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锌精矿直接浸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锌精矿不经焙烧而采用三价铁溶液或二价铁溶液为溶剂直接浸出,考察了锌精矿和中浸渣在一定的硫酸浓度和浸出时间、粒度、氧分压对浸出过程的影响,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锌的浸出率可达到96%以上.  相似文献   
2.
MACA体系中循环浸出低品位氧化锌矿制备电解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兰坪低品位氧化锌矿及其循环浸出渣的浮选精矿为原料,常温常压下在MACA(金属氨络合物)体系中进行循环浸出。浸出液先净化除砷和锑、再两段锌粉逆流置换深度净化,两次净化后液电积制取电解锌。考察工艺中循环浸出率、净化率、物质平衡以及电解锌质量和电耗等技术经济指标。结果表明:先用MACA法处理原矿粉,再浮选硫化锌的选冶结合流程是合适的兰坪低品位氧化锌矿的处理方案,原矿锌的平均浸出率为70.48%,其氨可溶锌浸出率达到89.14%,浮选精矿锌的浸出率为79.75%,杂质元素的净化率达到95%,电解锌纯度达到99.98%,电流效率可达97.02%。  相似文献   
3.
对湖南工业大学冶金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冶金类专业特点,从毕业论文质量监控制度体系、操控体系及保障体系3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研究制备球形镍粉、棒状镍粉以及各种纤维状、空心、纳米管等特殊结构和形貌的镍粉的进展,概述了球形镍粉的各种制备方法,包括溶液水合肼还原法、微乳液法、水热和溶剂热法、多元醇还原法等,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认为我国当前应加强纳米镍粉的产业化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用线性极化曲线、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等考察了添加剂苄叉丙酮对锌—氨—氯化铵体系锌电沉积过程、电锌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苄叉丙酮抑制锌离子的还原过程,当其浓度为0.08g/L时,锌的析出电位较未加入添加剂时负向移动了132mV,交换电流密度由3.47×10-4 A/m2变为0.51×10-4 A/m2。苄叉丙酮没有改变锌电沉积的形核方式,仍为3D瞬时成核,但减小了晶体的生长速率。锌的形貌主要以层状为主,苄叉丙酮不仅使锌晶面生长具有择优取向,同时还能细化晶粒。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氧化锌材料p型掺杂改性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用于p型掺杂的单元素和共掺杂双元素以及所采用的主要掺杂方法,这些方法包括热蒸发法、喷雾热解法、溶胶-凝胶法、低温水解法、离子束增强沉积法、脉冲激光沉积法和磁控溅射法等。探讨了掺杂后的氧化锌在光电磁以及p型稳定性等方面表现出的新特性,介绍了p型氧化锌薄膜在紫外探测器和太阳电池方面的应用,对p型氧化锌薄膜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认为制备稳定、低电阻率和高载流子浓度的p型氧化锌薄膜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多层陶瓷电容器内电极浆料用球形纳米镍粉的制备方法,这些方法包括液相化学还原法、喷雾热解法、多元醇法、等离子体法、羟基镍法等。介绍了MLCC用纳米镍粉的表面改性技术,并提出了MLCC用球形纳米镍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氨—氯化铵体系(NH_3-H_2O-NH_4Cl)中含铜铁高的氧化锌矿的浸出行为,探讨了浸出温度、浸出液总氨浓度、浸出时间和液固比对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浸出条件为:总氨浓度7.5mol/L、浸出温度50℃、液固比8∶1、浸出时间2h,在最佳浸出条件下锌浸出率达到94.8%。  相似文献   
9.
针对"95后"大学生的特点,以冶金工程专业为例,提出适合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科研兴趣及创新能力的"多阶段逐级提升"培养模式。构建"三层次一体化"实验教学体系,建立毕业论文创新机制,强化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骨胶对氨配合物体系锌电积过程的影响,考察了骨胶质量浓度对电沉积平均槽电压、电流效率、直流电耗和阴极锌宏观形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骨胶作添加剂,能有效提高电流效率,降低直流电耗,并改善锌板表面形貌;骨胶最佳添加量为25mg/L,此时平均槽电压为2.96V,电流效率为91.90%,直流电耗为2 641kW·h/tZ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