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血糖控制良好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2例(糖尿病组)和老年糖耐量正常者52例(NGT组),测定并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及内皮功能(EDD)等。在常规降糖基础上,将糖尿病患者按服用瑞舒伐他汀的剂量分为3组:常规组(10 mg.d-1)、强化组(20 mg.d-1)和对照组(未服用他汀类药物),观察12个月后3组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变化。结果:与NGT组比较,糖尿病组IMT及斑块检出率明显升高。治疗后常规组IMT无明显变化,强化组明显变薄;治疗后常规组斑块面积显著减少,强化组减少更明显(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常规降糖基础上,瑞舒伐他汀可延缓或逆转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这可能与其调脂、抑制炎症反应及改善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我国医院医务人员对早期血管病变认识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国临床医务人员对于血管早期病变的认知现状。推广早期综合防治血管疾病策略。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9月对参加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推广"项目学习班的临床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被调查人员所在医院常见心血管疾病种类;能最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策略;早期血管病变检测技术的具体项目;何种药物可以逆转早期血管病变;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推广是否有利于降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负担及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推广普及的前提。结果:对655份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被调查者住院医师占21.68%,主治医师占36.95%,副主任/主任医师占25.65%。被调查者所在医院最常见心血管疾病顺序分别为心绞痛55.42%,脑卒中38.17%,心肌梗死28.70%,心力衰竭28.24%,高血压28.24%;关于血管病变早期检测57.40%的被调查者认为通过动脉内皮功能测定,认为通过血管造影者占46.72%,认为通过脉搏波速度(PWV)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者分别占40.61%和31.76%;分别有76.49%和53.89%的被调查人群认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 I)和他汀类药物能够逆转早期血管病变;96.79%的被调查者认为推广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有利于降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总体负担;78.47%的被调查者认为用于推广的早期血管病变检测技术应该是操作方便和无创伤。结论:约半数被调查医务人员对早期无创血管病变检测方法不熟悉,无创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仍需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医学,2014,36(2):81-83.该文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入选体检男性375人,分为对照组(n=233)和高血压组(n=142)。应用动脉僵硬度自动检测装置测定CAVI,作为反映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分别应用腹主动脉CTA、直接眼底镜检测腹主动脉及眼底动脉硬化情况。结果:高血压患者CAV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血管病覆盖的范围很广,包括大脑动静脉系统发生的血栓形成,夹层血管炎症和闭塞。最常见的脑血管病急症为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在美国每年约78万人发生上述三种状况。其中60万人为新发病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日两国健康女性血压和心踝血管指数(CAVI)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中日两国参加健康体检的女性共3 301例(中国籍1 590例,日本籍1 711例),应用动脉僵硬度自动检测装置测定CAVI作为反映动脉僵硬度的指标.结果 中国女性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同年龄段的日本女性(P均<0.001),31~70岁年龄段的中国女性CAVI显著低于同年龄的日本女性(P均<0.001).两国健康女性CAVI主要与年龄、收缩压、体质指数(BMI)有关,与舒张压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CAVI主要与年龄、收缩压、BMI有关.中国女性的血压水平高于同年龄段日本女性,而CAVI低于同年龄段的日本女性.  相似文献   
6.
疾病护理工作中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发展,化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压力正在威胁人们的健康,不良的生活方式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过程,很多为中老年发病,起病突然。然而患在住院期间获得的医学知识不足以满足其健康的需要,为了转变健康观念,促进、恢复、保持健康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7.
<正>本研究通过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性因子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水平以及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后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1资料与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0年8月在我科就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72例(糖尿病组),男43例,女29例,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72.3岁,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糖尿病病程1~4年,血糖控制良好,除外心血管并  相似文献   
8.
目的心踝血管指数(CAVI)是新的评价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其不依赖于测量时的即刻血压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ey)是血管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本研究主要探讨血管性疾病患者中CAVI与Hey之间的相关性。设计描述性研究。人群入选伴或不伴有高血压、冠心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88例(男/女为46/42),人选人群根据Hey水平分为对照组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Hey≥15μmol/L)组。方法CAVI、颈一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及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由动脉僵硬度自动检测装置Vs-1000及Complior测定。结果整体人群中,血浆Hcy与cF-PwV、CR—PwV、CAVI呈显著正相关性(依次分别为r=0.33,P=0.002;r=0.51,P〈0.001;r=0.42,P〈0.001)。血管性疾病人群中,血浆Hey与cF—PwV、CR—PwV、CAVI呈显著正相关性(r=0.23,P:0.048;r=0.51,P〈0.001;r=0.392,P=0.001)。伴有一种或多种血管性疾病人群血浆Hey水平显著高于不伴有血管性疾病人群组。Hey≥15μmol/L组CF.PwV、CR—PwV、CAVI水平显著高于Hey〈15μmol/L组人群。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整体人群中Hey、体质指数、年龄是CAVI的独立相关因素(p=0.421,P=0.001;B=-0.309,P=0.006;B=0.297,P=0.012),而血管性疾病人群中,Hcy、体质指数、年龄是CAVI的独立相关因素(B=0.434,P=0.001;B=-0.331,P:0.009;p=0.288,P=0.022)。结论血管性疾病患者中CAVI与血浆Hey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性疾病患者心踝血管指数(CAVI)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v)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高血压、冠心病患者63例,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对照组(35例)及HHcv组(28例)。应用动脉僵硬度自动检测装置测定CAVI作为反映动脉僵硬度的指标。结果HHcy组CAVI、颈一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显著高于对照组(9.59±2.47VS.7.77+1.86,P=0.002;13.54+3.28VS.10.63_+2.65,P〈0.001)。63例患者中血浆Hey与年龄、CFPWV、CAVl分别呈正相关(r分别为0.357,0.331,0.417;P均〈0.05)。校正年龄、性别因素后,Hcv与CFPWV、CAVI仍呈正相关(r=0.260及0-316.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cv是CAVI的独立影响因素(β=0.447,P=0.013)。结论HHcv患者CAVI水平显著升高,提示Hcv参与了动脉僵硬度的发生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健康体检人群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入选健康体检323人,根据PWV水平分为两组:对照组(PWV<9 m/s)37人,观察组(PWV≥9m/s) 286人.PWV由Complior仪器测定.结果 观察组人群高血压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41.2±19.9) mmHg比(129.0±18.8)mmHg,P<0.001; (88.4± 11.1) mmHg比(82.1±10.8) mmHg,P=0.001; (52.8±12.9) mmHg比(46.8±10.6) mmHg,P=0.007;(2.13±1.64) mmol/L比(1.19±0.73) mmol/L,P<0.001)].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26±0.37) mmol/L比(1.51±0.40)mmol/L,P=0.002)].相关性分析提示总体人群中PWV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酸、甘油三酯呈显著正相关性(γ=0.124,0.307,0.259,0.255,0.187,0.340,0.169,0.278,均P<0.05),而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性(γ=-0.283,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PWV与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有关(β=0.314,P=0.003;β=0.307,P=0.003).结论 PWV是动脉僵硬度的评价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能参与了其中的保护作用,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