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将黄芩苷和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载入壳聚糖温敏凝胶,构建双缓释体系,检测凝胶对药物的体外释放情况。方法:采用乳化缩聚法制备黄芩苷-明胶微球(gelatin microspheres,GMS);用不同配比的壳聚糖溶液和β-甘油磷酸钠(β-glycerophosphate,β-GP)溶液制备壳聚糖温敏凝胶,观察在37℃的成胶情况,选择最佳配比;在此基础上,将不同浓度的黄芩苷-GMS与BSA共混于壳聚糖凝胶溶液,测定载药后的成胶情况及黄芩苷和BSA的体外释放情况。结果:成功制备了黄芩苷-GMS,载药率5.62%,包封率72.05%;1.8%壳聚糖溶液与9%的β-GP混合10min后可获得状态良好的凝胶;加载两种药物后的凝胶溶液相转变时间未发生改变;30d时低浓度组累积释放了63.79%,两个较高浓度组分别释放了74.86%、77.63%。结论:壳聚糖温敏凝胶可以同时负载黄芩苷-GMS和BSA两种药物,在室温下呈溶液状态,37℃下经过10min可转变成半固体凝胶,在体外释药可达30d。黄芩苷和牛血清白蛋白双缓释制剂的制备和释药性能检测为牙周组织修复再生药物的研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等离子体医学是一门结合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以及临床医学等相关学科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其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等离子体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首先阐述了等离子体用于杀毒和灭菌等方面的研究,另外等离子体还可以对口腔中常用的材料通过接枝或引入新的化学官能团,在不破坏材料本身结构和形态的前提下进行表面改性,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口腔组织没有损伤作用。正是由于等离子体具有这些独特的性能,使其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研究不断扩大,现已将其应用在材料改性、美学修复、抗菌、抗炎症、成骨、抗肿瘤等多方面的研究中。未来随着对等离子不断深入以及细致的研究,等离子体有望成为口腔临床医学中一种常规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因食涮羊肉致一例布鲁氏菌病的报告崔汉卿,史迎富,姬小婷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我区曾是布病流行区,经过防治,疫情已被控制,多年来未曾发生病人。1993年4月,我区因食涮羊肉而感染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上颌后牙区牙缺失采用原位植入并上颌窦内提同期种植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42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均采取原位植入并上颌窦内提同期种植治疗,术后1、3、6、12个月复诊,观察上颌窦底高度、种植体情况及种植体周围骨量及上颌窦有无炎症变化,术后采用视觉类比量表对痛苦指数进行测评痛苦指数,术后让患者拍摄曲面断层X线片,在X线片上测算上颌窦底提升距离及骨吸收高度.结果 42例患者均未发生上颌窦底黏膜穿孔,无患者发生伤口感染、鼻部渗血和上颌窦炎症,术区创口愈合良好;术后4~6个月,行上部结构修复,均成功负载;对42例患者随访6~12个月,患者无不良自觉症状,种植体无脱落或松动,义齿修复效果满意,牙龈组织健康,成功率达100.0%;随访发现,术后6个月患者的骨吸收值为(0.56±0.18),明显高于3个月时的(0.4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个月时患者骨吸收值为(0.59±0.19),与术后6个月时的(0.56±0.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位植入并上颌窦内提同期种植治疗上颌后牙区牙缺失,尤其是牙槽骨高度在5 mm以下时,具有操作安全、创伤小、痛苦少等优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正畸联合牙周治疗对牙周炎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并基于骨保护素(OPG)/核因子кB受体活化因子(RANK)/核因子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通路探讨该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51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观察组,每组17只。对照组不建模、不给予正畸与牙周治疗,模型组建立牙周炎模型但不给予正畸与牙周治疗,观察组建立牙周炎模型并给予正畸与牙周治疗。于加力3 d、28 d后,各组随机选取2只大鼠取牙周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形态改变。比较干预前及干预结束3 d后各组大鼠牙周探诊深度、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血清白细胞介素(IL)-8、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以及干预结束3 d后血清OPG、RANK、RANK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在观察组中,加力3 d后可见成纤维细胞增加、少量成骨细胞及压力侧破骨细胞;加力28 d后压力侧牙周膜缩小变窄,牙周胶原纤维排列不整齐,可见大量骨吸收陷窝及破骨细胞,血管扩张,可见新生成牙骨质细胞。干预后观察组大鼠牙周探诊深度、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均较干预前改善,血清IL-8、BMP-2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且以上指标均优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对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向成牙本质样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大鼠双侧腹股沟处脂肪组织,分离、鉴定ADSCs,取第3代ADS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G组)、阴性对照组(siRNA-NC组)、沉默FGF-2表达组(TGF-2-siRNA组)、通路激活剂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ADSCs中FGF-2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ADSCs增殖情况;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各组ADSCs成牙本质诱导分化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神经菌毛素1(NRP1)、牙本质涎蛋白(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及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蛋白/β-连环素(Wnt/β-catenin)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分离并鉴定ADSCs;与NG组、siRNA-NC组比较,FGF-2-siRNA组、通路激活剂组ADSCs中FGF-2mRNA、NRP1、DSPP、DMP1、β-catenin蛋白及Wnt水平均降低(P<0.05),ADSCs增殖抑制率升高(P<0.05);与FGF-2-siRNA组比较,通路激活剂组ADSCs中FGF-2mRNA、NRP1、DSPP、DMP1、β-catenin蛋白及Wnt水平均升高(P<0.05),ADSCs增殖抑制率降低(P<0.05)。【结论】FGF-2可影响Wnt/β-catenin通路活化,可能与大鼠ADSCs增殖及向成牙本质样细胞分化有关,可为临床治疗牙齿缺损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雷明辉  姬小婷  杨丹  王洁 《河北医学》2016,(7):1079-1081
目的::研究对比两种不同拔牙方式矫治成人骨性反合的硬软组织改变。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口腔正畸科接受治疗的成人骨性反合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上颌是否拥挤将82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40例)。对观察组行双颌拔牙矫治术,对照组行下颌单颌拔牙矫治术,两组患者均通过直丝弓矫治,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硬、软组织 X 线检测差值及患者对矫治后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硬组织 X 线检测差值中,U1-SN 角、U1-NA角及 U1-NA 距小于对照组,U1-L1角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软组织 X 线检测差值中,上唇凸距及上唇-审美距小于对照组,鼻唇角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矫治后效果的满意度为97.62%,与对照组的9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成人骨性反合患者的治疗,使用双颌拔牙及下颌单颌拔牙均具有较好的矫治效果,但前者适应征为上颌合并中重度拥挤的有中度骨性反合症状的患者,而后者适应征主要为上颌轻度拥挤以下的有轻、中度骨性反合症状的患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