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浆氨基酸浓度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状态的效能.方法 148例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选本研究.血浆氨基酸浓度测定采用Agilent 11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标准品及衍生试剂购自Agilent公司.血浆氨基酸浓度诊断肝组织病理状态的效能评价采用ROC曲线法.结果 根据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血浆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蛋氨酸、精氨酸浓度变化可能对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有诊断意义,其诊断轻度炎症(分级≥G2)和中度炎症(分级≥G3)的ROC曲线下面积的95% CI分别为0.541~0.756、0.512~0.717、0.517~0.719、0.615~0.804、0.535~0.741、0.543~0.756和0.548~0.733、0.635~0.803、0.631~0.801、0.606~0.785、0.523~0.709、0.484~0.671;血浆丝氨酸、酪氨酸浓度可能对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有诊断意义,其诊断显著纤维化(分期≥S2)ROC曲线下面积的95%CI为0.495~0.719、0.477~0.679,诊断严重纤维化(分期≥S3)和肝硬化(分期=S4)ROC曲线下面积的95%CI分别为0.543~0.722、0.548~0.728和0.526~0.733、0.523~0.734.结论 虽然一些血浆氨基酸浓度随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出现定向变化,但不能作为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状态的稳定和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6种氨基酸血浆摩尔浓度构建的比例模型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学状态的效能。方法选择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8例,病理学分级G2、G3、G4分别被称为显著炎症、严重炎症和进展期炎症,分期S2、S3和S4分别被定义为显著纤维化、严重纤维化和进展期纤维化。血浆氨基酸摩尔浓度测定采用Agilent11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血浆氨基酸比例模型通过建立分数函数的方式构建。选择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有显著相关性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排列的前6个模型进行分析。血浆氨基酸比例模型诊断肝组织不同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评价采用ROC曲线法。结果亮氨酸/酪氨酸、(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诊断显著和严重炎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最佳截断值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37~0.55,0.79~0.97,0.51~0.61和0.53~0.67,0.69~0.86,0.68~0.74。(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缬氨酸/酪氨酸诊断严重和进展期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最佳截断值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52~0.76,0.59~0.83,0.66~0.69和0.53~0.83,0.64~0.82,0.68~0.76。结论基于氨基酸血浆摩尔浓度的部分比例模型对诊断显著和严重炎症、严重和进展期纤维化均有一定意义,但其中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最佳模型尚不能明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基于血清HBsAg水平、HBV DNA载量、HBsAg/HBV DNA比值判别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不同病理学分级和分期的Fisher判别函数,评价Fisher判别函数判别肝组织不同病理学分级和分期的效能。方法 472例经肝组织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HBeAg阳性279例,HBeAg阴性193例。血清HBsAg采用Abbott Architect I2000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结果 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HBV DNA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清HBsAg/HBV DNA与病理学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病理学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sAg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血清HBV DNA、HBsAg/HBV DNA分别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P〈0.01)。根据Bayes逐步判别分析,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符合判别不同病理学分级的模型纳入自变量标准的指标分别只有血清HBsAg和HBsAg/HBV DNA,符合判别不同病理学分期的模型纳入自变量标准的指标分别有血清HBsAg、HBV DNA和HBV DNA。判别HBeAg阳性患者不同病理学分级的Fisher判别函数判别G1、G2、G3的一致率分别为5.8%、51.1%、59.1%,判别HBeAg阴性患者不同病理学分级的Fisher判别函数判别G1、G2、G3的一致率分别为95.5%、0.0%、5.7%;判别HBeAg阳性患者不同病理学分期的Fisher判别函数判别S1、S2、S3、S4的一致率分别为36.4%、34.9%、21.6%、57.9%,判别HBeAg阴性患者不同病理学分期的Fisher判别函数判别S1、S2、S3、S4的一致率分别为86.7%、29.4%、0.0%、0.0%。结论基于血清HBsAg和基于血清HBsAg、HBV DNA的Fisher判别函数分别对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分级G3和分期S4有重要的判别价值;基于HBsAg/HBV DNA比值和基于血清HBV DNA的Fisher判别函数对HBeAg阴性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分级G1和分期S1有重要的判别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酸浓度判别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状态的效能。方法 148例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选本研究。采用Agilent 11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血浆氨基酸浓度。