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2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镫骨畸形一家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镫骨畸形一家系秦学玲付艳军梁传余邱丽华先证者女,14岁,自幼双耳听力差,但无明显语言障碍,无眩晕、耳鸣、耳流脓史。其母否认妊娠期特殊感染史,全身检查无特殊发现。专科检查:双耳耳廓、外耳道无异常,双耳鼓膜完整、标志清,纯音测听骨导10~20db。双耳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SDF-1所修饰的包裹吲哚菁绿和液态氟碳造影剂对于兔舌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光声成像效果及安全性检测。方法采用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SDF-1为配体,吲哚菁绿(ICG)和液态氟碳(PFH)为内核的纳米粒,构建SDF-1所修饰的包裹吲哚菁绿和液态氟碳的纳米粒造影剂,检测患有舌癌并发生颈淋巴转移的新西兰大白兔的光声成像效果。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在注射造影剂后第1周和第3周,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并观察新西兰大白兔的精神、外貌等体征。1个月后处死动物,进行照射区域皮肤、肺脏、肝脏以及肾脏的病理检测。结果注射SDF-1修饰的包裹吲哚菁绿和液态氟碳的造影剂后,20min可见光声信号,24h后完全消失,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强转移淋巴结成像效果,空白组未见明显光声信号。健康的兔子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1个月内,生命体征无明显异常。病理检查照射区域皮肤、肝、肺及肾脏组织学检测学与正常兔子无明显差异。结论 SDF-1所修饰的包裹吲哚菁绿和液态氟碳的纳米粒造影剂有明显增强转移淋巴结的光声成像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价廉的光声成像增效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发生与ABO血型的关系。方法 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近5年确诊的重庆地区1054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检测ABO血型。采用SPSS 22.0软件包中的χ2检验验证各组间的相关性,比较3种主要病种(鳞癌、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的OR值,判断各血型发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度。结果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型分布特点是O(34.2%)>A(32.8%)>B(24.6%)>AB(8.4%),与对照组血型构成比较无显著差异;O型血患者患黏液表皮样癌的相对危险性高于其他血型患者(P<0.05,OR=2.09,95%CI=1.04~4.17);男性患者中,黏液表皮样癌患者血型分布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腺样囊性癌及黏液表皮样癌的O型血患者与其他血型患者构成有显著差异,为高风险人群(P<0.05, OR=3.06/3.06,95%CI=1.31~7.12)。结论 重庆地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与ABO血型有关,O型血人群患黏液表皮样癌、男性中O型血人群患腺样囊性癌及黏液表皮样癌的风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14(Fn14)在上皮性卵巢癌(EO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4例EOC组织中Fn14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Fn14表达水平在EOC患者中的意义。结果:Fn14在EOC中具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其表达水平与化疗敏感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0),而与患者年龄、肿瘤组织类型、病理分级、FIGO手术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发现,Fn14高表达患者的生存预后比低表达者好。结论:Fn14表达水平与EOC化疗耐药和预后相关,Fn14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判断化疗疗效和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HPV16E6和抑癌基因p53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9例口腔癌、88例口腔癌癌前病变和49例癌周正常组织标本中HPV16E6和p53的表达,统计口腔癌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中HPV16E6和p5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口腔癌组织、口腔癌癌前病变组织和口腔癌癌周正常组织中HPV16E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9% (119/149)、38.6% (34/88)和2.0% (1/49),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2%(36/149)、55.7%(49/88)和91.8% (45/49).随着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增加,HPV16E6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而p53阳性表达率却明显减少(P<0.05).结论 HPV16E6蛋白的表达升高和p53蛋白的表达降低可能会导致口腔癌的发生和发展.检测患者口腔癌组织中HPV16E6和p53的表达可用于评定口腔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6.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UHA)患者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水平的变化。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正常非孕妇女30例和UHA妇女30例主动免疫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TGF-β1 mRNA 表达水平的相对含量(%)。结果:UHA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GF-β1 mRNA的相对含量(123.2±62.7)%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妇女(192.7±64.6)%(P<0.01)。主动免疫治疗后,UHA组TGF-β1mRNA的相对含量(172.2±74.9)%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和正常非孕组差异无显著性。UHA组经主动免疫治疗后,16例妊娠成功,6例仍发生自然流产。妊娠成功者中TGF-β1 mRNA的相对含量(183.5±90.5)%较治疗前(113.6±68.6)%明显升高(P<0.05),而妊娠失败者TGF-β1mRNA的相对含量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结论:亿卜p1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UHA的发生相关,主动免疫治疗可能通过上调TGF-β1的表达水平促使UHA患者获得妊娠成功。  相似文献   
7.
杭州地区淡色库蚊抗药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淡色库蚊的抗药性情况,为杭州市灭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浸渍法检测杭州地区淡色库蚊现场品系和敏感品系4龄幼虫对敌敌畏、三氯杀虫酯、残杀威、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丙烯菊酯等4类6种杀虫剂的抗性。结果杭州地区淡色库蚊现场品系与敏感品系相比较,溴氰菊酯抗性倍数最高,为5.30倍;其次是残杀威,2.91倍;三氯杀虫酯,1.92倍;其余LD50近于敏感品系;高效氯氰菊酯与敏感品系比较抗性降低,抗性倍数为0.43倍。结论本次监测的杀虫剂杭州市区蚊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低于敏感品系,其余均为低抗性或接近敏感品系。  相似文献   
8.
表面活性物质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就表面活性物质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讨论了表面活性物质的组成,功能及在中耳腔,咽鼓管及鼻咽部的分布特征。纵观表面活性物质研究的历史及新进展,认为内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可引起中耳腔及咽鼓管粘膜表面张力改变,使咽鼓管开放压增高而致中耳积液,从而发生分泌性中耳炎,而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的运用及激发内源内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可分为预防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鼻咽部表面活性物质的检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通过定量测定健康人及分泌性中耳炎 (secretoryotitismedia,SOM)患者鼻咽部灌洗液中代表表面活性物质的卵磷脂含量 ,进一步证实鼻咽部表面活性物质的存在 ,以探讨SOM的发病机理。方法 采集健康人和SOM患者鼻咽部灌洗液 ,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卵磷脂含量并进行对照。结果 SOM患者鼻咽部灌洗液中卵磷脂含量为 (8 637± 2 730 )mg/L( x±s,下同 ) ,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 (39 2 12± 2 4 37)mg/L ,儿童SOM患者其鼻咽部灌洗液中卵磷脂含量 (8 0 62± 2 92 5)mg/L较健康同龄对照组 (39 787± 2 557)mg/L显著减少 ,表面活性物质含量与SOM病程无明显相关。结论局部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可能是SOM发病机理之一 ,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和促进内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可能是预防和治疗SOM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戴岚  邱丽华  狄文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6):1061-1063
1997年,Chicheportiche等[1]从人扁桃体和胎肝cDNA文库中筛选出一条长约1.3kb,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家族成员相似的cDNA,并将其命名为肿瘤坏死因子样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