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结构力学中,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常使用单位荷载法,即利用超静定的实际位移状态与虚拟单位力状态相配的传统方法计算位移。该方法用于计算承受复杂荷载的超静定结构时,计算工作量巨大。利用位移互等定理改进的单位荷载法——位移互等算法,将原结构承受的荷载作用于静定的任一力法基本结构上所得的状态,与作用于原结构的虚拟单位力状态相配计算位移。由于荷载转为作用在静定基本结构上,有效降低了计算工作量。该方法在结构力学教学中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师生提供了一种可选的新方法,丰富了结构力学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结构力学教材编写的三项原则,并精心组织该教材的编写工作,出版了具有较高编写质量的应用型本科结构力学教材。  相似文献   
3.
工程教育认证是在新时代工程教育同国际接轨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其“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对指导现代工程教育、培养兼具技术能力和非技术能力的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力学课程组根据成果导向的要求,从学习者的建构主义认知发展规律出发,分析结构力学课程的内容特点及其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逆向设计结构力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授式教学、在线学习、任务导向式教学、对话框架等教学方法和工具用于结构力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同时在教学设计时注重引入实际工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达到课程目标所对应的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  相似文献   
4.
当代建筑实践对结构设计与建筑设计、结构形态与建筑形态的相互促进与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传统的面向建筑学专业的力学和结构课程体系却落后于建筑实践的发展,内容相互隔离而陈旧。针对这一局面,重新构建了面向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建筑结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建筑力学、结构选型、建筑中的结构艺术等三个层次的课程,密切结合了建筑学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全面改革了课时设置、配套教材、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极大促进了学生对结构性能、结构与建筑关系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设计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5.
结构力学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建设重庆市精品课程以来,重庆大学结构力学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申报教学成果和发表教改论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今后要继续努力,争取将结构力学课程早日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复杂工程结构及巨型结构的大量出现,在土木、水利等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加强结构分析能力(包括电算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笔者将结构力学中的"矩阵位移法"和弹性力学中的"有限元法"有机结合,按照培养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建设了结构分析中的有限元法课程,精心编写并出版了该课程所用的教材和电算程序。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对课堂教学、上机实习和考试等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砌体RVE均质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均质化是以连续介质力学为基础的砌体结构数值分析中最重要的一步,形成可以等效砌体组成材料的砌体代表性体积单元(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简称RVE)又是均质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RVE是通过分别考虑砌块和砂浆的材料特性和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力学模型,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对RVE进行模拟,分析了它在几种不同的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计算了它的等效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阐明了有限元法可以被用于砌体均质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均质化是以连续介质力学为基础的砌体结构数值分析中最重要的一步,形成可以等效砌体组成材料的砌体代表性体积单元(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简称RVE)又是均质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RVE是通过分别考虑砌块和砂浆的材料特性和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力学模型,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对RVE进行模拟,分析了它在几种不同的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计算了它的等效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阐明了有限元法可以被用于砌体均质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利用矩阵位移法计算桁架结构常需计算其支座反力。按桁杆轴力计算桁架结构支座反力需根据支座结点连于桁架结构的末结点或始结点判别正负号,不方便计算,而直接按矩阵位移法中单元杆端力的正负号约定推得的桁架支座反力计算公式则无此问题,既便于教学运用,又可有效简化程序编制。  相似文献   
10.
结构力学网络课程建设中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真编写课件脚本是加强结构力学网络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强化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是搞好结构力学网络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建立完善的辅助教学系统是保证结构力学网络课程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