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慢性便秘的疗效特点。方法:按照罗马Ⅲ诊断标准,在慢性便秘诊治平台下系统纳入中重度患者31例,共分两组穴位,交替采用,其中第1组穴位:天枢、大横、腹结、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虚、支沟。第2组穴位:大肠俞、肾俞、八髎、四神聪。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每日排便日记,记录治疗后首次排便时间、每次排便时间、每周排便次数、粪便性状、伴随症状如腹胀、肛门坠胀、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31例患者临床痊愈15例,好转6例,有效6例,无效4例。排便时间、粪便性状、排便次数、如厕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伴随症状腹胀、肛门坠胀、睡眠障碍、食欲等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有效随访26例,生活质量均有提高。结论:针灸治疗慢性便秘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规范研究。  相似文献   
2.
慢性便秘诊治平台的建立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便秘病因复杂,治疗棘手,许多患者滥用或长期依赖泻剂,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对于该症状及疾病的诊治需要多学科联合研究,需要按照临床路径的理念建立一个诊治及管理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根尖周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292例慢性根尖周炎清除坏死、坏疽的牙髓,3%双氧水冲洗加窦道通过,其中160例用Ca(OH)2根管消毒治疗组,132例甲酚根管消毒为对照组。结果根充后经1~3年的随访,治疗组有效率91.88%,对照组为75%。结论3%双氧水冲洗加窦道通过加Ca(OH)2根管消毒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最主要方式之一,血管通路是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透析质量和透析生命的最基本保证[1]。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首选的血管通路[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每周透析3次,这意味着要用16号的粗针每周穿刺6针。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期的逐渐延长,如何选择一种最佳的穿刺方法,如何能够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如何保护动静脉内瘘延长它的使用寿命,是临床最关注的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遭遇史上最难就业季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基于二级学院视角通过宣传、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建立立体式就业信息传播路径、实行现场就业指导机制、关注特殊群体、建立互访交流机制、控制违约量等七个着力点创新性地探索提升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的路径,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疗效.方法:对90例患者采用两组穴位隔日交替针刺,第1组:天枢、气海、上巨虚等;第2组:中髎、下髎、大肠俞等;中髎、下髎、天枢、上巨虚配合电针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通过便秘患者日记观察患者排便频率、排便费力程度、每次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便质、便意感和评估生活质量问...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慢性便秘31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慢性便秘的疗效特点。方法:按照罗马Ⅲ诊断标准,在慢性便秘诊治平台下系统纳入中重度患者31例,共分两组穴位,交替采用,其中第1组穴位:天枢、大横、腹结、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虚、支沟。第2组穴位:大肠俞、肾俞、八髎、四神聪。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每日排便日记,记录治疗后首次排便时间、每次排便时间、每周排便次数、粪便性状、伴随症状如腹胀、肛门坠胀、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31例患者临床痊愈15例,好转6例,有效6例,无效4例。排便时间、粪便性状、排便次数、如厕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伴随症状腹胀、肛门坠胀、睡眠障碍、食欲等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有效随访26例,生活质量均有提高。结论:针灸治疗慢性便秘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规范研究。  相似文献   
9.
舒琳 《中国当代医学》2008,7(2):112-112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较少见,国内两组资料报道,在急性胰腺炎的病例中,发生于妊娠期者占13%-14.3%,虽然妊娠期并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低,但它有发病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并威胁母婴健康。因此我们应对该病做到及时诊断并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近15年来代谢综合征中医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并指出目前临床科研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今后本病研究发展的方向。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0-05/2006-05相关代谢综合征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代谢综合征”,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代谢综合征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与中医康复相关。排除标准:与中医康复无关。资料提炼:共检索到210篇关于代谢综合征的文献,最终纳入3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本文将中国近15年来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临床康复治疗和实验研究的重大进展进行了综述,分别从病因病机、中医证型、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传统保健等方面作了系统评价,从而对今后代谢综合征的中医临床康复和实验研究的展望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结论:由于目前代谢综合征辨证分型尚缺乏统一的标准且对其临床治疗的研究特别是针灸治疗大多只集中于对单一疾病的干预上,故今后有必要加强对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及针灸对代谢综合征中具有良好相关性的两种或是两种以上疾病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