.通过水迷宫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呆聪液对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内β-APP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老龄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脑内β-APP基因表达增强.呆聪液高、中、低剂量组能明显提高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脑内β-APP mRNA含量,并有一定的量效关系,与痴呆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呆聪液能改善老龄痴呆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下调β-APP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噬菌体治疗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震雯  岳启安  田凤丽 《医学综述》2007,13(16):1256-1258
近几十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的致病菌耐药性问题,已经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细菌耐药性加剧使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进入"后抗生素时代"。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抗生素已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噬菌体制剂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也倍受人们关注。研究证明,噬菌体制剂具有许多抗生素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如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确实可在治疗中发挥其强大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