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TBM在深埋隧洞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由变形引起的TBM施工事故也越来越普遍,因此很有必要对变形引起的TBM施工事故进行风险分析。采用收敛–约束法并结合风险分析理论,考虑洞室的掌子面和护盾后方支护的效应,对围岩作用在护盾上的压力进行计算;同时,根据作用护盾上压力大小判断洞室变形对TBM施工的具体影响,把事故的后果分为5个等级,根据后果等级结合发生的概率提出TBM施工变形风险评价矩阵,然后结合现有的风险接受准则即可确定风险等级。最后,采用研究成果对南水北调西线某段双护盾TBM施工进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2.
高温后非共面双裂隙红砂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岩石力学伺服试验机与声发射仪,对经历不同高温后非共面双裂隙红砂岩试样(尺寸为80 mm×160 mm× 30 mm)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高温对非共面双裂隙红砂岩强度变形特性与裂纹演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共面双裂隙红砂岩的峰值强度与杨氏模量均随着温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非线性变化规律,在温度为300 ℃时达到最大值,然而,峰值应变随着温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基于对非共面双裂隙红砂岩加载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分析,应力–时间曲线上每发生一个明显的应力跌落对应会产生一个较大的声发射事件,体现在试样上为产生一条新裂纹或原有裂纹扩展;通过照相量测技术,分析了不同高温作用后非共面双裂隙红砂岩试样的裂纹演化特征。最后探讨了温度对非共面双裂隙红砂岩起裂与贯通应力的影响及其对力学参数的影响机制,起裂应力随着温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在300 ℃时为最大值;而常温至600 ℃时,贯通应力呈增大趋势,但由600 ℃增至900 ℃时,贯通应力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煤层工作面回采末期支护难的问题,对原有工艺进行了改进,采用了新的伸缩回采装置和回采工艺,实现了液压支架的高效回采,保证了支护回采的安全和速度,为解决类似条件下支架的撤架破碎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降低了撤架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断层对巷道附近塑性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存仓  温森 《采矿技术》2006,6(2):31-32
巷道开挖之后,断层附近的岩体将产生弹塑性区.用FLAC程序分析了断层倾角、断层与巷道的几何关系、断层破碎带厚度等参数对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巷道开挖的情况下,随着断层与巷道之间距离的增大,断层附近的塑性区范围变化不大;随着断层破碎带厚度增加,断层附近的塑性区范围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5.
采集、处理和解释是地震勘探中密切相关的三个环节,哪一环扣不紧都会影响剖面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分工不同和专业人员的技术素质所限,又极易导致这三个环节扣而不紧,从而波及剖面的质量。因此,强化地质意识和现场分析,实施采集、处理和解释人员一起参与处理有助于剖面质量的提高。通过福山凹陷地震资料的处理,证实了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6.
嵩县纸房钼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矿区成矿条件、矿体特征、矿石质量、围岩蚀变和控矿要素进行分析,对成矿期次进行划分,认为矿床成因为受层间裂隙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石英脉型层状钼矿。对区内的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复合地层中双护盾TBM与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采用FLAC3D建立完整的TBM模型,研究复合地层中以下几种情况对TBM掘进时围岩变形及护盾所受接触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地层(1)为断面内上软下硬、上硬下软;地层(2)为沿洞线方向具有不同软岩长度;地层(3)为沿洞线方向具有不同软硬交替厚度。同时,将不均匀间隙作为函数引入护盾压力计算式中。得出地层(1)条件下受不均匀间隙的影响,围岩纵轴向剖面位移(LDP)曲线自下而上先后与护盾接触,接触部位主要位于隧道腰部及以下区域,接触压力主要集中在前、后盾中后方,且前盾尾部压力值最大;地层(2)条件下,护盾所受摩阻力随软岩长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并最终趋于稳定;地层(3)条件下TBM前后护盾所受摩阻力呈周期性波动,其变化规律与围岩位移曲线变化频率基本对应。而且不论地层(2)或地层(3)中,围岩LDP曲线形态都不同于均匀地层。这些认识对于进一步研究复合地层中TBM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及预测卡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多线地震剖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线剖面是将已解释的地震剖面中的某一反射目的层的同相轴,按一定时窗范围取出依次排列组成的剖面,它有以下特点:(1)能更细致地揭示断层在平面上的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下扬子区地震勘探方法攻关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MTS815.03岩石力学伺服试验机上对断续预制裂纹粗晶大理岩进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基于试验结果研究不同围压下断续预制裂纹粗晶大理岩的变形和强度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围压的增加,完整岩样和断续预制裂纹岩样峰后表现从应变软化逐渐转化为理想塑性的变形特性;岩石峰值环向应变对围压的敏感程度高于峰值轴向应变;强度与围压之间的关系可采用Coulomb准则来表征,且残余强度对围压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峰值强度。粗晶大理岩晶粒尺度较大,完整岩样的杨氏模量随围压而增大,峰值应变与围压之间成正线性关系;而断续预制裂纹岩样的杨氏模量以及峰值应变和围压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且随裂纹倾角而变化。单轴压缩时,断续预制裂纹岩样峰值强度与裂纹倾角密切相关,其最大轴向承载能力取决于两条预制裂纹内部顶端的扩展模式以及晶粒间的摩擦滑移;较低围压(σ3≤10MPa)时,与完整岩样的峰值强度相比,断续预制裂纹岩样的峰值强度明显偏低,但残余强度相差不大;而较高围压(σ3>10MPa)时,岩样进入塑性流动阶段后,完整岩样和预制裂纹岩样的三轴强度(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相差很小,粗晶大理岩样的轴向承载极限与预制裂纹分布关系不大,晶粒间的摩擦承载决定粗晶大理岩的强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