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快速大量分离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的方法。方法 :通过2步超速离心法分离LDL亚组分 ,并用电泳法及电镜观察鉴定2种亚组分。结果 :仅用10h就将LDL亚组分分开 ,并证实经分离的2种亚组分为纯品。结论 :本方法是1种分离LDL亚组分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PV16 E6E7对TWEAK/Fn14信号途径及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表达HPV16 E6E7的逆转录病毒,感染原代角质形成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可诱导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14(Fn14)表达,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调解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水平(IP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相关因子(TRAF2)表达,生物化学法检测Ras GTpase活性,TUNEL检测细胞的凋亡,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表达HPV16 E6E7的逆转录病毒感染角质形成细胞后,Fn14高表达,RANTES、MCP-1、IP10和TRAF2表达增加,Ras GTpase活性升高。与未感染表达HPV16 E6E7逆转录病毒的细胞比较,表达E6E7感染的角质形成细胞对TNF-α刺激不敏感,细胞增殖显著增加(P0.05)。结论:表达HPV16 E6E7细胞激活TWEAK/Fn14信号途径,从而上调RANTES和TRAF2表达,导致细胞增殖,这可能是高危型HPV的一个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了1种检测血浆和尿液中D-乳酸盐的酶学方法并对该法进行了方法学评价。方法用改良的紫外酶促法对血浆及尿中D-乳酸盐检测分析。结果在浓度为0-500μm血浆和尿标准曲线的线性非常好(相关系数,R=0.99)。血浆和尿液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为3.0%和5.8%;血浆和尿液的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7.1%和6.8%;血浆和尿液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48.2%)和(100.1±7.2)%;结论该方法具有可接受的精度和回收率,准确快速,不需要大型仪器,可适用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D-乳酸含量的改良紫外酶促法,并探讨其在糖尿病患者血浆、尿D-乳酸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检测血浆、尿D-乳酸含量的商品试剂盒加以改良,并用改良紫外酶促法检测80例糖尿病患者和85例健康成人的血浆和尿液标本中D-乳酸含量.结果:改良紫外酶促法检测血浆、尿D-乳酸在0~200 μmol/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0%、5.8%,7.1%、6.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4±8.2)%,(100.1±7.2)%.糖尿病患者血浆D-乳酸的含量[(40.1±24.5)μmol/L]明显高于健康成人[(23.2±10.1)μmol/L],尿中经肌酐校正的D-乳酸含量差异也有显著性[(37.4±5.6)μmol/(L·mMCr)vs(19.3±12.6)μmol/(L·mMCr)].结论:改良紫外酶促法检测血、尿D-乳酸含量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可接受的精度及回收率,适合在常规实验室推广应用.糖尿病患者血浆、尿D-乳酸含量明显高于健康成人,检测D-乳酸含量对糖尿病的诊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选择121例肺癌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酵素法测定血清唾液酸(SA)水平.发现肺癌患者血清hsCRP、S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间血清h8CRP和SA的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认为检测血清hsCRP和SA的水平有可能对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符玉桂  刘梦琼 《中国热带医学》2007,7(4):562-562,612
目的探讨血清胆汁酸(TBA)和转氨酶(ALT、AST)的联合检测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胆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酶法检测血清中胆汁酸(TBA)的浓度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实验分组:经诊断为急性肝炎63例,慢性肝炎48例,肝硬化35例,肝癌28例,胆道疾病30例,对照组60例为正常健康体检人群,并进行各组结果同对照组比较。结果健康对照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胆疾病血清TBA值分别为8.4±3.81、53.8±23.4、19.6±5.24、68.3±38.8、36±12.5、15.6±8.7μoml/L。血清ALT值分别为20.8±8.6、589±214、85±45.2、68±22.3、112±68.5、45±8.94U/L。血清AST值分别为21±7.8、63±26.3、84±34.52、128±35.5、54±26.73、32±5.7U/L。结论胆汁酸(TBA)的测定对急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有高度灵敏性,对ALT、AST正常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有独特的诊断价值,TBA与ALT、AST联合检测能全面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7.
血清D-3-羟基丁酸测定与传统血酮体定性检测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酶法测定血清D—3—羟基丁酸的一种新方法,并比较其与传统的血酮体测定方法在诊断糖尿病酮症中的意义。方法 对35例临床诊断糖尿病并发酮症的患者血清进行D—3—羟基丁酸测定及应用亚硝基铁氰化钠法进行血酮体定性分析。结果 35例患者血清D—3—羟基丁酸全部升高,而定性分析阳性例为26例,有9例为假阴性,两组差别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D—3—羟基丁酸测定是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血酮体的指标,它对临床糖尿病酮症的早期诊断较传统的亚硝基铁氰化钠法更准确。  相似文献   
8.
马拉色菌属RAPD基因分型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马拉色菌属在临床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RAPD对临床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 ,建立马拉色菌属带型关系树状图 ,分析与相关疾病的对应关系。结果 :临床标本可分成 6类 ,其中 5类可进一步分为亚类。各类与疾病无明显的对应关系 ,但可得到具有临床意义的结果。结论 :RAPD作为研究马拉色菌属基因多态性的工具 ,马拉色菌属在相关疾病中存在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研究沉默树突状细胞(DCs)中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 1(SOCS1)能否强化宫颈癌癌蛋白 E7 的表位 肽 E7.49–57 脉冲 DCs 疫苗的免疫反应。方法:制备的重组腺病毒 Ad–sh–SOCS1 和 Ad–sh–mSOCS1 感染体外培养的小鼠 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s),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 SOCS1 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2、IL–6 的水平;并用表位肽 E7.49–57 脉冲 被感染的 DCs,体内、外研究对小鼠抗组成式表达 HPV16E6E7 的小鼠肺上皮肿瘤细胞(TC–1)的抗肿瘤效果。结果:重 组腺病毒 Ad–sh–SOCS1 能显著抑制 DCs 中 SOCS1 的表达。与 DCs 组和 Ad–sh–mSOCS1 感染 DCs 组比较,感染重组病毒 Ad–sh–SOCS1 的 DCs 分泌的细胞因子 IL–6、IL–12 和 TNF–α 显著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7.49–57 多 肽脉冲的 Ad–sh–SOCS1 感染的 DCs 在体内及体外均能显著抑制 TC–1 肿瘤细胞的生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重组腺病毒 Ad–sh–SOCS1 能增强宫颈癌 DC 疫苗的抗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对宫颈癌可能有治疗作用的方法。方法构建SOCS1 RNA沉默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rAd-RNAi-SOCS1),用重组腺病毒体外感染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Cs),用多肽E7.49-53脉冲,并用LPS使DCs成熟,然后回输到已致瘤的小鼠体内,观察不同处理组小鼠模型肿瘤的生长情况和存活率。结果重组腺病毒的构建经测序证实构建的腺病毒是正确的,定量RT-PCR体外证明SOCS1 RNA对DCs表达SOCS1有抑制作用。用多肽E7.49-53在体外经rAd- RNAi-SOCS1处理后的DCs对荷瘤小鼠模型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小鼠的存活率提高,存活时间延长(P〈0.05)。结论SOCS1的干扰介导DCs对肿瘤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机理可能为SOCS1的沉默突破了机体对肿瘤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