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地球科学   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用小麦岛和团岛观测站提供的青岛近海气象和水温资料,以适于SO2气体和硫酸盐(SO42-)气溶胶的干沉降模型研究了模型中的输送阻尼对两种污染物质干沉降速率的贡献,并计算了2003年青岛近海地区两种污染物质干沉降速率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对SO2而言,粘性副层传输系数对沉降速率的贡献大于空气动力学传输系数;对于SO42-,空气动力学传输系数对沉降速率的贡献要大于表面传输系数。SO2和SO42-的干沉降速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187~0.868cm/s和0.188~0.532cm/s。两种污染物质干沉降速率的四季变化有相似的规律,即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2.
海洋大气污染物沉降是海洋环境监测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研究污染物迁移和制定相关的控制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回顾了我国海洋大气监测与评价领域10多年的发展情况,结合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现场监测与模型结合的海洋大气监测与评价工作体系建议,包括几个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中改善水质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都是基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海水水质标准》提出的,两项标准是我国水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抓手,在水污染防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对我国现行两项水环境质量标准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两项标准之间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两项标准间存在水质分类不衔接、水质指标设置不衔接、部分指标分析方法不同和部分指标标准限值衔接不科学等问题。基于此,文章建议应加强水质基准研究,尽快启动水质标准修订;针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科学设置氮、磷指标;关注健康、安全,强化有毒有害污染物控制;科学划定河口区范围,制定河口区专属水质标准,旨在为我国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使水环境质量标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水环境保护和陆海统筹的水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总结我国水利部、环保部、国家海洋局对于排污口分类的特点,结合当前陆源污染物排海监管的需求,在现有陆源入海排污口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测与评价现状的多层次分类体系.根据污水的处理程度和入海方式进行第一层分类,依据具体的行业和产污主体类型进行多层次的细化分类.由于不同类型排污口各自的产污主体或排放方式不同,细化的层数有所不同.通过对2010年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掌握的全国沿海地区陆源入海排污口进行了重新分类,结果表明:新分类方法能更好地适应我国陆源入海排污监管的需求,从监督陆源排污的职责出发,与环保部监测排污口接轨,既关注了工业、生活两种产污主体,还关注了农业污染源.建议推进陆源入海排污口普查、监测方案调整、标准化报表设计等工作,使细化的分类体系能够有效地服务于我国海洋环境监测,适应海洋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透水与隔水夹层对粉质土液化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以粉质土为主,循环荷载作用下隔水夹层与透水夹层的存在对粉质土孔压累积、消散及液化的影响如何,目前尚不清楚。本文针对4种隔水夹层与透水夹层的组合情况,利用现场原位振动和室内土样振动试验,研究隔水夹层与透水夹层的存在对循环荷载作用下黄河口粉质海床土液化过程影响,发现循环荷载导致黄河三角洲粉质土孔隙水压力、粒度成分、密度、含水量及孔隙比等物性指标发生的变化,因夹层的不同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其液化性能因夹层结构的不同而不同,有透水夹层时,相对提高了粉土的抗液化性能,隔水夹层则相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