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参数间歇正压对随意皮瓣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间歇式正压对随意皮瓣成活率影响及筛选间歇式正压参数:不同压力、不同加压时间、不同间歇时间.方法:我们将压力分为0,2.5,5.0,7.5kPa4个水平,加压时间分为1,4,7min3个水平,时间与压力交叉组合成12个随机单位组.取健康小白猪6只,沿中线两侧各切取16cm×4cm随意皮瓣2个,每2个皮瓣随机分一个单位组,皮瓣外置施压硅胶囊,加压7d后测量皮瓣成活长度.间歇时间分为1,4,7min3组,方法同前,每组8个皮瓣.结果:多元分析结果显示:①在压力与加压时间两因素提高皮瓣成活中,仅压力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两因素的单独效应中,压力在7.5kPa与加压时间在1min水平较其它水平强;压力与加压时间两因素有协同作用(P=0.0003);加压7.5kPa组随意皮瓣成活长度与空白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别(n=6,P=0.0102),皮瓣成活长度平均加长4.8cm,长宽比分别为2.67∶1,1.45∶1.②间歇时间为1,4,7min时随意皮瓣的平均成活长度分别为9.8,10.7,9.1cm,间歇时间4min组与7min组间有显著性差别(P=0.0084).结论:间歇式正压能显著提高随意皮  相似文献   
2.
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表皮修复中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阐明有关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在皮肤损伤后,表皮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近年来有关MMP-1在皮肤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总结其在上皮化局部微小环境内的表达及细胞分子生物学效应。结果 皮肤损伤信号直接引发表皮细胞于特定的部位及时间表达MMP-1;MMP-1通过特异性分解创面基质胶原蛋白,促进表皮细胞的增殖及迁移,由此影响表皮损伤创面的愈合结果。结论 皮肤损伤后表皮细胞表达MMP-1与创面重新上皮化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3.
眉缺损治疗68条胡亚兰①陈壁②杨志远①王洲①关键词眉缺损美容中图法分类号R6871989年以来,作者应用不同的方法治疗眉缺损共50例68条,随访时间最短5个月,最长3年,外形效果均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方法本组50例,男22例,女2...  相似文献   
4.
介绍Ⅲ度烫伤区焦痂下应用抗生素药代动力学的一种实验方法韩凤华,陈壁鉴于临床应用抗生素多采用全身给药方式,抵达感染局部药量少,且易产生全身药物毒副作用。据报道采取焦痂下直接用药效果较好[1,2]。但其焦痂下药代动力学尚无标准可循。为此我们制作了兔Ⅲ度烫...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移植超薄表皮片中成熟表皮细胞的分化及分布状态,以及其向表皮干细胞逆分化现象在创面修复过程中的存在。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解放军空军总医院2004-11/2005-05经环切术切取的成人的包皮12例,用中性蛋白酶消化获得表皮片,反复冲洗使基底层干细胞脱落。在一部分行苏木精-伊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同时,另一部分皮片用DAPI标记后移植于由北京协和动物中心提供的12只裸鼠全层皮肤缺损的创面,于第4和7天取材制作冰冻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创面修复过程中表皮细胞角蛋白19、角蛋白14、角蛋白10的分布情况与表达特征。结果:①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未标记移植的表皮片示有正常的层次结构,但标记移植的皮片组织学观察显示细胞层次有松弛、紊乱的迹象。②免疫组化染色及荧光显微镜示未标记移植前的皮片颗粒层以下几乎未见角蛋白19阳性细胞而有少量角蛋白14阳性细胞和大量角蛋白10阳性细胞,而标记移植的皮片有孤立成团同时发蓝-红双荧光的角蛋白19阳性细胞,且角蛋白14阳性细胞明显增多。③这些现象在移植后的第4天最为显著。结论:在超薄表皮片移植中显示有成熟表皮细胞向表皮干细胞方向的逆分化,起到了维持皮片活力和参与创面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移植超薄表皮片中成熟表皮细胞的分化及分布状态,以及其向表皮干细胞逆分化现象在创面修复过程中的存在。 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解放军空军总医院2004-11/2005-05经环切术切取的成人的包皮12例,用中性蛋白酶消化获得表皮片,反复冲洗使基底层干细胞脱落。在一部分行苏木精-伊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同时,另一部分皮片用DAPI标记后移植于由北京协和动物中心提供的12只裸鼠全层皮肤缺损的创面,于第4和7天取材制作冰冻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创面修复过程中表皮细胞角蛋白19、角蛋白14、角蛋白10的分布情况与表达特征。 结果:①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未标记移植的表皮片示有正常的层次结构,但标记移植的皮片组织学观察显示细胞层次有松弛、紊乱的迹象。②免疫组化染色及荧光显微镜示未标记移植前的皮片颗粒层以下几乎未见角蛋白19阳性细胞而有少量角蛋白14阳性细胞和大量角蛋白10阳性细胞,而标记移植的皮片有孤立成团同时发蓝-红双荧光的角蛋白19阳性细胞,且角蛋白14阳性细胞明显增多。③这些现象在移植后的第4天最为显著。 结论:在超薄表皮片移植中显示有成熟表皮细胞向表皮干细胞方向的逆分化,起到了维持皮片活力和参与创面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经皮定位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06—2014-12在我院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上肢手术治疗患者200例,随机进行分组,传统组100例进行传统的经皮盲探穿刺法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改良组100例应用神经刺激器经皮定位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2组麻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改良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明显优越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阻滞麻醉成功率、麻醉并发症、局麻药物使用总量均明显优越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因麻醉操作不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神经刺激器经皮定位可明显减少麻醉操作时间,提高麻醉成功率,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少麻醉并发症,增加安全性,可依据患者的情况广泛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8.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臂丛阻滞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臂丛阻滞中的作用。方法:60例上肢手术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二组,Ⅰ组为0.375%的罗哌卡因组,Ⅱ组为0.375%布比卡因组,行肌间法臂丛阻滞,观察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神经阻滞节段数,术中镇痛质量,不良反应及注药前、注药后5、10、30、60min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Ⅰ组起效时间短于Ⅱ组(P〈0.05),麻醉持续时间长于Ⅱ组,但差异无显著性,阻滞神经带节段数,术中牵拉痛发生率、HR及MAP差异无显著性;Ⅱ组寒战发生率高于Ⅰ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有与布比卡因相似的药效学特性,可安全用于临床臂丛阻滞。  相似文献   
9.
烧伤创面皮肤替代物系近年来烧伤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仅就其目前的研究现状、临床应用及将来的可能发展方向作一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烧伤后应用湿润烧伤膏引起气性坏疽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男,65岁,1994年2月5日被热水烫伤四肢,以“四肢开水烫伤45%,浅Ⅱ度”收住地区医院,全身给予输液抗休克、抗感染和支持治疗,局部清创后外用湿润烧伤膏。18天后患者右足烫伤部位皮下有捻发音,怀疑气性坏疽而于次日作右小腿中上段截肢术。术后5天,患者残端切口流脓,并裂开,渗出不止。3月7日转入我院时,患者 T36.8℃,P116次/分,Bp20/12kPa(150/90mmHg)。R30次/分。意识恍惚,舌苔焦黄,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四肢、双臀部有散在创面,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