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选择5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探讨醒脑静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的的影响.方法所选择患者均为近几年本院经CT证实的颅脑外伤病人共58例.原发病为脑内血肿、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脑干损伤等.治疗组29例,其中男21例,女8例,格拉斯哥GCS评分3~8分.对照组29例,其中男22例,女7例,格拉斯哥GCS评分3~8分.2组病例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缺损及格拉斯哥GCS评分均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方法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9例除常规治疗外,伤后24 h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300 ml静滴,每天1次,共2周,然后观察偏瘫、失语及意识障碍程度.结果醒脑静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89.7%,对照组为69.0%,经Pearson Chi-square分析,两组有显著差异(X2=8.758,P<0.05),说明醒脑静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有显著的疗效.结论重症颅脑外伤后,由于血脑屏障受损,导致脑微循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富含蛋白质的物质从血管内渗透到脑实质内,造成早期脑水肿,颅内压因此增高.颅内高压直接影响患者的意识改变及预后.醒脑静注射液是由祖国医学传统名方"安宫牛黄丸"经科学提取精制而成的新型中药制剂,有效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部分抑制伤区脑组织钠、钙及水份含量的增高,改善局部水、电解质代谢从而缓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我们应用醒脑静治疗29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有显著差异(X2=8 758,P<0.05),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无任何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血管生成的程度及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7例垂体腺瘤(侵袭性25例、非侵袭性22例)病理标本和4例正常脑垂体标本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8-RA)组化染色行微血管记数(MVC)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中VEGF表达及MVC均显著大于非侵袭性腺瘤(P<0.05),VEGF表达强度与MVC两者在垂体腺瘤血管生成中呈正相关(r=0.7625, P<0.01).结论:腺瘤组织中的VEGF的异常表达和MVC能够准确地反映垂体腺瘤血管的生成程度与腺瘤侵袭密切相关,可为临床上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及预后提供生物学上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脑室出血铸型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将48例患者分为2组。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灌洗加脑脊液置换组(治疗组):24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1~40分,脑室内血肿量为35~67ml,;保守治疗组(对照组):24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2~39分,脑室内血肿量29~64ml。2组病例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缺损及脑室内血肿量均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方法:(1)对照组:为内科常规治疗。(2)治疗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内科方法基础上,加用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灌洗和脑脊液置换。两组患者经上述治疗时,每日观察意识障碍程度、瘫痪程度及其他症状。结果 治疗组24例无二次出血,治疗组总有效率75%,病死率16.7%,对照组总用效率33.3%,病死率33.3%。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灌洗加脑脊液置换组与保守组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x~2=12.076,P<0.01)。结论 早期通过脑室引流能迅速有效地降低颅内压,早期解除脑组织的受压和深部脑组织的 移位,同时早期清除血肿,有利于防止蛛网膜颗粒的机化粘连,阻止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反复脑室内尿激酶灌洗可加快血凝块的溶解,有利于脑室内血肿的引流,缩短了引流时间,可迅速解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改善脑脊液循环及脑室周围的微循环。脑脊液置换,可以使脑脊液得到稀释,减轻脑室系统周围脑组织的刺激,减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病因和处理方法。方法:所有患均在伤后1-6小时或术后24小时内行头颅CT或MR检查,证实有脑梗死灶存在。32例病人伴有其他部位的脑挫裂伤、颅内血肿,有2例脑疝形成行急诊手术。本组患梗死部位;单侧基底节区26例,双侧基底节区5例,颞枕部6例,颞叶3例。结果:经治疗后痊愈20例,3例死亡,偏瘫17例,经瘫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有10例恢复。结论:外伤性脑梗死多见于基底节区^[1-2],亦有其他部位梗死的报道^[3-6]分析发生脑梗死的原因:(1)解剖因素,(2)外伤后的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选择5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探讨醒脑静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的的影响。方法所选择患者均为近几年本院经CT证实的颅脑外伤病人共58例。原发病为脑内血肿、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脑干损伤等。治疗组29例,其中男21例,女8例,格拉斯哥GCS评分3~8分。对照组29例,其中男22例,女7例,格拉斯哥GCS评分3~8分。