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国际肝脏病会议1986年曾在上海召开。1991年上海国际肝癌肝炎会议与上次会议比较,虽然尚无更重大突破性进展,但对今后肝癌、肝炎的防治和研究将起到促进作用。原发性肝癌在亚洲和非洲,不断证明乙肝病毒与肝细胞癌的基因密切相关。在日本丙肝病毒(HCV)已经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的肝癌病人中,血清抗HCV阳性仅8.3%;苏联报告其肝癌的Dclta感染商达81%;在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HBV携带产妇的血清、乳汁中HBV-DNA不同裁量与实施母乳喂养安全性的关系及对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的影响.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免疫测定(EIA)技术对91例HBsAg、HBeAg双阳性产妇血清、乳汁及婴儿24月龄血标本进行HBV-DNA定量和HBVM检测.32例婴儿采用母乳喂养,59例采用人工喂养.对两种喂养方式的婴儿做3(T3)、9(T9)、12(T12)、24(T24)个月追踪检测观察.结果 HBsAg、HBeAg双阳性产妇的血清、乳汁中HBV-DNA阳性率为100%、49.45%(P<0.005),HBV-DNA平均含量(拷贝数/毫升的对数,(-x)±s)为(7.43±1.81)、(4.02±1.01);初乳HBV-DNA的检出率随母血HBV-DNA载量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正相关.母乳和人工两种方式喂养的婴儿HBV感染率为15.63%和13.56%,统计学处理X2=0.022,P>0.05差异无显著性;母乳喂养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组;发生HBV-DNA感染的13例婴儿T24血标本HBV-DNA载量为(3.24±0.23).结论 HBsAg、HBeAg双阳性产妇血清HBV-DNA载量大于109cps/mL的婴儿是母婴传播的高危易感人群.HBV感染的婴儿HBV-DNA水平较低,病毒载量<104cps/mL.乳汁HBV-DNA阳性率和病毒载量明显低于血清,HBV携带产妇的婴儿接受正规乙肝基因工程疫苗(Hbice)全程免疫或Hbice和HBIG(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主、被动联合免疫后,母乳喂养不影响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母乳喂养有助于提高婴儿抗-HBs的GMT水平.  相似文献   
3.
4.
高脂血症患者茶色素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流变指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脂血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其引起的血液黏稠度变化--高黏血症,影响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及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降脂、降黏在预防该类疾病中有其积极意义.我院1999年5月~9月对39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茶色素服药前后自身对比方法,通过血脂及血流变指标变化,观察降脂、降黏的作用,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983~1985年对重症肝炎的治疗采用了胸腺肽、复方氨基酸(六合)、血制品、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为主的综合基础治疗,同时加用周身支持疗法,使病死率降到42.11~54.54%,且死亡病例的平均存活时间较传统疗法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6.
本资料应用安福隆注射液(IFN-α2b)或阿德福韦(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各10例,进行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按2006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方案》选择慢性乙型肝炎20例,无失代偿性肝硬化。分为二组:IFN治疗组10例,年龄(41.5±15.4)岁,病程(4±6)a,HB eA g均阳  相似文献   
7.
目前美国内科疾病的发病率,急性腹泻列居第二位,仅次于普通感冒,它是广大发展地区人群中导致死亡的原因。近二十年来的研究已确定了许多构成腹泻病的病理生理基础。鉴定出迄今并无特征的细菌(胚胎弯曲杆菌、埃希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类志贺邻单胞菌)、病毒(轮状病毒和类诺瓦克病毒、肠道腺病毒、类冠状病毒、布里达病毒颗粒)和原虫(隐孢子虫),这有助于阐明大量增多的肠道传染病的病因。但腹泻的40%病因仍不清楚。病原体与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目前公认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国内已见报道[1、2]。我们在1979及1980年冬季,收集临床上诊断“秋季腹泻”10例粪便标本,经电镜检查发现典型轮状病毒颗粒者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例年龄8月~1岁,均为散居婴儿,以腹泻为主诉就诊。发病前多无饮食因素,突然发病,4例发烧,1例腹泻前有感冒病史。腹泻每天少者3~4次,多者10余次。大便多为稀水样或蛋花样便,2例早期有浆糊样白便。镜检均可见到脂肪球,2例见0~2脓细胞/HP。体检与一般消化不良相似,脱水体征多不明显,周围血像白细胞轻度增高。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重型炎发生机制的研究刘沛,王静艳,王兆荃通过对11例妊娠期重型肝炎肝组织进行PTAH染色和应用胆管逆行注射内毒素制成产褥早期家兔肝坏死模型,对妊娠期重型肝炎发生机理进行了研究。其结果:①肝炎肝组织学所见11例妊娠期重型中6例肝窦内可见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1983~1985年对重型肝炎患者采用了胸腺肽、六合氨基酸、血制品,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综合疗法。1986年以来,本协作组采用以肝细胞生长素为主的多种疗法,本文对其各自的疗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