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工业技术   2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3.
建筑结构粘结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简述了粘结剂的发展历史,它在建筑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在现代建筑业中的地位;研究了建筑结构粘结剂的主要性能指标,粘结剂连接的优点和主要技术检验指标等.此外,对目前广受关注的粘结剂耐久性研究的试验方法做了总结,列举了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对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的残余抗折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成了150块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0%、30%、50%、70%、100%)下再生混凝土棱柱体试块在20℃~800℃下的高温试验。通过对高温中和高温后试验现象与数据的对比,研究了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的残余抗折强度,分析了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的残余抗折强度与经历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变化特点,同时与已有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的残余抗压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基于试验统计的再生混凝土残余抗折强度与经历温度之间的建议公式。结果表明:随经历温度的升高,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的残余抗折强度整体上逐渐下降;与残余抗压强度相比,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的残余抗折强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废弃混凝土来源与回收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建庄  张洁 《粉煤灰》2006,18(3):41-43
对上海市废弃混凝土的产生来源及其数量进行了调查,并预测了未来10年内由于住宅建设产生的废弃混凝土数量.结果表明,旧建筑物的拆除和市政工程的动迁及重大基础设施的改造是废弃混凝土产生的主要来源.未来10年内,每年仅由住宅拆迁和新建产生的废弃混凝土量就可达1390万t.最后,还从天然砂石集料资源、人口密度和工业化发展水平等方面对上海市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前景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是当前预制混凝土结构钢筋连接的主要方式。从材料、界面、连接的角度,针对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开展系统分析与总结。结果表明:套筒可为金属、非金属材质(如FRP),锥形套筒的连接性能优于圆柱形的,套筒长度不应短于临界长度,内径越小越有利,壁厚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直径的1/13,但也不宜过厚;低温、负温灌浆料适用的环境温度分别不超过-5、-10℃,耐高温灌浆料可通过掺入聚丙烯纤维进行制备;灌浆料与钢筋界面的黏结强度主要与灌浆料抗压强度的平方根相关,并受到套筒约束能力、高温作用的显著影响;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受拉失效模式包括套筒外钢筋断裂、灌浆料与钢筋界面黏结失效以及套筒与灌浆料界面黏结失效;荷载类型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失效模式转变的关键温度是400℃,灌浆缺陷率不超过20%能确保连接接头的可靠性;界面、钢筋黏结长度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力学性能的影响显著。基于此,提出全黏结长度和双界面两个概念,以控制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承载性能与失效模式。同时,提出有待开展的研究:灌浆料的本构关系、率敏感性、热工参数等;受高温作用、侧向约束的影响,灌浆料与钢筋界面的黏结应力-滑移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7.
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维6自由度振动台试验,得到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基于实测地震反应的深入分析,发现在同一地震动输入下,各楼层的最大层剪力、最大倾覆力矩沿高度总体上呈递减趋势。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加,各楼层的层剪力、基底剪重比、倾覆力矩随之增大。通过对试验数据拟合,分别得到结构的剪力系数和动力放大系数计算公式。弹塑性阶段前期结构动力放大系数下降较快,而在弹塑性阶段的后期其下降速度趋于平缓。通过对试验模型结构整体和各层间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特征参数的分析,建立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和层间刚度退化四折线型恢复力模型。最后基于破损程度的分析,提出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不同破坏状态下的性能指标,并进一步采用变形和能量组合的双重破坏准则对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抗震能力评价。  相似文献   
8.
通过4根再生混凝土U形叠合梁、6根再生混凝土□形叠合柱的试验研究,探索施工方式和再生混凝土含量等因素对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半预制再生混凝土U形叠合梁的抗剪破坏形式和受力机理与现浇混凝土梁类似,相同剪跨比下的再生混凝土叠合梁抗剪承载力接近于再生混凝土现浇梁;半预制再生混凝土柱的耗能能力随着再生混凝土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的施工方式对试件的骨架曲线有一定影响,而再生混凝土柱承载力随芯柱尺寸的变化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首先理论推导黏结性能退化前后再生混凝土梁抗弯刚度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简化计算方法,然后用试验结果对此方法的准确性进行验证,最后对再生混凝土抗弯刚度的退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按提出的方法计算得到的刚度值与试验得到的刚度值很接近,且基本上偏于安全的一侧.提出的方法能较好地反应黏结性能退化后钢筋应变不再符合平截面假定,梁抗弯刚度的降低经历了先慢-后快-再慢等客观情况.  相似文献   
10.
考虑再生混凝土Cl-结合的非线性,对再生混凝土的二维Cl-扩散性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研究了再生混凝土的Cl-扩散特性.通过变化再生粗骨料取代率、老界面Cl-扩散系数、浸泡时间和老砂浆厚度等相关参数,对再生混凝土的Cl-单向扩散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内部Cl-浓度(质量浓度,下同)非均匀分布,Cl-非线性结合对其扩散影响显著,再生混凝土Cl-浓度沿着扩散深度呈波浪式下降,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浸泡时间和老砂浆厚度等因素的变化对Cl-浓度的影响随着扩散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大,且在界面过渡区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