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对小儿心脏手术后重症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心脏手术后常频通气(CMV)治疗无效的重症ARDS患儿行HFOV治疗,设置相应的参数并行氧合、通气管理,每次吸痰后行肺复张。观察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HFOV治疗时间、肺复张期间循环指标变化、整体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儿存活情况。结果 HFOV治疗后通气及气体交换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12~48 h血气相关指标PaO2、PaCO2、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PaO2/FiO2)均明显改善且稳定。HFOV治疗时间43~238(128.5±67.49)h,肺复张期间循环指标未出现异常变化,末梢血氧饱和度快速恢复至吸痰前水平,呼吸机的吸氧浓度快速降低。整体治疗期间出现气胸9例,均安置胸腔闭式引流。本组患儿存活21例(65.6%),死亡11例。结论 HFOV对CMV治疗无效的重症ARDS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善通气及气体交换,可作为小儿心脏术后重症ARDS的重要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的保守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的保守治疗策略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21例先心病合并气管狭窄的临床资料,对先心病并发上气道狭窄患儿术后采用早拔管策略;中下气道狭窄治疗上兼顾心肺功能调整及气道的管理。结果患儿年龄1~53月;体重4~14kg。术中插管困难发现18例,术后反复脱机困难发现3例。3例术后行纤维支气管镜及CT检查明确狭窄部位。除4例放弃心脏手术治疗外,合并上气道狭窄14例均治愈出院;中、下段狭窄3例中2例治愈出院,1例转外院置气管内支架。结论绝大多数先心病合并的节段性气道狭窄,实施早拔管的保守治疗策略是安全有效的;对合并长段狭窄的患儿在心、肺调整稳定后,仍反复脱机困难者应尽早考虑支架或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进行严格血糖干预后,对其围手术期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一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连续性病例,对患儿围手术期中采取的血糖严格和传统控制两种方式的比较,记录并分析两组患儿各项早期恢复的指标。结果血糖严格控制组183例患儿,血糖传统控制组258例患儿,年龄分别是12.0(7.0,25.5)个月和13.0(6.0,35.5)个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936)。两组各有2例患儿于住院期间死亡,血糖严格控制组2例患儿死于严重低心排,传统组1例死于低心排,另1例死于严重的肺部感染,两组在住院死亡率上无明显差别(P=0.729)。严格组在住院总天数、小儿重症监护室住院天数、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上明显低于传统组(P=0.001,〈0.001,〈0.001)。其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在血糖严格控制组中,明显低于血糖传统控制组,发生率分别为32.6%和39.9%(P〈0.001)。血糖严格控制组患儿血浆使用量高于血糖传统组(P=0.006),但在红细胞使用上,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308)。结论血糖严格控制组患儿在围手术期整体恢复优于血糖传统控制组,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进一步验证血糖严格控制对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恢复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前瞻性、大样本的研究及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复杂大动脉调转手术(ASO)后早期恢复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 对129例患儿实施ASO,包括:合并室间隔缺损大动脉转位(TGA)83例;Taussig-Bing畸形34例;矫正型TGA(ccTGA)12例。年龄6 d-7岁(17.25±22.66)月;体重3-25(9.42±5.50)kg。术前72例(55.38%)合并中至重度肺动脉高压。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ASO手术,10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者行Nikaidoh手术。12例ccTGA先行心房转流术(Senning),然后行ASO手术。14例(10.77%)合并有冠状动脉畸形,包括壁内走行3例。术后给予呼吸、循环综合管理,对合并肺动脉高压者配合吸入一氧化氮(NO),常规治疗无效的心肺功能不全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结果 院内死亡10例,死亡率7.75%,死亡原因分别为冠状动脉壁内走行,反复吻合仍停机困难2例;早期严重低心排3例;心跳骤停1例;术后乳糜胸试用稀释碘伏闭合乳糜管发生严重过敏反应1例;感染继发多器官衰竭3例。余119例均平稳出院。结论 对部分年龄偏大,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复杂TGA患儿行ASO手术,早期处理得当,仍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应用可吸收聚左旋乳酸(PLLA)微骨板外固定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支气管软化患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我中心接受可吸收PLLA微骨板外固定术治疗先心病合并支气管软化的患儿8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8.4±4.1)个月,平均体重(6.5±1.2)kg。观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呼吸系统并发症等评估治疗效果。并于术后1、3、6、1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和胸部CT。结果:8例患儿中7例成功接受同期心脏畸形矫治和支气管可吸收PLLA微骨板外固定术,1例成功接受单纯支气管可吸收PLLA微骨板外固定手术。全组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4.4±23.7)小时,ICU时间(3.8±3.8)天。平均随访时间(6.5±6.2)个月,超声心动图显示所有患者心脏畸形矫治满意,CT显示支气管通畅。结论:采用可吸收PLLA微骨板外固定术治疗先心病合并支气管软化简便易行,治疗效果明显,可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时间,降低费用。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早期识别及早期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阜外医院 PICU 收治的223例出生日龄≤30 d 的新生儿危重先心病病例,分析其畸形种类、临床特征及早期干预经验。结果223例先心病患儿以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及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最为常见,分别占59%(131例)和17%(39例)。