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从基层水务部门的角度,论述了基层水务部门在农村供水工程实施过程中,从供水项目的前期规划工作、后期施工建设、建成后的管护措施以及全面搞好供水工作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及经验,指出山区农村供水工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基本细节及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三线衬纬大卫衣是这几年潮牌应用较多的纬编针织面料,传统的大卫衣面主要都是平纹效果的,偶尔也有排间或花灰色织的,底主要是耳仔,有抓毛或摇粒的,也有不抓毛追求齐耳仔效果的,部分服装运用甚至会反底为面,服装应用市场中,在针织面料产品开发上都较少发现利用织造工艺在面上做创新开发的案例。文章在传统大卫衣的斜纹结构基础上,利用织造工艺中不同的三角排列,开发了网眼斜纹、竖条效果的两款新布面风格大卫衣。在这方面进行开拓探索,对丰富三线衬纬卫衣风格具有开拓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市场上竹节纱纺纱技术存在局限性,竹节纱工艺参数使布面风格呆板显现,竹节纱性价比劣势等问题,在普通针织大圆机上,选用常规纱线18.3 tex涤棉(混纺比为55∶45)与4.4 tex氨纶,通过创新织造技术编织棉氨纶平纹布,采用棉涤混纺纱和氨纶丝两种纱线的配制及织物结构的变化,直接编织出具有竹节纱外观和弹性的纬编针织面料。结果表明,氨纶丝不规则地局部裸露在针织面料表面,染色后上色偏浅的氨纶丝显现出光泽,使面料具有杂花加仿竹节效应,即通过普通的染整工艺就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竹节纱面料外观效果,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丰富了纬编针织产品织造环节的产品开发内涵。  相似文献   
4.
表面活性剂对超滤膜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采用三类表面活性剂对聚砜超滤膜进行表面改性.实验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20效果最明显,改善了膜表面的亲水性,提高了通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针织面料既保持高弹性,又避免裁片边因拉伸氨纶露白头现象,采用T3000弹性纤维为地纱和精梳棉纱为衬垫纱,织造了纬编平针衬垫织物,结果表明,该面料达到了持久的高弹性,可为开发无氨纶弹性针织面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选用19.5 tex(30~S)的半精梳棉赛络纺纱线和14.5 tex(40~S)精梳棉包覆4.4 tex(40 D)氨纶的棉氨包覆纱,在24针/25.4 mm的佰源JM3474型双面圆纬机上,结合独特的纬编针织小提花编织技巧,开发一款正面规则起皱、背面平整细腻的双面针织面料。详细介绍面料的编织工艺和染整工艺,通过3种试织方案的筛选,分析编织工艺的关键参数调整,包括导纱器、筒口距、压针深度、成圈相对位置、进纱张力、撑布架、牵拉卷取张力,并测试面料的性能。结果表明,该双面面料具有独特的树皮皱外观,又区别于褶裥组织织物,具有质量轻、手感厚实、亲肤感强、结构稳定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纬编针织大圆机生产的珠地布类在学术上一般称为集圈组织,其结构单元是线圈和未封闭的悬弧。根据集圈针数的多少可分为单针集圈、双针集圈和三针集圈等,同时根据集圈组织中线圈不脱圈的次数,又可分为单列、双列和三列集圈等。在实际的产品开发和生产中,通常把单针单列归纳为单珠地布类,把单针双列不连续称为大单珠,把单针双列连续归纳为双珠地布类。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双珠地结构的产品开发进行归纳整理,尝试通过系统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打破学术与市场的桎梏与瓶颈,迎合数字化智能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精梳棉赛络纺纱线和涤纶低弹丝为原料,在24针/25.4 mm的中国台湾BCM针织双面大圆机上交织,采用双面小提花织造工艺和常规的染整工艺,开发纬编双面摇粒绒面料,详细介绍3种开发方案。生产的面料一面为棉,另一面即摇粒面为涤纶,面料具有蓬松柔软、弹性好、质量轻、手感厚实、亲肤感强、保暖性佳、结构稳定性好、缩水率小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传统纬编三线衬垫织物弹性的不足,在原料搭配与针织及染整工艺方面进行了改进。面纱采用棉涤段彩纱和全棉纱1∶2的配置,地纱为细度较大的氨纶丝。针织机的三角为特殊设计,对送纱及张力进行了优化。染整工艺重点是控制定型的温度、布速、时间、张力。开发的纬编三线衬垫织物具有较高的经纬向拉伸弹性回复率,布面呈竹节流星雨外观,布底毛圈整齐,提高了针织运动休闲面料的档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