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晓明  梁俊生  蔡越飞  曾仲刚 《广东医学》2006,27(10):1520-152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PET/CT)]引导下行肺穿刺活检对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在MSCT(PET/CT)引导下应用COOK-18G切割式活检针,对28例经影像检查确定为肺部肿瘤患者行肺穿刺活检。结果28例肺穿刺活检患者,活检病理结果为肺癌23例、淋巴瘤1例、结核2例、炎性假瘤1例、1例未能作出明确诊断(手术病理证实为腺癌),诊断准确率为96.4%;并发症仅有少量气胸、针道附近少量出血或咯血,其中气胸6例(21.4%)、出血2例(7.1%)、咯血3例(10.7%)。本组病例的平均操作时间约为15 min。结论MSCT(PET/CT)引导下行肺穿刺活检准确率高,扫描时间短,操作方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是排第4位的常见恶性肿瘤,肿瘤致死病因排第2位,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和生命[1]。肝细胞癌(HCC)占原发性肝癌的85%~90%[2],手术切除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本病起病隐匿,发现时多为中晚期,80%~90%的患者就诊时就已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3]。  相似文献   
4.
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及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男15例,女7例)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管癌9例、胆囊癌4例、肝癌及肝转移癌6例、胰头癌3例。结果21例患者成功实施PTCD,其中3例行胆道内支架置入,1例患者PTCD未成功。全组技术成功率95.5%,术后患者黄疸、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并发症有胆道少量出血、发热、肝区疼痛,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PTCD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妇产科大出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例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其中产后出血5例、人工流产术后出血4例、子宫颈癌2例、子宫肌瘤1例。应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髂内动脉及超选择性子宫动脉造影,应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远端,用明胶海绵条或弹簧钢圈栓塞动脉主干。结果:11例妇产科大出血患者,栓塞术后活动性出血立刻停止,3天左右阴道血性分泌物完全消失。1例人流术后大出血病人栓塞后第2天复发而行外科手术。栓塞治疗有效率91.7%。栓塞术后患者仅有轻度发热、腹胀、疼痛,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妇产科大出血,是一种止血迅速、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椎板下棘CT、MRI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为椎板下棘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脊椎64层MSCT扫描发现有椎板下棘的110例患者进行了CT冠状位三维重建,并测量其长度,其中51例进行了MRI扫描,观察椎板下棘的部位、形态及其与椎管、椎间管毗邻关系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椎板下棘出现于T2~L5,出现率较高段在T11、T12及L1、L5,达76.9%。侧别、性别及相邻节段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长度最大均值区间男性为T11、T12,女性为T11、T12和L5,最大均值均位于T12,分别为(4.67±1.2)mm和(5.02±2.11)mm。椎板下棘位置固定,形态特征鲜明,胸段及大部分上腰段的椎板下棘多为长条状,相对窄基底,位于黄韧带的外侧缘,尖端指向下方,一般只对硬膜囊形成压迫,压迫程度相对较重,对椎间管压迫较少。而下腰段的椎板下棘多为相对宽基底的锥状,尖端指向前外下方,常常超过黄韧带的范围,对硬膜囊和椎间管均可形成压迫,且对椎间管压迫相对明显。结论脊椎64层MSCT矢状位重建及冠状位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椎板下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其与椎管、椎间管的毗邻关系,脊椎MRI扫描则能直观显示椎板下棘对硬膜囊的压迫情况。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评价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骨转移瘤患者共21个病灶,根据CT图像应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按计划在CT引导下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将X线片和CT扫描图像输入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质量验证.观察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和局部病灶的影像学变化.2个月后,行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按甲基丙烯酸树脂多聚体/液态甲基丙烯酸树脂单体/造影剂3∶2∶1比例配制.胸腰骶椎区均采用经椎弓根或椎体后外侧穿刺,在确定穿刺到位并无椎管内渗漏后,将骨水泥快速灌注至椎体内.结果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转移瘤,其中8例为显效,6例为有效,1例为无效.治疗后疼痛分级明显降低.术后2个月CT复查显示,21个转移病灶中,局部控制7个,无变化12个,进展2个,病变控制率为90.5%(19/2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止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程度轻,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椎体成形术能够强化靶区硬度,且止痛效果迅速.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椎体成形术可以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脑白质变性3.0TMRI弥散功能成像的表现及特点,评估弥散功能成像对其诊断及分级的价值。方法 108例终末肾病期(ESRD)患者作为研究组,3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常规MR、DWI、DTI检查,研究组按年龄相关白质改变(ARWMC)分级标准分为三个级别,与对照组及各级别之间两两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维持性透析患者脑白质变性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升高,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下降,研究组双侧额叶、顶枕叶各级脑白质变性的ADC值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各级脑白质变性ADC值之间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级脑白质变性者双侧基底节区ADC值与对照组、一、二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各级脑白质变性的FA值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各级脑白质变性FA值之间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级脑白质变性者双侧内囊FA值与对照组、一、二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双侧额叶、顶枕叶脑白质变性的ADC值与变性级别呈正相关性;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脑白质变性的FA值与变性级别呈负相关性。结论弥散功能成像可客观、敏感、数据化的反映维持性透析患者脑白质变性的特点及程度。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