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有效压力原理,通过实验和加压方式的变化,模拟在不同开发方式下,地层压力下降不同时对储层伤害的影响。通过岩心在不同受力情况下的变形特征及渗流特性分析认为:对异常高压油藏,可以通过改变初期油井工作制度(如开关井、控制采油速度、减小快速开采)引起的压力快速下降,减小对储层的伤害,进而减小对油井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结果为此类油藏科学合理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丰辉  郑旭  刘晖  田楠 《辽宁化工》2015,(3):318-321
为了确定油井生产过程井筒的析蜡位置,指导防蜡工作,根据实验确定的高含蜡原油的析蜡温度压力点,结合油井压力恢复数据,初步判断渤海A油田生产过程中可能析蜡位置。同时利用Well Flo软件,建立起从地层-井底-井口的流动过程,分析了不同产量下,井筒中温度和压力场分布,进而对油井井筒析蜡位置进行判断。指出下步防止油井析蜡的措施是加深防蜡剂注入阀的位置和建议开展油井产量与析蜡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一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的室内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十八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丙烯酰胺、马来酸酐为单体,通过调节单体比,合成了几种油溶性多元聚合物。对河南油田的稠油油样的降粘效果进行对比,确定了以丙烯酸十八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丙烯酰胺、马来酸酐的单体比分别为4:1:3:0:0和8:8:0:3:0,合成的共聚物对河南油田稠油有很好的降粘效果,同时测定了加量、增加温度、脱水方式对降粘效果的影响,得到了一种对河南油田经过不同脱水方式的油样均有很好降粘效果的降粘剂。  相似文献   
4.
根据异常高压油藏的特点,以中原油田文13西异常高压区块和渤中25-1油田取心井的岩心覆压孔渗实验为基础,对其孔隙度和渗透率随有效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孔隙度和渗透率随有效压力的增加而呈非线性减小,特别在有效压力小于20M Pa前减小幅度最大,并建立了以不同有效压力为基准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随有效压力变化的通用数学模型-幂函数模型。该模型简单实用,结合实际,在渤中25-1油田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有效压力原理对渤海南部BZ油田的覆压孔渗资料重新分析,把实验岩心的受力状态还原到地下取心处储层的受力状态,分析岩心渗透率随有效压力的变化规律,认为该油田沙二段储层的压力敏感性不强,沙三段压力敏感性较强。利用有效压力原理和该油田回归的渗透率与有效压力的关系式及PVT资料,计算不同油藏压力下原油的流度,结果表明当初始渗透率≥0.45mD时,在油藏压力降至饱和压力之前,地层原油流度随着油藏压力的降低而增大,最终导致油井产能持续增加。上述实验分析结论与计算结果得到了实际生产资料的证实。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过程中底水厚度对开发效果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了底水厚度对底水油藏开发影响的规律研究,并建立了不同流体性质、不同油层厚度对应的临界底水厚度图版,提出了考虑底水厚度影响下油层厚度布井下限值确定思路。研究结果表明,临界底水厚度与油层厚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原油黏度越小,特征曲线斜率越大,底水厚度影响越大;当底水厚度低于临近底水厚度时,底水厚度越小,单井累产油指标越高。以地层原油黏度30 mPa·s、累产油4×104 m3为经济极限累产油为例,针对底水厚度3 m的区域,相比常规界限认识,油层厚度下限值降低1.5 m即可满足布井条件。该研究成果对低油柱薄层底水油藏的进一步挖潜及调整井优化部署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东地区异常高压油藏变形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东地区岩石力学、岩石变形及渗流特性等测试,对异常高压油藏岩石变形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深入探讨与压力有关的外部条件,如加压平衡时间的确定、加压快慢、重复加压和多次循环加压等对岩石变形和低流速渗流的影响,最后提出此类油藏合理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9.
以硅酸钠溶液、白油和乳化剂为实验材料,采用显微观测和流变测量的方法,研究了乳状液水油比变化对其微观结构及流变特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水油比增大到50:50时,乳状液中开始出现絮凝结构,粘度急剧增大,弹性效应开始出现并不断增强,乳状液由牛顿流体变成非牛顿流体。  相似文献   
10.
高速动车组诞生以来,以其安全、快捷和舒适等特点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高速动车组是高速铁路发展的核心。高速动车组运行时受到空气动力学作用,对动车组结构提出了更高的可靠性和气密性要求。作为动车组的重要装备,高速动车组一般使用塞拉门结构代替普通的折页门结构。其是旅客上下车及列车发生火灾等需要疏散时的主要通道,其运行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旅客的乘坐舒适性与安全性。在历年检修运用过程中,车门故障成为影响动车组运行安全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分析动车组车门故障及故障处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CRH380B型高速动车组的边门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动车组车门故障进行分析,按故障分类分析故障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故障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