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完善钢制储罐的振型变化规律,以1.0×104 m3立式圆筒形储油罐为例,利用ADINA有限元软件对考虑液固耦合效应的非锚固罐和锚固罐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了储油罐液体晃动的频率和振型,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在数值上接近,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以液面高度、储罐的几何参数和材料属性为变量,分析了非锚固罐的罐液耦联振型和频率。结果表明:液面高度对储液晃动频率和罐液耦联频率的影响都很大。储罐的罐壁厚度、储罐的弹性模量对罐液耦联频率影响较为明显;而底板厚度、储罐的屈服强度对罐液耦联频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用赤泥(RM)负载氧化锌(ZnO)制备新型吸附剂RM-ZnO并用于从刚果红(CR)染料中吸附去除刚果红,通过分析形貌、元素组成、晶体形态及官能团和化学键,探讨了吸附机制,并通过试验考察了RM-ZnO对刚果红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在温度25℃、中性条件下,RM-ZnO对刚果红的平衡吸附量达305.17 mg/g,吸附效果优于纯ZnO吸附剂;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反应为吸热反应,吸附机制涉及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可能是刚果红上的磺酸基与RM-ZnO上的Zn原子发生配位,物理作用可能是刚果红上去质子化的磺酸基与RM-ZnO质子化后的氧原子产生的静电引力.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木材和钢材的有效组合,提高钢木组合梁的受弯性能,提出一种新型截面的T形钢-木组合梁,以T形钢腹板厚度、翼缘厚度、螺栓间距为参数进行了四点弯曲试验。结果表明:纯木梁为典型的脆性破坏,组合梁展现出较好的延性特征,钢材与木材可协调工作,木材可为钢腹板提供侧向约束,防止钢腹板过早屈服,同时钢翼缘板可进入抗拉屈服阶段,木梁顶也可达到抗压强度,充分发挥了各自材料的优良性能;组合梁较纯木梁相比,受弯承载力最小提高24.3%,最大提高91.5%;增加钢腹板厚度和翼缘厚度,可提高组合梁的受弯承载力和刚度,而增加螺栓间距,对组合梁受弯承载力和刚度影响不甚明显。组合梁达到极限荷载后仍可继续承载,具有良好的塑性特征和耗能性能。提出了弹性阶段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将试验值与计算值进行对比,两者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以河道底泥和粉煤灰为原料制备复合吸附剂,通过正交实验对吸附剂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并进一步研究了氨氮初始浓度、吸附剂投加量、初始pH及温度对复合吸附剂吸附氨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氨氮比吸附量为衡量指标,吸附剂最佳制备条件为:河道底泥与粉煤灰原料配比7:2,烧结温度900oC,烧结时间20 min,添加剂类型为CaO。复合吸附剂对氨氮的吸附过程分三个阶段(快速吸附、缓慢吸附和吸附平衡),且吸附速率随氨氮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变大;复合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大会提高氨氮去除率,但会导致比吸附量降低;复合吸附剂具有酸性缓冲能力,能创造有利于吸附过程的碱性环境;温度对复合吸附剂吸附过程的影响程度与氨氮初始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大宗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促使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但大宗固体废弃物产量巨大,利用难度和成本高.利用赤泥和粉煤灰,结合河道底泥及木屑烧制陶粒,并利用陶粒的吸附性能去除水中的砷,以实现以废治废的目标.采用响应曲面法(RSM)对烧结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后陶粒进行了不同条件下吸附能力的检测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经RSM优化的最优材料配比为:河道底泥50%,赤泥30%,粉煤灰10%,木屑10%.最优烧结条件为:烧结温度983℃,烧结时长120min.此条件下烧制的陶粒对水中砷的去除率可达到92.27%,是1种可利用的低成本脱砷吸附剂.研究结果对大宗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拓宽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研究用聚吡咯改性赤泥从共存硫酸根的水体中吸附除磷,考察了硫酸根摩尔浓度、吸附时间及水体pH等因素对除磷效果的影响,并对达到吸附平衡后的聚吡咯改性赤泥进行吸附动力学分析、磷酸盐形态分析、无定形铁/铝含量测定和FTIR分析,探究了硫酸根对聚吡咯改性赤泥吸附除磷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水体pH为3~10的范围内,一定浓度的硫酸根能够提升聚吡咯改性赤泥对磷酸盐的吸附去除能力,使去除率保持在93%以上。聚吡咯改性赤泥中结晶态铁活化为无定形态,是硫酸根共存条件下吸附促进效果产生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对聚吡咯改性赤泥的进一步优化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型铰接连体结构的支座释放了连接体两端平面内的弯矩,为考察连接体跨度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建立了5种不同连接体跨度的结构模型,应用MIDAS GEN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铰接连体结构进行静力计算和弹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铰接连体结构的位移和内力响应会随着连接体跨度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