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用玻璃流动循环反应器研究了Fe_(4·9)Zn_(0·9)Mg_(0·1)(原子比)催化剂上丁烯-2氧化脱氧动力学。丁烯-2氧化脱氢制丁二烯,丁烯-2及丁二烯深度氧化生成CO_2的动力学用双分子反应强吸附的L-H机理方程描述。速度方程的参数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  相似文献   
2.
TheRedoxKineticsoftheOxidationforCOonEuFeO_3CatalystZhangRuiqin(张瑞芹);YuQiquan(俞启全);JinYun(金韵)(DepartmentofChemistry,PekingUni?..  相似文献   
3.
当催化剂颗粒为30~40目时,在 Pt/Al_2O_3催化剂上1-丁烯深度氧化在动力学区域进行。当催化剂颗粒增大至4×2mm 时,反应在内扩散区域进行,用动力学方法测定了氧在催化剂孔中的有效扩散系数。实验测得的催化剂有效因子在0.87~0.36之间变化。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内扩散影响逐渐加剧,应用前人η值计算的一般关系式,较好地解释了内扩散影响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金韵  俞启全  王莲芬 《化工学报》1988,39(6):698-706
用玻璃外循环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丁烯异构化L-H三角机理复杂反应动力学.X衍射分析指出Mo-B_1-P_2.2/SiO_2催化剂含有磷酸铋物相.用吸附指示剂正丁胺滴定法测定了催化剂的酸量.催化剂显中等强度的酸性.催化剂上吸附吡啶的红外光谱法测定了质子酸和路易斯酸.气相色谱法测定了1-丁烯、2-丁烯吸附热.讨论了1-丁烯异构化表观活化能与真活化能的关系.用正交设计法估计了动力学方程中的参数.异构化生成反-2-丁烯及顺-2-丁烯的动力学方程分别为式(11)、(12)所描述.  相似文献   
5.
在 MoBiCe/SiO_2催化剂上,甲醇氧化制甲醛服从 Redox 机理动力学方程。当催化剂颗粒在30—40目时,反应在动力学区域进行;当颗粒增大至2mm,并提高反应温度时,反应在内扩散区域进行。试验潮得催化剂有效因子在0.70—0.42之间,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内扩散影响加重。从催化剂有效因子一般计算方法出发,较好地进行了理论上的估算。  相似文献   
6.
丁烯异构化活性与RE2O3/SiO2催化剂碱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RE2O3/SiO2(RE为La、Pr、Sm、Eu、Gd、Tb、Dy、Ho、Er、Tm或Yb)为催化剂,采用外循环流动无梯度反应器进行了1-丁烯异构化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1-丁烯异构化动力学服从L-H机理方程,可近似地表示为一级速率方程。在不同的温度下催化剂的CO2吸附系数和吸附热用脉冲色谱法测定。在1-丁烯异构为反-2-丁烯、顺-2-丁烯的速率与催化剂的CO2校正比保留体积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还观察到RE2O3/SiO2上CO2吸附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7.
用玻璃流动循环反应器研究了Bi_(1.5)Fe_(3.0)Ni_(4.5)Co_1Cr_(0.5)Mo_(12)K_(0.3)(原子比)氧化物催化剂(SiO_2载体)上的丁烯-2氧化脱氢动力学,发现丁烯转化速度对丁烯及氧的反应级数m及n与温度及反应物浓度有关,而且m+n≈1。 根据Redox稳态机理可认为: ①催化剂被丁烯还原的速度与还原态催化剂再氧化的速度达到稳态。 ②丁二烯在催化剂的氧化态表面部分上可逆吸附起了阻碍丁烯转化的作用,并导出速度方程为: 计算出催化剂还原步骤的活化能E_1=4.53kcal/g-mol,催化剂再氧化步骤的活化能E_2=21kcal/g-mol(>400℃)及60kcal/g-mol(<400℃),E_2在400℃附近转折。当丁二烯阻碍作用不显著时(相对于丁烯,丁二烯分压较小,或反应温度较高)方程可以简化为 本文还对常见的钼系催化剂的丁烯转化的活化能发生转折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Fe-Mg-Zn催化剂上用外循环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丁烯-1异构化动力学。丁烯-1异构化动力学服从L-H机理。当丁二烯吸附阻碍时,丁烯-1异构成反-丁烯-2及顺-丁烯-2的动力学方程分别为式(11)、(12)求出丁烯-1异构化的活化能及丁烯-1和丁二烯的吸附热。  相似文献   
9.
用玻璃流动外循环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Mo—Bi—Ce/SiO_2催化剂上丁烯-2氧化脱氢的内扩散影响.确定了催化剂的有效因子,多孔催化剂的有效因子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内扩散区域的反应活化能为丁烯-2扩散活化能、动力学区域反应活化能的算术平均值.在内扩散区域的丁烯氧化脱氢生成丁二烯的选择性用经验式描述.  相似文献   
10.
用外循环玻璃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Fe_(4.9)Zn_(0.9)Mg_(0.1),催化剂上丁二烯深度氧化动力学,试验结果服从反应物强吸附双分子反应L-H机理方程 r_(CO_2)=(kb_Db_(O_2)p_Dp_(o_2))/(b_Dp_D+b_(O_2)p_(O_2))~2并求出相应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