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培菲康联合柴芍承气汤对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47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传统治疗组(PN组,15例),PN组+柴芍承气汤组(中药组,17例),中药组+培菲康组(观察组,15例).测定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天、5天、9天和14天血清中内毒素、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比较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并发症、病死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经治疗后第5天起血清CRP、内毒素、TNF-α均改善.治疗后第1天3组患者间血清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N组比较,中药组和观察组第5天和第9天血清指标降低显著(P<0.05);与中药组比较,观察组从第9天开始对指标改善作用更显著(P<0.05).与中药组、PN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中药组患者住院费用较PN组均减少(P<0.05).治愈出院42例.结论 培菲康联合柴芍承气汤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SAP治疗中血清指标改善显著,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蛋白黏液素MUC2是一种分泌性糖蛋白,在正常胃黏膜中不表达,当胃黏膜出现肠化或恶变时有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调节新血管生成的最重要因子,而新的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和转移灶生长的必要条件。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肠化生黏膜、正常胃黏膜中MUC2和VEGF的表达,以观察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奥曲肽和奥美拉唑对老年人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行EST患者 6 8例 ,随机分为两组 :预防组 38例 ,分别于术后即刻和术后 6h皮下注射奥曲肽 0 .1mg ,术后即刻和术后 12h静滴奥美拉唑 4 0mg ;对照组 30例 ,EST术后只应用抗生素和补液。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均不用其他任何抑制胰腺分泌及预防胰腺炎药物 ,并分别于术前、术后 6h ,2 4h作血清淀粉酶测定 ,同时观察胰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预防组EST术后即刻和 6h血清淀粉酶 (U L)分别为 12 5± 112和 135± 14 1,明显低于对照组 2 34± 2 4 7和 2 4 5± 2 5 1(P <0 .0 1) ;预防组和对照组均无急性胰腺炎病例发生。结论 小剂量奥曲肽和奥美拉唑联用能有效地预防EST术后的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复发与组织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临床缓解期UC患者,在结肠镜下所见炎症最重黏膜处进行组织活检,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学特征,记录结肠镜检查后1年的临床结局,按随访期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对比两组组织学特征,并绘...  相似文献   
5.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误诊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科近年来收治的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误诊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检查对胆总管壶腹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91例患者均行B型超声、CT及超声内镜检查,部分行ERCP检查.并将超声内镜及超声内镜联合ERCP与B型超声、CT、ERCP对胆总管壶腹区病变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内镜、ERCP对胆总管壶腹区病变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94.5%(86/91)、90.2%(74/91).超声内镜诊断胆总管结石及慢性胰腺炎的准确率为100%,超声内镜联合ERCP检奁对结石及肿瘤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100%、97%.结论 超声内镜对胆总管壶腹区病变的诊断率高于腹部B型超声、CT及ERCP,联合ERCP对病变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较高的价值,指导规范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窄带光成像(narrow-band imaging, NBI)肠镜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临床缓解期患者的黏膜血管形态(mucosal vascular pattern, MVP)分型对组织学愈合和临床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潍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42例临床缓解期UC患者被纳入研究并接受肠镜检查, 采集白光和NBI内镜图像并进行活组织检查, 依据白光下图像进行梅奥内镜评分(Mayo endoscopic score, MES), 根据NBI下黏膜血管形态进行MVP分型, 使用Nancy指数(NI)评估组织学愈合情况并对患者随访1年。计算MES和MVP分型与组织学愈合及复发的Spearman相关系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并应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评价白光与NBI内镜诊断临床缓解期UC组织学愈合的准确性。结果根据MVP分型标准, 将142例UC患者进行分型, 其中47例定义为清晰, 63例定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胃黏膜组织NO含量、iNOS表达,并研究它们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测定10例正常对照,15例Hp阴性慢性胃炎,32例Hp阳性慢性胃炎胃黏膜组织NO含量及iNOS、Bax的表达.结果Hp阳性慢性胃炎组iNOS,Bax的表达、NO含量均明显高于Hp阴性慢性胃炎组及正常对照组;Hp阳性慢性胃炎组iNOS表达、NO含量与胃炎积分数呈正相关,NO含量与iNOS表达之间,iNOS表达与Bax表达之间亦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Hp感染时胃黏膜NO含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iNOS;iNOS、NO参与了Hp所致的胃黏膜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而此作用很可能是通过Bax蛋白或其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参与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粘蛋白MUC2,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O例正常胃黏膜及49例胃癌组织中MUC2,VEGF的表达。结果 MUC2,VEGF在正常胃黏膜中没有表达;MUQ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73.5%;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75.5%.MUQ与胃癌的病理组织分型密切相关,高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81.0%,52.6%,100%,差异有显著性(P〈0.05),黏液腺癌的强阳性表达率为77.8%,与另外两种组织学分型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VEGF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值分别为0.048,0.000,0.011),且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的阳性与强阳性表达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VEGF,MUC2是胃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因子。MUC2在不同的组织学类型的胃癌中表达不同,黏液腺癌中表达最强。VEGF在胃癌的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尤其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UC2,VEGF的联合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如果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能及早诊断并行内镜下治疗(EMR/ESD),术后可达到根治效果,5年生存率高于95%[1]。因此,胃癌的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观察了普通内镜、NBI放大内镜、靛胭脂染色、NBI放大内镜联合靛胭脂染色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意义,以期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