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以南京市为例.运用定性、定量及空间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快速发展期大城市外围人口集聚的阶段划分、时空特征、迁居机理进行了较详细的实证分析及初步的理论总结.结果显示:1990年代以后.大城市人口集聚的主导空间发生了转移.外围区人口增长逐渐超过中心区.大城市正式从"中心主导人口集聚"阶段过渡到"外围主导人口集聚"阶段;而在人口快速集聚的外围区中,近郊区的人口增长态势明显强于远郊区.它呈现出"圈层式"片状增长特征.而远郊区则呈现"蛙跳式"点状增长特征:近郊区新增人口的主要来源是中心区的郊迁人口和省内其他中小城市人口.而远郊区新增人口中有很多来自省外或省内的农村;就迁移原因而言,集聚在近郊区的多是居住驱动型人口.居住郊区化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而集聚在远郊区的多是就业驱动型人口.本地城市化和郊区化均不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自80年代以来,国际城市(Global/WorldCity,又译全球城市、世界城市)的研究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一直方兴未艾.研究主要侧重于城市的功能、组织结构、形成机制、竞争力等方面.在国际城市研究的基础上,近年来另外2种新的现象也逐渐为研究者所注意.一是由国际城市及其周边腹地形成的国际城市区域(Global City-Region),另外就是在东亚、东南亚、中南美地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逐渐形成一种既难于归结到其所在国家城市体系中,又不能完全称之为国际城市的地域现象,学术界一般称之为"国际化城市"(G1obalizing City)或"崛起中的国际城市"(Emerging Global City).本文将对国际城市、国际城市区域以及国际化城市这3种地域现象的研究进行综合阐述,以期对中国城市在国际化时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