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动态曲线图是描述客观现象变换规律的常用工具,为实现动态曲线特征点的动态捕捉及精确表达,构造了同时具有插值性、光滑性、紧支撑性和对称性的Shannon-Cosine小波函数.首先利用Shannon小波函数的波动性和连续性,根据积分中值定理,设计了一种参数化的窗函数,通过参数调整,可满足Shannon-Cosine小波对支撑区间和光滑度的自适应控制的要求;其次,分析确定了对曲线进行小波变换时边界效应归因于曲线边界的不连续,因此,采用2点3次Hermite插值函数构建了区间小波;最后,采用多尺度Shannon-Cosine小波对冲击波传播曲线和反射Burger曲线进行多尺度自适应细分和逼近,自动捕捉曲线的特征点进行重构.实例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Hermite Shannon-Cosine区间小波逼近曲线具有较高的数值精度和较低的算法复杂度.  相似文献   
2.
吴城碱矿采用直接蒸发法制重质纯碱时,随着出卤中盐含量增高,必须弃去部分末效蒸发液,本文利用相图理论讨论了末效蒸发液组成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首先推导出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厂改产联醇后,煤气炉气量下降计算公式,然后,以某中型氮肥厂的技改为例,分析比较了几种技术方案,并提出了实现能力配套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郭书君 《中氮肥》1996,(5):16-18
推导出了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厂改联醇后,煤气炉产气量下降的计算公式.以某中型氮肥厂的技改为例,分析比较了几种技术方案.并提出了实现能力配套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层注水工艺技术在油田采油的中后期得到了普遍应用,针对油田采油过程中注水增产所出现的高压差多层分注技术难题,研制出注水井电控式配水器。以多刚体运动学和模态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对电控式配水器执行机构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应用UG软件对执行机构进行三维建模并创建其动力学模型,然后应用ADAMS软件对其进行运动分析及关键部件的模态分析,得到其运动变化规律及固有频率和振型,所得结果为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首先推导出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厂改产联醇后,煤气炉产气量下降计算公式。然后,以某中型氮肥厂的技改为例,分析比较了几种技术方案,并提出了实现能力配套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介绍注塑模具参数化可重用三维零件库开发技术.在UG软件平台上,利用Visual C++6.0和UG/OPEN二次开发工具,通过编制参数化应用程序,建立注塑模具三维零件库,实现了注塑模具零部件模型的参数化驱动和可重用功能,使得模具设计人员可直接调用除型芯以外的零部件,提高了模具设计效率,有效缩短了模具的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8.
基于UG的注射模设计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UG的注射模设计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包括UG调用MFC对话框的接口技术、参数化建模技术和数据库的访问技术,确定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和功能模块。通过实例介绍了系统进行注射模设计的过程。该系统的开发有利于注射模零件库和零件尺寸参数库的管理,提高注射模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9.
不同时刻虹膜图像的采集状态不同,因此单一识别算法在多类别虹膜识别中的准确率可能较差。本文提出了基于决策粒子群优化与稳定纹理的虹膜二次识别算法。首先,使用6种图像处理算法提取稳定纹理特征。由Gabor滤波与Hamming距离组成首次识别,Haar小波与BP神经网络组成第二次识别,以顺序结构完成多类别虹膜的二次识别。根据马尔可夫决策过程与不同的虹膜库,自适应优化Gabor滤波和神经网络。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提高虹膜识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传统注塑模具的开发需要较长的周期和较高的成本,利用虚拟装配技术,可大大减少设计过程中的代价.新开发产品的注塑成型试模费用相当昂贵,利用虚拟注塑装配系统可以减少实际装配等操作的成本.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进行注塑模建模装配模拟系统设计,结合Nvision虚拟交互平台,辅以外接的控制和显示设备实现虚拟漫游.最终通过人机接口技术,让用户沉浸在虚拟环境中并实现二者之间的人机交互,提供传统表现方式无法比拟的、崭新的信息交流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