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多形性腺瘤亦称混合瘤,是最常见的涎腺肿瘤,发生部位以腮腺最为多见,其次为颌下腺、舌下腺,发生于鼻咽部者临床上较为罕见,国内外文献也少有报道[1,2]。我院近来收治1例鼻咽部多形性腺瘤,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双鼻塞伴鼻出血10余年,鼻塞呈渐进性发展,阵发性鼻出血,每次量不多,能自止,无头痛,无流脓涕及嗅觉减退,无牙齿松动及面部麻木感,  相似文献   
3.
4.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4年4月~2008年7月31例(36耳)鼓膜穿孔患者,男12例(13耳),女19例(23耳),年龄19~52岁,平均28.6岁,病程2个月~10年。其中外伤性穿孔18耳,鼓室成形术后遗留穿孔3耳,鼓室硬化6耳,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9耳。穿孔均位于紧张部。术前常规行纯音听力测试、耳内镜检查及颞骨CT检查,明确病变范围。纯音听力测试500、1000、2000Hz气骨导差在15~40dBHL,平均21.2dBHL,鼓膜贴补试验气骨导差降低5~20dBHL,平均10.7dBH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鼻内窥镜下行鼻-鼻中隔整形术治疗歪鼻疗效,并介绍手术方法。方法对16例歪鼻畸形患者:“C”型9例,“S”型4例,偏斜型3例。分别在鼻内窥镜下行矫正手术,针对不同的偏曲类型在内窥镜下分别采取偏曲中隔局部矫正、回位、划线以及配合鼻骨手法复位。结果16例患者按分级标准治愈14例,好转2例。治愈率为88%,有效率100%,随访0.5~1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部分“C”型,“S”型,偏斜型歪鼻患者均可在鼻内窥镜下行鼻-鼻中隔整形手术,手术疗效确切,并且符合微创手术原理。  相似文献   
6.
慢性咽喉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也是门诊反复就诊的疑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近年来关于胃酸反流导致慢性咽喉炎的报道越来越多,治疗手段也逐渐多样化。我科2009年9月—2012年9月利用奥美拉唑治疗189例咽喉反流疾病患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选择性收治189例慢性咽喉炎患者,其中男65例,女124例,年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耳内镜下用自体脂肪修补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该治疗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58耳)鼓膜穿孔患者在耳内镜下用自体脂肪组织行鼓膜修补.结果随访0.5年—1年,54耳鼓膜Ⅰ期完全愈合,保留了鼓膜的正常形态;3耳遗留穿孔,经门诊再次用脂肪组织修补愈合;1耳后期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治愈.一期愈合率达93.1%.半年后复查纯音测听500Hz、1000 Hz、2000 Hz的气骨导差降低8.6dB.结论耳内镜下用自体脂肪修补鼓膜穿孔具有切口小,术后鼓膜形态好,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且符合微创观念,所以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效果。方法:对1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行鼻内镜手术。结果:随访1~4.5年,仅1例复发。结论: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有多视角、清晰度高、损伤小、不毁容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茎突综合征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56例茎突综合征的回顾性分析,研究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及其误诊情况,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通过对56例茎突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及误诊资料作临床分析,对被误诊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作回顾性研究。结果56例患者中误诊为慢性咽炎23例,咽易感症16例,干燥性咽炎3例,慢性扁桃体炎9例,颈椎病2例,舌咽神经痛2例,突发性聋1例。结论详询病史,仔细专科检查,包括咽部触诊、茎突正侧位X线片或CT扫描对该病的确诊至关重要。有助于早期诊治,并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0.
我科从2003年至今采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H-UPPP)[1]治疗以软腭及其后区阻塞为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