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8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油气田在用的燃气轮机系统实际运行指标(热效率及火用效率)与设计数值相差很大,使燃气轮机系统的性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限制了燃气轮机在油气田的进一步推广。为此,对油气田在用燃气轮机的运行特性进行分析,其主要问题是余热锅炉运行时间短、负荷率低。根据燃气轮机热电联产系统特点,给出了热力学分析(能量平衡分析和火用分析)方法、评价准则及计算公式。利用实测运行参数,对一油气田在用燃气轮机系统进行了运行工况下的热力学分析。测算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效率偏离设计值较远,运行效率较低。在各子系统的能量损失分布中,余热锅炉能损系数最大;火用损分布中,燃烧室火用损系数最大,其次为余热锅炉,表明燃气轮机的燃烧室和余热锅炉为系统能量利用的薄弱环节,为重点改造对象。建议扩大集中供热范围、采用余热发电和循环蒸气回注等提高运行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1 引言半世纪以来 ,痈分析的发展一度成为全球性的热门课题 ,痈传递的研究也正在兴起 ,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能源短缺和节能意识的不断增长。上世纪 70年代初爆发的席卷全球的能源危机 ,促使人们追求对能量价值和合理用能的新理论、新技术的探索 ,痈分析法作为使能量与能质同时获得合理利用的新的能量分析方法应运而生。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 ,痈乃是具有特定含义的能量 ,它必然具有能的特性 ,即具有转换和传递 (以下统称传递 )的特性。而表征痈传递过程的主要准则的传递速率及其与传递阻力和传递势差的关系 ,更为工程实际所关注。早在 …  相似文献   
3.
基于传递原理的稠油热驱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传递基本原理,以热驱域势场做研究载体,采用寻求"统一评价判据",解析"过程动态特性"的研究思路,在构建以驱动和驱抗势场为主体的热驱模型基础上,确认驱动(功)即是评价各势场作用的统一判据;运用传递分析揭示参与势场的动力特性与阻力特性,研究其协同作用机制;定义并运用场阻影响因子,以判别诸势场在驱油过程中的影响权重.  相似文献   
4.
基于非平衡态热力学的传递唯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义力与流的角度,探讨了传递现象的共同本质,即各种强度量势场梯度作用下的能流和流。运用非平衡态热力学的相关理论,推导了多势场影响下的传递唯象方程。根据非平衡态热力学分析不可逆过程的一般步骤,提出确定传递唯象方程力与流的两种方法,体现了热力学和传输学在传递研究中的学科交叉。对热电耦合现象的应用分析表明,基于非平衡态热力学的传递唯象方程,能够完整、深入地揭示不可逆效应之间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维稳态导热过程的传递规律及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一维稳态(火用)传递方程,对平壁在第一类边界条件下的一维稳态导热过程的(火用)传递做了数值计算,并就导热系数为定值与变值的两种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于传递过程的不可逆性,过程中(火用)流密度是下降的,(火用)传递系数不仅与材料的几何尺寸有关,还与其热物性和内部温度分布有关。因温度对导热系数和(火用)流密度均有影响,只有在导热系数较大的情况下,(火用)传递计算中取导热系数为定值才能保证误差比较小,该结论与实际情况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6.
在查阅、分析近 50 多年出版的热力学著作中有关 与 传递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 理论发展过程的阶段划分, 概念、理论的演变规律,目前 研究的动态和可能形成的新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8.
传递用于描述油藏驱油过程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运移动力学中流体势可表征被驱流体的综合动力,其概念可将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散失统一起来。渗流力学将油气运移过程视为宏观上均一的多相流动过程,可由达西定律表达力与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传递对驱油过程的物理释义,从流动趋势、驱动能力及驱动速度等方面说明传递契合了油气运移动力学与渗流力学的相关理论。最后阐述了基于传递原理的多场协同驱油机理,具有清晰、简洁而又能恰当反映实际过程的特点,说明了传递用于描述驱油过程是合理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鉴于单元Ex分析法的局限性,指出了研究系统Ex分析法的必要性。提出了黑箱网络、过程分解、能量关联三种系统模型,重点阐述了作为过程分解模型基础的基元过程的Ex损计算方法。建议以系统的热力学完善度ε、系统的Ex效率η_(ex)和比Ex效率系数ζ作为系统Ex分析的评价准则,并给出了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油气集输系统(火用)分析应用研究,是原石油工业部“七·五”重点科研项目,由大庆石油管理局和大庆石油学院共同承担.从1986年开始,经过三年努力,完成了在年产100万吨油田的油气集输系统上以实测数据为基础的(火用)分析研究,取得了(火用)平衡测试方法,工程(火用)分析方法,油气集输在用生产系统用能评价,天然气热力性质计算程序(SHBWR)和油气集输系统总能方案等多项研究成果.七月中旬,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