2组病例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缺损及格拉斯哥GCS评分均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方法: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9例除常规治疗外,伤后24h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300ml静滴,每天1次,共2周,然后观察偏瘫、失语及意识障碍程度。结果 醒脑静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89.7%,对照组为69.0%,经Pearson Chi-square分析,两组有显著差异(x~2=8.758,P<0.05),说明醒脑静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有显著的疗效。结论 重症颅脑外伤后,由于血脑 屏障受损,导致脑微循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富含蛋白质的物质从血管内渗透到脑实质内,造成早期脑水肿,颅内压因此增高。颅内高压直接影响患者的意识改变及预后。醒脑静注射液是由祖国医学传统名方“安宫牛黄丸”经科学提取精制而成的新型中药制剂,有效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部分抑制伤区脑组织钠、钙及水份含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小鼠血浆内皮素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00只健康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创伤对照组和1次/d高压氧疗组,利用自由落体原理制成重型颅脑损伤模型,观测伤后1次/d高压氧治疗后8,24,48,72,96h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结果:高压氧治疗组血浆内皮素含量:大鼠伤后8,24,48,72,96h为(199.84&;#177;20.34),(200.38&;#177;21.17),(203.12&;#177;19.11),(206.81&;#177;21.54),(211.24&;#177;23.57)ng/L较同期对照组[(231.32&;#177;17.18),(234.03&;#177;18.24),(240.39&;#177;16.37),(254.32&;#177;17.25),(268.91&;#177;36.65)ng/L]显著降低(t=3.72~5.46,P&;lt;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血浆内皮素活性升高,高压氧治疗通过纠正脑缺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内皮细胞产生、释放内皮素,从而减轻了脑水肿和血管痉挛避免了脑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硫酸镁(MgSO4)治疗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急性脑血管痉挛(CVS)血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单纯SAH组和SAH+MgSO4组.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大鼠SAH后急性CVS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前1 h 和术后1 h、6 h、24 h采用显微图像分析仪测量各组基底动脉直径,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各组血清NO水平,用放免法测定各组血浆ET-1水平.结果 单纯SAH组在术后基底动脉直径缩小,SAH+MgSO4组在术后基底动脉直径大于单纯SAH组,但小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SAH组术后血清NO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降低;血浆ET-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MgSO4组术后血清NO水平较单纯SAH组升高,但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血浆ET-1水平较单纯SAH组降低,但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NO 水平和血浆 ET-1 水平的变化和动态平衡的破坏与SAH后急性CVS有关.MgSO4的治疗能够使血清 NO、血浆 ET-1 水平恢复正常从而起到防治SAH后急性CVS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浅谈对胶质瘤患者的外科诊断心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与病史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 病程多缓慢,但也可以有急性颅内压增高或脑卒中的表现,急性发病,肿瘤内出血可有发作性突然颅内压增高表现.肿瘤生长部位不同,可出现相应的大脑、小脑或脑干病灶征象.逐渐发展的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和视盘水肿与视力减退,有时出现精神障碍或有癫痫.颅骨X线平片显示颅内压增高征象,或有肿瘤钙化影,局部有颅骨变薄、破坏或增生.幕上肿瘤超声检查常有中线波移位.CT、MRI脑扫描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和大小,并多可作出定性诊断.经病理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9.
脑胶质瘤治疗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恶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大多呈浸润性生长.单靠手术难以治愈,术后复发率高,而传统的放疗、化疗副作用较大,随着治疗手段的发展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不断提高,手术以外的其他局部治疗措施包括局部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和免疫治疗都有较大进步,现总结国内外文献对脑胶质瘤的治疗的新发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高压氧康复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患者高压氧康复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患者入院后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3周、6个月脑出血病损评分(SIAS)肢体运动积分情况。结果:康复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SIAS肢体运动积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下肢改善尤为显著(P<0.01)。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患者采用高压氧康复治疗不仅可行,而且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