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3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文短讯通知预防接种在中山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山市移动通信服务覆盖面广 ,各乡 (镇 )防保机构基本实现预防接种计算机管理 ,2 0 0 1年始以南区、三乡镇为试点 ,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自动生成儿童预约预防接种信息 ,利用移动通讯技术中“中文短讯”通知接种疫苗 ,并对开展情况进行调查 ,现将结果简报如下。1 调查方法 统一制定调查问卷 ,在南区、三乡镇现场调查居民通讯状况 ;随机抽取短讯通知对象 ,追踪短讯预防接种通知接收情况及按时接种情况。移动通讯资料来源于中国移动中山分公司。2 基本情况 至 2 0 0 2年底中山市户均达 1 9个中国移动用户。三乡镇于 1997年、南区于 1999年…  相似文献   
2.
中山市HIV高危人群干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在中山市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高危人群中实施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2 0 0 1~ 2 0 0 3年在中山市高危人群 (吸毒者、女性性工作者 )中采取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行为干预及自愿检测等综合方法进行干预 ,并在干预前后对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知识和高危行为的问卷调查 ,以及血清HIV抗体的检则 ,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后分别调查吸毒者 6 13、5 6 0人 ,女性性工作者12 1、195人 ;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吸毒者由 71 36 %提高到 87 73% ,女性性工作者由5 9 17%提高到 91 10 % ,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均P <0 0 1)。干预前后吸毒者HIV感染率分别为 5 2 2 %、3 5 7% ,女性性工作者分别为 3 31%、0 5 1%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静脉吸毒者针具共用率由干预前的 70 16 % (2 6 8/ 382 )下降到干预后的 5 0 6 3% (16 0 / 316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干预前后安全套每次使用率吸毒者由 8 6 4 % (19/ 2 2 0 )提高到 17 6 7% (41/ 2 32 ) ,女性性工作者由 8 18% (9/ 110 )提高到 4 2 18% (6 2 / 14 7) ,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均P <0 0 1)。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等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HIV高危人群的防病知识水平及减少其高危行为 ,以减缓和阻止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东省中山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的相关行为、态度、知识,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和血清流行病学对吸毒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HIV感染率为5.37%。静脉注射吸毒占吸毒人员的49.9%;静脉注射吸毒共用针具率为64.19%;96.60%的人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结论:针对该人群特点,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预防HIV在该人群中流行。  相似文献   
4.
中山市预防接种计算机化管理现状和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预防接种计算机化管理工作水平,并为预防接种管理软件升级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预防接种计算机化管理工作现状,分析为适应免疫规划工作发展而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结果 29个镇(区)医院中已有25个实现预防接种计算机化管理。结论 说明在基层开展预防接种计算机化管理是可行的,为适应免疫接种工作发展,要着重处理好网络化管理、多模式运转、多形式发布接种通知、报表统计方案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那曲地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那曲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平均海拔约4500m,面积43万km2,人口36万.自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以来,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每年仍有流行,2000年麻疹发病率为36.53/10万,在法定传染病中发病仅次于痢疾、肺结核、肝炎.为做好麻疹的防制工作,于2001年6~9月在那曲地区健康人群中开展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山市疟疾发病率由1996年的31.9/10万,降到2000年5.0/10万,在“九五”期间发病率下降84.3%,疟疾防治工作从控制流行转入巩固和监测阶段。五年共检查“三热”病人8256例,阳性1277例,平均阳性率为15.5%;其中本地人口病例277例,占总病例数的21.5%。外地人口病例1011例,占总病例数的78.5%。“九五”期间,我市各项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流动人口相对稳定,再加上疟防工作的落实,使我市疟疾病例结构由内源转入输入,输入病例占病例总数从9.1%上升为46.4%,这一流行病学特征的改变,对我市疟疾防治成果的巩固,将面临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03年中山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的预防控制效果,为制定不明原因传染病暴发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中山市SARS病例的流行因素和特征,并对预防控制策略及实施效果进行探讨。结果 2002年12月26日至2003年1月19日,中山市共发生SARS病例29例,死亡1例。病例的发生有家庭和医院聚集性,疏于个人防护是该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在采取了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预防控制措施后,SARS在中山市的流行仅持续24d,之后再无新发病例发生;各类人群SARS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95.3%。结论 科学的预防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遏制SARS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中山市1987~2002年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中山市由于人口流动疟疾流行变化情况,为今后做好疟防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对中山市1997~2002年疟疾疫情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2年中山市共发现疟疾9905例,年均发病率为36.59/10万。其中输入病例1225例,占12.37%;本地感染病例8675例,占87.58%;血传病例5例,占0.05%。在本地感染病例中,本地居民发病2194例,占25.29%;外来民工发病6481例,占74.7l%。在全部病例中,输入性恶性疟3例,血传三日疟5例。其余9897例均为间日疟。病例集中分布于五桂山区及其周围丘陵地带的8个镇(区),其发病数占全市总病例数的81.56%。结论 由于人口流动,中山市疟疾发病率明显回升,70%以上病例发生在外来人口。为了控制疟疾流行,必须对重点地区的外来民工做好疟史调查、治疗及个人防护,加强流行季节对疑似病人检查疟原虫。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那曲地区的水质卫生状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介水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那曲地区有代表性的三个县,设33个调查点,其中集中式饮用水源水3个、生活饮用水25个、地表水5个,由专业人员取集水样、按统一要求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结果 饮用水源水符合相关标推要求;生活饮用水水质不良,主要超标项目为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地表水水质介于I—Ⅱ类,个别点属Ⅲ类;卫生防护普通较差。结论 切实加强饮用水消毒和卫生防护,逐步改善饮用水水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剧增,疟疾疫情有所回升。现将1987~1999年我市疟疾疫情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与标准1.1资料来源人口资料由中山市统计局提供;疫情资料来源于1987~1999年中山市卫生防疫站疫情报表及疟疾病人情况登记表。1.2标准1.2.1疟疾诊断标准:按卫生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1.2.2传染来源判断:以发病时间与抵达我市居住时间间隔小于2个星期者为外地传染病例,否则为本地传染病例。2结果2.1自然概况中山市地处粤中南部,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