血浆氨基酸浓度判别肝组织病理状态的效能评价采用Bayes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根据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血浆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蛋氨酸、精氨酸浓度可能对病理学分级有判别意义,血浆丝氨酸、酪氨酸浓度可能对病理学分期有判别意义。根据判别分析,只有苏氨酸、酪氨酸浓度符合模型纳入变量、进入判别病理学分级的判别函数,基于苏氨酸、酪氨酸浓度的判别函数判别G1、G2、G3的符合率分别为55.9%、44.1%、52.7%;没有1种氨基酸浓度符合模型纳入变量、进入判别病理学分期的判别函数。结论基于血浆苏氨酸、酪氨酸浓度的判别函数对病理学分级有一定判别意义,血浆氨基酸浓度对病理学分期没有判别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血清HBsAg、HBcrAg、HBV DNA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状态的性能。方法将324例HBeAg阳性和255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匹配的训练集和验证集。血清HBsAg和HBcrAg分别采用Abbott Architect I2000和Fujirebio 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系统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Bio-Rad Icycler荧光定量PCR仪检测。肝组织病理学诊断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其中病理学分级包括G0~G4五级,分期包括S0~S4五期。结果无论HBeAg阳性或阴性患者,3个训练集与3个匹配的验证集性别比例和平均年龄、病理学分级和分期构成比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HBcrAg、HBV DNA预测全集病理学分级≥G3和分期≥S4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参照预测3个训练集病理学分级≥G3和分期≥S4的最佳截断值,血清HBsAg、HBcrAg、HBV DNA预测3个匹配的验证集病理学分级≥G3和分期≥S4的灵敏度极差分别为37%和9%、30%和16%、17%和14%,特异度极差分别为12%和5%、13%和3%、15%和6%。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crAg、HBV DNA预测全集病理学分级≥G2和分期≥S2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参照预测3个训练集病理学分级≥G2和分期≥S2的最佳截断值,血清HBcrAg、HBV DNA预测3个匹配的验证集病理学分级≥G2和分期≥S2的灵敏度极差分别为11%和20%、46%和19%,特异度极差分别为15%和2%、38%和16%。结论 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HBcrAg、HBV DNA可预测的最佳病理状态为病理学分级≥G3和分期≥S4,其预测理学分期≥S4的稳定性高于预测病理学分级≥G3;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crAg和HBV DNA可预测的最佳病理状态为病理学分级≥G2和分期≥S2,血清HBcrAg预测病理学分级≥G2和分期≥S2的稳定性高于HBV DNA。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QIAGEN实时PCR与COBAS TaqMan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状态的性能。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78例,其中HBeAg阳性和阴性分别为162例和1 16例。采用QIAGEN实时定量PCR和COBAS TaqMan系统检测血清HBV DNA。肝组织病理学诊断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其中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包括G0~G4和S0~S4。结果血清HBV DNA(QIAGEN)和HBV DNA(C()BAS)在HBeAg阳性患者G2与G3,S1、S2、S3与S4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HBeAg阴性患者G1与G2、G3,S1与S2、S3、S4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HBV DNA(QIAGEN)与HBV DNA(COBAS)定量的不一致率,在HBeAg阳性患者G1-2、G3和S1-3、S4分别为4.24%(5/1 18)、9.09%(4/44)和3.68%(5/136)、7.69%(2/26),在HBeAg阴性患者G1、G2-3和S1、S2-4分别为6.02%(5/83)、3.03%(1/33)和3.29%(2/61)、3.64%(2/55)。血清HBV DNA(QIAGEN)和HBV DNA(COBAS)预测HBeAg阳性患者≥G3、≥S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5和0.695、0.703和0.755,预测HBeAg阴性患者≥G2、≥S2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8和0.817、0.756和0.756。血清HBV DNA(QIAGEN)和HBV DNA(COBAS)预测HBeAg阳性患者≥S4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784×10~6 IU/mL和≤6.668×10~7IU/mL,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654和1.000、0.735和0.581;预测HBeAg阴性患者≥G2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821×10~3IU/mL和≥9.311×10~3 IU/mL,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70和0.909、0.614和0.651。结论血清HBV DNA预测肝组织病理状态的特点为预测HBeAg阴性患者≥G2的效能最大,并且血清HBV DNA(QIAGEN)与HBV DNA(COBAS)预测HBeAg阴性患者≥G2的性能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和基于四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及其构件预测抗病毒治疗期间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脏病理学回归的性能。方法 75例初次病理学评估为肝硬化,在中位时间30月的抗病毒治疗后,再次接受病理学评估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入选本研究。肝脏病理学评估参照Scheuer标准。病理学分级≤G2和分期≤S3分别定义为显著坏死炎症回归和显著纤维化回归,病理学分级≤G1和分期≤S1分别定义为广泛坏死炎症回归和广泛纤维化回归。APRI、GPR和FIB-4及其构件预测肝硬化肝脏病理学回归的性能评价采用ROC曲线法。结果 APRI、GPR、FIB-4及其共享构件血小板(PLT)预测显著坏死炎症回归和广泛纤维化回归ROC曲线下面积与对角参考线下面积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PRI、GPR、FIB-4和PLT预测广泛坏死炎症回归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0.737、0.781和0.761,预测显著纤维化回归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8、0.728、0.786和0.741;APRI、GPR、FIB-4和PLT预测广泛坏死炎症回归和显著纤维化回归的ROC曲线下面积均显著大于对角参考线下面积(P均≤0.01)。