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检查和血清CEA检测在结直肠癌术后诊断、随访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1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均进行了^18F-FDG PET显像,并对其中32例资料完整的患者血清CEA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1)结直肠癌的术后复发转移灶在^18F-FDG PET-CT图像上均表现为局部放射性摄取增高,呈团块状或点状,复发灶常沿肠管走行。(2)61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PET-CT最终正确诊断58例,其灵敏度为97.2%,特异性为92%,准确性为95.1%。(3)本组病例中,经过^18F-FDG PET-CT检查,对52.5%的患者修正了肿瘤分期或治疗方案。(4)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检测,术后组与术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升高组与术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18F-FDG PET-CT检查在诊断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修正分期和治疗方案及监测近期疗效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2)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血清CEA敏感性好,对监测疗效和复发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PET/CT已广泛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并指导治疗计划的制定,PET功能信息与CT解剖信息融合后灵敏度和准确性提高.笔者分析了16例接受3D-CRT的NSCLC患者放疗前后18F-FDG PET/CT显像SUVmax的变化,探讨SUVmax在放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热释光探测器测量颈部热塑面罩对照射剂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塑面罩与头颈部固定体架组成头颈部体位固定系统,目前在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逐步推广应用。人体头颈部因解剖的特点决定了头颈部的活动度较大,不宜固定,放疗摆位时体位重复性差。采用头颈部的固定装置结合热塑面罩固定技术,使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质量得到了保证。但使用热塑面罩后,可能对病人的治疗剂量造成影响。为研究放射物理剂量的变化可能对正常组织的影响。使用石蜡浇注制成人体颈部体模,代替正常的人体颈部。选用热释光材料制成直径1mm、长3mm的热释光探测器,置入石蜡人体颈部体模中,按照实际治疗的靶区分布测量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4.
颅内部分肿瘤在其病程发展过程中或常规外照射之后可以发生囊性变,形成对毗邻脑组织或脑室系统的压迫,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当患者要求放射治疗时,我们给予CT定位经皮穿刺放液同时置入施源管实施后装内照射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使用自制电子束限光筒消除治疗宫颈癌局部病灶的疗效。方法阴道电子束限光筒采用有机玻璃筒制作。经阴道置于病变部位,限光筒后端经一识配装置连接直线加速器。36例宫颈癌患者,中位年龄51岁。Ⅰb~Ⅱb期23例,术后复发13例。放疗前阴道镜检查肿瘤平均直径4cm。使用10mV电子线能量,300cGy/次,1次/d治疗,5次/周。治疗总量1500~3000cGy。电子束经阴道限光筒治疗完成后,行盆腔野常规外照射结合腔内192铱后装近距离放疗。结果31例宫颈癌消除治疗后阴道镜复查,有效率达86.11%,局部肿瘤消退明显,暴露出宫颈口,可顺利的进行后装腔内近距离治疗。结论经阴道电子束限光筒治疗,Ⅰb、Ⅱb期宫颈癌能明显改善局部症状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更佳时机,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根治性放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钆喷酸葡胺(Gd—DTPA)注射液主要成份为二乙三胺五醋酸钆双葡甲胺。是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顺磁性造影剂,进入体内后能缩短组织中质子的T1及他驰豫时间,从而增强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在中枢神经(脑及脊髓)、腹、胸、盆腔、四肢等人体脏器和组织的磁共振成像及肾功能评估中取得了满意的对比效果,增强了图像的清晰度,在MRI检查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通常认为MRI显像钆对比剂比CT显像中应用的碘对比剂拥有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但随着临床中MRI检查逐渐增多,钆对比剂的普遍应用,钆对比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盆腔肿瘤放疗导致的放射性直肠炎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处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至2006年10月106例在我院经过放射治疗的盆腔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接受盆腔放射治疗的患者发生Ⅰ度放射性直肠炎37例,占34.9%;Ⅱ度11例,占10.4%;Ⅲ度9例,占8.5%,总发生率53.8%(57/106)。结论盆腔接受放射治疗后,放射性直肠炎为重要并发症之一,一般经过对症治疗多能治愈。  相似文献   
8.
青年人心理卫生观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根  张保义 《中国校医》1997,11(6):419-420
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苏医学生咨询中心进行了青年人心理卫生观念的调查,旨在了解目前青年人,特别是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状况、应对方式及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与态度。1对象随机调查以江苏省为主的20个省、市、自治区共计424人,其中在校大学生205人。2材料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就我们关心的问题,自行设计了心理卫生观念调查问卷,内容为心理问题的存在状况、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与态度三个方面共十二项问题。各项问题以单项选择为主,部分为多项选择。3方法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发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术前加速超分割适形放疗加同步化疗对低位直肠癌的治疗结果,探讨其放化疗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4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入组该研究,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治疗前均行CT、MRI及直肠内超声检查,临床分期为T2~3N0M0。放疗靶体积为GTV基础上外放3~5cm,每次150cGy,每日2次,2次放疗间隔时间≥6h,连续治疗14d,总剂量4200cGy。同时口服卡培他滨化疗(1250mg/m^2,每天2次,连续治疗14d)。放化疗结束后3~4周进行手术,手术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结果总有效率为90.5%,其中完全缓解率为50.0%,部分缓解率为40.5%;直肠内超声及MRI证实降期率为76%(32/42),术后病理降期率为69%,保肛率为76%。生存及局控时间从放射治疗开始之日算起,3年局部控制率为93%,无病生存率为89%。3级急性毒副反应(放射性直肠炎)仅为9%,腹泻2%,中性粒细胞减少1%,乏力3%,手足综合征4%。结论低位直肠癌术前加速超分割适形放疗加同步口服卡培他滨化疗可以有效地缩短治疗疗程,能够显著地降低肿瘤的临床分期,提高了手术切除率及保肛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结合三维适形外照射放射治疗Ⅲ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和放射治疗的毒副反应.方法:65例Ⅲ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2例,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使用直线加速器6 MV的X射线进行纵隔区及原发病灶的三维适形外照射放疗,200 cGy·次-1,1次·d-1,5次·周-1,总剂量4 000 cGy;原发病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追加剂量放疗,200 cGy·次-1,1次·d-1,共10次,总剂量2 000 cGy.放疗开始当天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注射,1次·d-1,共6周.B组:33例,放射治疗方法同A组,放疗当天开始生理盐水250 ml加入维生素C注射液2 g、维生素B6注射液200 mg静脉滴注,1次·d-1,共6周.观察两组术后肿瘤近期疗效、生存率(术后3、6、12、18个月生存率)、免疫功能、放疗后生存质量和毒副反应.结果:A组有效(CR+PR)率为71.9%,B组为45.5%(P<0.05),两组CR率分别为46.7%、24.2%(P<0.05).A组3、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6.88%、90.63%、71.90%、34.40%,平均生存期为(16.2±3.1)个月;B组患者术后3、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3.94%、72.73%、60.60%、27.30%,平均生存期为(13±2.3)个月;两组比较12、18个月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A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B组,免疫功能、放疗后生存质量A组明显好于B组,A组毒副反应明显较B组减轻.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结合三维适形外照射放射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改善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放射治疗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