首诊症状以紫绀、心脏杂音和呼吸困难最为常见,分别占91%(204例)、56%(125例)和53%(118例)。术前因严重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及心力衰竭而急诊收住 PICU 抢救59例。早期干预主要包括维持动脉导管开放、纠正内环境紊乱、治疗心力衰竭等,并尽早手术治疗。14例患儿未接受手术,其中4例术前死亡,另10例放弃治疗并均于出院后12 d 内死亡。最终接受手术209例,手术死亡9例,手术死亡率4.3%。随访3~63个月,远期死亡2例,二期解剖矫治手术2例,再次手术3例。其余术后患儿心功能正常,生长发育接近正常同龄儿童。结论必须在新生儿期进行干预的危重先心病主要包括动脉导管依赖型先心病,其中以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最为多见,如不积极手术治疗,大多于新生儿期死亡。早期识别,适当的术前处理,及时转诊和早期手术是挽救这类先心病患儿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主动脉弓病变手术术后早期临床结果,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缩短ICU治疗时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9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连续完成的43例主动脉弓病变手术患儿术后早期临床资料.男26例,女17例;年龄29 d ~ 10岁,中位年龄6个月;体质量3.2 ~38.0 kg,中位体质量6.0 kg.9例为单纯主动脉弓病变或仅合并单一心内畸形,34例为合并2种或2种以上复杂心内畸形.分别按年龄及ICU滞留时间进行分组研究.结果 术后呼吸机辅助中位数时间为23 h,ICU治疗中位数时间为3d;死亡3例.≤6个月小婴儿术后呼吸机辅助和ICU治疗时间明显长于>6个月婴幼儿.单因素分析结果认为年龄小,体质量低,合并复杂畸形,阻断时间、转机时间及呼吸机辅助时间长是术后患儿滞留ICU的危险因素.15例患儿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12例,渗漏综合征5例,气管狭窄2例,低心排综合征2例.低心排综合征经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和心肺复苏术抢救成功.结论 主动脉弓病变手术效果确切,术后病情复杂.年龄≤6个月的危重主动脉弓病变合并复杂心内畸形的患儿亟待手术,但手术有风险,术后ICU滞留及并发症发生率高.相对而言,年龄>6个月的主动脉弓病变患儿手术及术后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监测在小儿法乐四联症(TOF)根治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小儿TOF根治手术患者43例,应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技术,分别在手术后返回小儿加强监护病房(PICU)即刻、术后6 h、12 h、18 h及24 h监测并记录脉搏轮廓连续心输出量指数(PCC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I)、每搏量变化率(SVV)、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全心射血分数(GEF)、左心室收缩力指数(d Pmax)、血管外肺水指数(EVWI)及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同时监测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左心房压、液体出入量等常规监测指标,记录机械通气时间、住PICU时间以及二次气管插管、二次体-肺侧支封堵或结扎及其它并发症等临床事件。根据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分成两组:机械通气≤24 h者为快速恢复组(n=29),机械通气24 h则为延迟恢复组(n=14)。结果:与延迟恢复组比较,快速恢复组机械通气时间[(14.2±8.0)h vs(86.3±44.5)h]、住PICU时间[(2.5±1.7)d vs(5.3±3.6)d]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返PICU即刻、术后6 h、12 h、18 h和24 h的PVPI测量值(4.9±1.3 vs 6.4±1.5、5.1±1.8 vs 6.5±1.3、4.8±2.0 vs 6.5±1.6、4.4±1.1vs 6.9±1.8和4.4±2.5 vs 6.5±2.2)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在术后12 h及18 h的ELWI[(20.9±6.1)ml/kg vs(26.8±5.7)ml/kg、(19.1±5.5)ml/kg vs(26.7±5.5)ml/kg]亦均降低(P均0.05)。快速恢复组无术后补救性体-肺侧枝封堵或结扎病例,延迟恢复组有3例在术后进行了补救性体-肺侧枝封堵或结扎术。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无导管相关的并发症。结论:体-肺侧支循环是影响小儿TOF根治术后早期恢复进程的重要因素,可增加血管外肺水和肺血管通透性从而导致肺内渗出。通过PICCO技术对肺内渗出进行床旁定量监测,结合分析ELWI和PVPI,临床医生更易于识别需要处理的体-肺侧枝,从而可以尽早做出是否进行侧枝封堵或结扎的决策,促进TOF根治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后30 d内非计划性再次干预的危险因素及其早期识别,探讨再次干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阜外医院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非计划性再次干预2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率、原因、再次干预方式及其结果。202例患者于初始手术后30 d内共接受234例次非计划再次干预,占同期手术总例数的2.7%(202/7 464)。其中男115例、女87例,年龄3 d至14岁,平均32.4个月。结果非计划性再次干预的原因主要包括因肺血过多或过少而进行再次干预以调节肺血流量的手术54例,因外科畸形矫治不满意而再次干预34例,因严重低心排血量而行开胸和心肺复苏28例,因出凝血问题而进行再次干预38例,因心脏压塞或心包积液而行心包开窗/引流或心包松解19例,采用开窗或结扎体-肺血管异常分流而减轻心脏负荷的手术11例,膈肌折叠6例,其它12例。死亡22例,死亡率10.9%(22/202),显著高于同期手术总死亡率(0.7%)。生存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ICU滞留时间分别为284.3(11~2 339)h和17.7(1~154)d,显著长于同期总平均机械通气时间(14.6 h)和平均ICU滞留时间(2.7 d)。随访1~32个月,5例姑息手术患者中3例在术后6个月至2年行根治术。有2例因外管道狭窄而再次手术更换外管道或介入肺动脉球囊扩张术。无出院后远期死亡。结论小儿先心病术后30 d内再次干预者死亡率显著升高,生存患者恢复也显著延迟。积极预防、尽早识别和早期再次干预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新生儿和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surgery,CHD)手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early extuabtion,EE)的临床结果,探讨新生儿及小婴儿CHD手术后EE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39...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