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4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污水处理厂节能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改善污水出水水质的前提下,使处理费用最小,是污水处理单位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污水处理厂的能耗费用是最具节约潜力的部分,一般污水处理的能耗费用在运营费用中占较大比例,约30%左右,因此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是提高污水处理厂经济效益的关键。为减少能耗费用,全面的了解能源的使用情况,污水处理厂应采取积极的节能措施,如:在优化运行的基础上,进行运营状况的评估;更新和改进设备和工艺等。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由两个圆罐串联的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中试系统,处理城市污水污泥.采用批式试验,测试氧化还原电位(ORP),探讨曝气量对污泥稳定化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发现,曝气量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起到散热作用,使反应器自升温的温度下降,过低则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反应器的温度也低,两种情况都会造成挥发性悬浮固体(VSS)去除率降低.对于VSS浓度为46.6g/L的污泥,曝气量取0.6~1.0m^3/h较好,VSS的去除率可达到39.2%,趋于稳定化.通过测试ORP发现微氧环境有利于VSS的降解,提高VSS的去除率.在消化过程中反应器内ORP最低为-360mV,反应器中不仅有好氧菌,还存在厌氧菌和兼性菌。  相似文献   
3.
合流制排水管道沉积物及其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合流制排水系统中,管道沉积物不但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在雨天时随着溢流排放被冲刷释放,造成雨天出流污染负荷的增加,成为水体面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展排水管道沉积物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改善排水系统的运行状况,也有利于水体污染的控制。介绍了排水管道沉积物的来源、构成、性质以及国外管道沉积物的模型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其中的不足,以期为我国开展此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基础以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美国South Bermuda污水厂经过工艺升级改造,污水处理量大为增加(从3.19×104m3/d增至5×104m3/d),而新建处理设施的占地面积较小。在升级改造中采用了以在线活性污泥模型ASM2D为基础的生物工艺智能优化系统(BIOS),实现了出水达标排放和曝气节能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5.
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的污泥稳定化中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自行设计的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ATAD)工艺中试系统处理城市污水污泥,采用半连续式运行方式,对不同固体停留时间(SRT)下的污泥稳定化效果及消化后污泥的脱水性能、pH值变化和动力学衰减系数(Kd)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SRT为10d时,污泥稳定化效果最好,反应器内温度可维持在54~58℃,对挥发性悬浮固体(VSS)的去除率平均达到44.3%,对病原菌的灭活率可达到100%,脱氢酶活性(DHA)下降88.48%,出泥可达到美国A级污泥标准;经消化后污泥的脱水性能明显下降而pH值升高,这是由于在消化过程中有机氮转为氨氮导致污泥上清液中氨氮浓度过高所致;SRT为10d的Kd为0.329d-1,不可降解的VSS浓度为15.09g/L。  相似文献   
6.
新型双污泥脱氮除磷工艺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将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相结合,开发出一种新型脱氮除磷处理工艺,成功地解决了传统工艺中硝化细菌与除磷菌之间的泥龄矛盾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NH3-N、TP的去除率分别高达85%、95%、90%,同时处理效果稳定,对水质的适应能力也较强。  相似文献   
7.
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上海制定城市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的经验,认为在进行技术方案研究的同时,应充分了解整个服务范围内的污泥数量、污泥性质,并对污泥处置的潜在出路进行研究,继而确定处理处置场所的规划,提出实施处理处置的准入条件和法规政策.  相似文献   
8.
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污泥稳定化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设计了一套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ATAD)中试系统用于城市污水污泥的稳定化处理.通过批式运行,考察了进泥含固率、消化时间、曝气量及循环污泥流量等因素对反应温度及挥发性悬浮固体(VSS)去除率的影响以及pH值的变化、脱氢酶活性及病原菌的灭活情况.结果表明,适宜的进泥含固率为5%~8%(VSS浓度为26~48g/L);消化时间为10~11d;最佳曝气量为0.8~0.9 m3/(m3·h);最佳循环回流量为12~14 m3/h;运行期间pH值呈上升趋势,出泥pH值为7.5~8.0.在上述工艺条件下,ATAD系统反应器内温度可达到54℃,对VSS的去除率为48.7%,病原菌的灭活率可达到100%,出泥可达到美国A级污泥标准.  相似文献   
9.
针对1,4—二羟基蒽醌生产过程中大量废水排放的状况,通过使用无机凝聚剂,设计和制定了相应的工艺。经1年运转表明,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国家环保排放标准,且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0.
对上海某大型污水处理厂(原设计处理量为120×10^4m^3/d,采用高效沉淀池处理工艺)进行了工艺优化及模拟改造,介绍了优化模拟改造系统的分析步骤,建立了污水厂达标改造和扩建工艺模型。污水厂达标改造工艺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高效沉淀池的处理出水应根据具体情况,部分进入二级生物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扩建工艺模拟结果表明,应根据实际进水量和水温情况合理控制DO,出水水质才能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