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非共价印迹法,以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实验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对甲醇溶液中三聚氰胺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结合能力,对液态奶中的三聚氰胺的富集率可达98%以上.并结合紫外光谱及红外光谱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结合机理进行了初步解析.  相似文献   
2.
根据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照其他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结合保密性强、专业性明显的"核"特色,制定了适合国防、核工业对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3+1"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肼催化还原U(Ⅵ)制备U(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U(Ⅳ)是目前大多数乏燃料后处理厂普遍使用的还原反萃剂,它的制备对乏燃料后处理工艺的研究起着关键性作用,但是U(Ⅳ)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其制备具有一定的困难。本文主要介绍了从乏燃料后处理中制备U(Ⅳ)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肼催化还原法在不同酸性介质中还原U(Ⅵ)制备U(Ⅳ)的反应过程、反应机理以及在反应过程中采用不同催化剂对反应过程的影响,最后提出几点催化还原U(Ⅵ)制备U(Ⅳ)值得更加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贺楚华  廖力夫  彭安国  夏良树 《广东化工》2010,37(11):197-197,201
对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乳状液膜技术对含铀溶液中的铀进行回收处理,研究了制乳原料的最佳体积比,制乳时的搅拌速度、温度等因素,及回收处理铀时的温度、pH值、铀初始质量浓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乳状液膜技术提取回收含铀废液的影响;探讨了乳状液膜提取回收铀过程中铀的迁移机理;通过热力学对乳状液膜技术提取回收铀的液膜传输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制乳原料中P204和液体石蜡的体积分数为0.1和0.05,Span80、磺化煤油与P204的体积比分别为0.06、0.79,搅拌速度为2000 r/min,内水相盐酸的浓度为4 mol/L时,可制得稳定的油包水型乳状液膜。在常温常压、pH值2.5、铀初始质量浓度小于100 mg/L、含铀废液与乳状液膜的体积比为5时,用乳状液膜对铀废液提取0.5 h,铀的回收率可达到99%以上,Gibbs自由能ΔG<0,说明外水相的铀可自发地向内水相富集。  相似文献   
6.
吕玉龙  彭安国 《广州化工》2012,40(7):102-105
本研究将1-[3-(三甲氧基硅烷)丙基]脲基团嫁接在介孔材料SBA-15上,在15℃下实验研究了pH值、离子强度、时间对该材料对铀吸附的影响。介孔材料经过XRD,N2吸附脱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材料对UO22+的吸附受pH值、离子强度影响较大,材料对铀酰离子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容量达78 mg/mL。  相似文献   
7.
肖静水  彭安国  夏良树  匡汀 《广州化工》2011,39(23):165-166
铀钚化学课程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适应我国国防、核工业对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门人才的需求,达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对铀钚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N,N-二甲基甲酰胺、对苯二甲酸和四丁基溴化铵为原料采用电化学法合成Cu-BDC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对其进行氧磷基修饰,得到PO-Cu-BDC材料,将其用于对含铀废水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在吸附底液的p H处于5. 0~7. 0间,吸附时间50 min以上时对UO_2~(2+)的吸附率在90%以上;吸附铀饱和后的材料用1. 5 mol/L Na NO3洗脱时,洗脱体积4倍以上,洗脱时间30 min以上时对UO_2~(2+)的洗脱率达95%以上;材料重复吸附三次后对UO_2~(2+)吸附率降为原来的66. 8%,该材料具有一定稳定性,可作吸附剂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9.
K荧光因为拥有良好的单能性而被用于刻度校准仪器仪表.K荧光产额与单能性直接关系着刻度的准确性.利用RC6M电离室,测量锆(Zr)、硫酸铯(Cs2SO4)、钨(W)3种材料分别作为辐射体时的电离电流,计算得出其空气比释动能,进而求出K荧光辐射场在60cm处的光子注量.结果显示,计算得出的光子注量率在107~109m-2·s-1的量级.分析了K荧光X射线光子注量的不确定度的来源,最终计算得出当用Zr作为辐射体时,光子注量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5.78%,当用Cs2S04作为辐射体材料时,光子注量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08%,当用W作为辐射体材料时,光子注量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34%.  相似文献   
10.
在硝酸体系中,以铂黑为催化剂、肼为还原剂,在反应液初始铀酰浓度0.9 mol/L、初始肼浓度1.0 mol/L、初始硝酸浓度0.8 mol/L、铂黑用量(以反应液计)8×10-3g/mL的工艺条件下,根据体系中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导出了单位体积物质的理论反应热计算公式,并计算出了反应时间在0.5—4 h过程中的理论反应热,同时通过自行设计的测量肼催化还原U(Ⅵ)制备U(Ⅳ)的反应热装置测量相同工艺条件下,40,50℃时不同时刻的反应温差,计算得到了肼催化还原U(Ⅵ)制备U(Ⅳ)的实际反应热,最后与计算的理论反应热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1 h内实验值与计算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