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6篇
工业技术   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太阳能供热系统集热、蓄热和用热各个子系统的动态热量热平衡关系,建立太阳能集热系统热量传递数学模型,并结合集热系统内部流体过热汽化原理,提出集热系统过热度评价指标,并对集热系统在不同流量、水箱容积以及不同连接方式等条件下的过热程度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集热系统过热度随热媒流量、集热器倾角和水箱容积取值的增大而减小,并通过对上述3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集热器倾角对系统过热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基于太阳能热风供暖系统的多级相变通风吊顶新型供暖末端。建立多级相变太阳能通风吊顶传热数值模型,对比研究了单级、两级和三级相变太阳能通风吊顶的蓄放热特性,分析相变材料的长度配比、空气流速对供暖末端蓄放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采用单一相变材料的通风吊顶相比,多级相变太阳能通风吊顶在蓄放热过程中出口平均温度差异更小。相变蓄热级数为3时,通风吊顶的蓄、放热效率及相变材料利用率改善最大,分别为6.5%、7.9%和25.1%,各级相变材料长度的配比为1∶1∶1时,蓄、放热效率及相变材料利用率最佳,分别为51.0%、88.7%和93.9%。空气流速不宜大于1.6 m/s,在保证供暖效果的前提下可适当减小空气流速。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5个气候区59个气象台站1981——2010年的日值气象数据,对比分析8个散总比和3个散射系数直散分离模型在中国不同气候区的适用性。采用判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BE)、平均误差(MBE)和全局性能系数(GPI)5个误差评价指标,确定各气候区最适宜的模型形式。以该模型为基础,建立适用于中国不同气候区的散总比和散射系数逐日直散分离通用模型。结果表明,除线性形式散射系数模型精度较差外,其他模型计算精度均较高,散总比和散射系数模型平均R2分别为0.85和0.62;基于晴空指数-日照百分率的二次多项式散总比模型和基于日照百分率三次多项式散射系数模型在不同气候区精度均最高;以该模型为基础建立中国不同气候区散总比和散射系数逐日直散分离通用模型,其平均R2分别为0.89和0.70。  相似文献   
4.
拉萨市住宅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测试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掌握拉萨市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状况,本文分别对拉萨市乡村住宅建筑和城市住宅建筑室内、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强度和室内风速进行了测试,并以问卷调查方式对冬季室内人员的活动量及衣着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测试数据及调查情况,利用标准有效温度SET与不舒适性指标DISC对建筑室内热环境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拉萨地区利用...  相似文献   
5.
该新风预热墙是一种兼顾供暖和新风预热需求的太阳能墙体,由渗透型集热板、空气夹层、出风口、保温墙体等组成。通过人工气候室实验测试的方法,分析该太阳能墙系统在不同太阳辐射强度、开孔高度和集热板高度比例、抽吸速度以及渗透孔径等工况下各运行阶段集热板、出风口等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太阳辐射强度、开孔高度和集热板高度比例的增加,系统的热效率和新风温度显著提升,集热效率最高达到75%,最高温升约为15.0℃;并根据风温和风量需求,给出合理的风机抽吸速度和渗透孔径取值,可为太阳能墙体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教室温度变化对学习效率的定量影响,采用主观问卷调查和学习认知能力测评的方法,测试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分析了两者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教室温度条件下,不同测试项目的正确率、反应时间和学习效率随温度的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对整体学习效率而言,15℃时学习效率各项指标最佳;最佳学习效率的热感觉投票值约为-1.1,介于凉和稍凉之间,即在偏冷环境下中小学生的学习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传统玻璃幕墙房间昼夜温差大、供暖能耗高,该文提出一种墙体-屋面组合式蓄热通风墙.建立该结构的传热数学模型,对屋面倾斜角度、通风孔尺寸、风机风速等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分析,对比墙体-屋面组合式蓄热通风墙与传统玻璃幕墙房间的室内热环境及热负荷.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总供热量和对流换热量,通风孔尺寸为250 mm×250 mm最佳;...  相似文献   
8.
铁路沿线房屋常常远离城市且具有“点多线长”的特点,当铁路客站不具备接入市政供暖和燃气时,空气源热泵因取热方便、能效比高等优势在铁路工程中应用广泛。为探究低温空气源热泵在铁路工程的应用效果及性能,对低温空气源热泵在铁路工程应用的3个工程进行了实测,重点分析了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在不同地区使用的容量修正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机组的制热性能受室外环境影响大,为提高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制热性能,机组选型时温度修正系数需考虑供暖季的热负荷频率分布和辅助热源措施以防止设备容量过大。此外,由于重霜区集中在温度不太低,湿度较高的区域,在严寒、寒冷地区低温空气源热泵的“无霜除霜”的现象较为严重,其融霜修正系数取值建议在0.88~0.95范围内。再次,铁路房屋供暖末端形式受热泵机组的供水温度影响,建议以散热器为末端供暖系统采用CO2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以辐射地板和风机盘管采用常规制冷剂空气源热泵机组即可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9.
建立以相对湿度和温度为驱动势的热湿耦合传递数学模型,并对模型准确性进行验证。以松木板和混凝土为例,利用所建数学模型对其在不同热湿环境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发现:松木板的吸放湿性明显强于混凝土,湿流量为混凝土的5.3倍;考虑与未考虑传湿情况相比,松木板内表面温度低1.1℃,混凝土仅低0.2℃;在考虑传湿情况下,松木板内表面潜热热流占总热流的45%,而混凝土内表面潜热热流仅占总热流的8.3%。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