以APRI≤0.750、GPR≤0.500、FIB-4≤2.000、和PLT138×10~9/L为标准,APRI、GPR、FIB-4和PLT预测广泛坏死炎症回归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1%和57.14%、85.25%和64.29%、80.33%和57.14%和67.21%和78.57%,预测显著纤维化回归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1%和57.14%、83.61%和57.14%、80.33%和57.14%和65.57%和71.43%。结论 APRI、GPR、FIB-4和PLT对抗病毒治疗期间乙型肝炎肝硬化广泛坏死炎症回归和显著纤维化回归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BcrAg)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自然史中的演化,评价血清HBcrAg对活动期的预测性能。方法慢性HBV感染患者492例入选本研究。血清HBcrAg和HBsAg分别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HBV 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HBeAg阳性患者,非活动期和活动期血清HBcrAg、HBsAg和HBV DNA的中位值(四分位距)分别为5.502(5.201~5.668)log10 kU/ml和4.810(3.789~5.459)log10 kU/ml,4.735(4.489~4.978)log10 IU/ml和3.945(3.428~4.573)log10 IU/ml,7.699(7.655~7.699)log10 IU/ml和7.407(6.240~7.699)log10 IU/ml;血清HBcrAg、HBsAg和HBV DNA预测活动期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738(0.683~0.787)、0.812(0.762~0.855)和0.717(0.662~0.768)。HBeAg阴性患者,非活动期和活动期血清HBcrAg、HBsAg和HBV DNA的中位值(四分位距)分别为0.000(0.000~0.394)log10kU/ml和2.163(1.045~2.879)log10 kU/ml,3.098(1.993~3.612)log10 IU/ml和3.221(2.821~3.655)log10 IU/ml,2.699(2.699~3.3178)log10 IU/ml和5.535(4.326~6.253)log10 IU/ml;血清HBcrAg、HBsAg和HBV DNA预测活动期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887(0.834~0.927)、0.581(0.509~0.650)和0.978(0.946~0.993)。结论血清HBcrAg、HBsAg和HBV DNA在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HBV感染活动期分别表现为进行性差异化下降和上升;无论HBeAg阳性或阴性,血清HBcrAg对活动期的预测效能均介于血清HBsAg和HBV DNA之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氨基酸血浆浓度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方法 148例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选本研究。病理学分期≥S2、≥S3和=S4分别被定义为显著纤维化、严重纤维化和进展期纤维化。基于氨基酸血浆浓度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概率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评价采用ROC曲线法。结果基于氨基酸血浆浓度构建的诊断显著纤维化的Logistic归模型不成立。基于氨基酸血浆浓度的诊断严重纤维化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概率(predictive probabilities for severe fibrosis,PPs)诊断严重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5,95%CI为0.665~0.826;基于最佳截断值的预测概率PPs诊断严重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621、0.793、0.716。基于氨基酸血浆浓度的诊断进展期纤维化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概率(predictive probabilities for advanced fibrosis,PPa)诊断进展期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4,95%CI为0.736~0.892;基于最佳截断值的预测概率PPa诊断进展期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75、0.75、0.75。结论基于氨基酸血浆浓度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乙型肝炎相关的严重和进展期纤维化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年龄和氨基酸比例模型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方法 148例经肝活组织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选本研究。病理学分期≥S2、≥S3和=S4分别被定义为显著、严重和进展期肝纤维化。血浆氨基酸测定采用Agilent11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血浆氨基酸比例模型通过建立分数函数的方式构建。根据部分变量组合构建的比例模型数量较大,本文只选择与病理学分期有显著相关性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排列的前6个比例模型进行分析。基于年龄和氨基酸比例模型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评价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法。结果基于年龄和氨基酸比例模型构建的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不成立。基于年龄和氨基酸比例模型构建的诊断严重肝纤维化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概率(PPsev)诊断严重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2,95%CI为0.640~0.804;基于最佳截断值的PPsev诊断严重肝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49、0.85、0.69。基于年龄和氨基酸比例模型构建的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概率(PPadv)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95%CI为0.708~0.876;基于最佳截断值的PPadv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73、0.76、0.75。结论基于年龄和氨基酸比例模型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乙型肝炎相关的严重和进展期肝纤维化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