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潘三矿煤巷锚索网支护作用机理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耀  黄安华 《煤矿开采》2002,8(Z2):35-37
锚索网支护作用机理是正确应用和设计锚索网支护的基础,通过对潘三矿13 1煤层锚索网支护实践,对锚索网支护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般柴油机的压缩比为15~22,汽油机的压缩比为6~10。压缩比越大压缩终了时汽缸内的气体压力和温度越高。对于不同型号的发动机压缩比是一个定值,但由于工作时间延长,汽缸内的工况发生了变化,同时修理中采取的方法不当,都会使压缩比发生变化,从而使发动机工作不正常。  相似文献   
3.
随着汽车技术尤其是变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驾乘舒适性的较高追求,自动变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我国自动变速器技术发展缓慢,核心技术长期缺失,国内自动变速器市场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和中外合资或外资独资产品。2007年我国需求的自动变速器为207万台,其中72%都来自于进口,  相似文献   
4.
一、传统的维修方式方法弊端日渐显露随着新技术、新材料和现代先进制造工艺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已成为了高科技的集合体,与之相对应的汽车维修方式方法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司机、有车业主和维修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维修方式和方法,其弊端日显突出.  相似文献   
5.
与自然吸气式发动机相比,增压型发动机在其结构和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功率和扭矩可提高20%~50%,如排量是1.8L的涡轮增压型发动机,其功率接近甚至超过了2.4L的自然吸气式发动机,(与2.4L自然吸气式发动机相比)油耗明显降低,污染物排放也显著减少.在当前国家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能源的情况下,内燃机采用增压技术无疑是提高传统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6.
黄安华  岳强 《工程机械》2010,41(4):62-63
<正>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和先进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现代工程机械已成为高科技的集合体,与之相对应的维修方式、方法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要求。但是,目前很大一部分使用单位和维修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维修方式和方法,已经不能跟上现代工程机械维修技术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现代工程机械维修应遵循"免拆养护+换件修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85 ℃下高矿化度地层化学堵水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高矿化度地层堵水需求,结合油田实际出水情况分析了聚丙烯酰胺结构与耐盐性能的关系,并研制了一种耐高矿化度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为主剂的凝胶型堵剂,交联剂采用含苯环结构的树脂,并加入保护剂减缓高温下主剂水解。实验评价结果表明:堵剂体系能封堵85 ℃下、NaCl 矿化度220 000 mg/L、CaCl2矿化度10 000 mg/L的地层水,堵剂体系最佳pH值为7~11;有效期长;岩心封堵水突破压力大于45 MPa/m,突破后20 PV体积驱替后封堵强度大于30 MPa/m,封堵率98%以上;并且堵剂对含油饱和度高的地层封堵强度低,具有一定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了其发生早期故障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9.
增压技术是提高传统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之一,论述应用于柴油机上的涡轮增压系统、机械增压系统、可变截面涡轮增压系统、双涡轮增压系统和机械增压+涡轮增压系统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主要优缺点及应用情况,指出未来柴油机增压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汽车排放的废气污染物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为解决人们对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和想拥有私家车的双重愿望的矛盾,最为科学的方法是提高汽车的排放标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近几年我国排放法规日益严格,从2011年7月1日起,新产的轻型汽油车开始执行国Ⅳ排放标准,不久将全面实施国Ⅳ排放标准。为保证汽车的排放水平在任何时刻都要达到国Ⅳ排放标准,要求汽车上必须加装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目前在很多国产车型上均已安装了该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