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闽东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闽东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分布格局,对闽东滨海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湿地类型0~6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介于5.34~12.94 g/kg之间,平均值为7.78 g/kg.其中,红树林的有机碳含量为12.94 g/kg;稻田的有机碳含量为8.67 g/kg;水产养殖场的有机碳含量为6.64 g/kg;水域的有机碳含量为5.81 g/kg;潮间裸滩的有机碳含量为5.33 g/kg.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格局为裸滩和水域由表及里逐渐减少;稻田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红树林与水产养殖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都在20~40cm土层达到最大值.闽东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水平分布格局为霞浦县最大,蕉城区次之,福鼎市最低.不同湿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也不同,红树林的有机碳储量为5.66 kt/km2;稻田的有机碳储量为3.42 kt/km2;水产养殖场的有机碳储量为2.75 kt/km2;水域的有机碳储量为2.69 kt/km2;潮间裸滩的有机碳储量为2.11 kt/km2.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碳氮比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pH呈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在土壤中的氮主要以有机氮的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对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与开发的关注越来越多, 水合物地层钻井技术的研究也得到了日益重视.但是, 水合物地层钻井存在井内水合物分解与重新生成从而影响井内安全的严重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针对水合物地层的钻井特点, 结合现有的纳米材料, 通过大量实验优选出一种适合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层钻井用的纳米SiO2钻井液: 海水+2%纳米SiO2+3%膨润土+1%Na-CMC+3%SMP-2+1%PVP(K90)+2%KCl, 并对其低温常规性能和水合物生成抑制性能进行了实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 该钻井液具有适中的密度、良好的低温流变性和泥页岩水化抑制性, 并能够长时间有效抑制近井壁地层中的水合物分解气在钻井液循环系统中重新生成水合物, 有利于保障井内安全和钻井作业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闽东滨海湿地是我国湿地重要的组成部分,以闽东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在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响应系统3个层面共选取了17个指标,构建了闽东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通过综合评价指数(CEI)对闽东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闽东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值为0.377 0,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压力系统的健康指数为0.413 8,状态系统的健康指数为0.359 7,响应系统的健康指数为0.388 9。主要表现在闽东滨海湿地的水质等级、土壤性状差、优势植物覆盖率低;并且由于人类活动与湿地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出现了生物多样性下降、湿地功能减弱、水质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退化等一系列问题,闽东湿地的保护与管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闽东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闽东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将闽东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划分为水域、潮间裸滩、农田、人工库塘和养殖场5个类型,确定物质生产、气候调节、水文调节、污染净化、生物栖息地、教育科研以及休闲旅游为闽东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主导的服务功能,并采用市场价值法、造林成本法、影子工程法、费用替代法以及碳税法等方法来评估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闽东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为1510262万元,其中物质生产功能的价值量最大,为856701万元,其次是污染净化的功能价值,为448844万元。  相似文献   
5.
王韧 《城市地质》1999,11(4):19-22
文章简要分析和论证了在第三系砾岩、粘土岩中施工时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以及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今后在该地区施工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水合物岩心处理技术体系的建立对于海洋与冻土区水合物的勘探与开发非常重要,其中保压岩心的现场处理与测试,更是获取地层相关物性参数并进行复杂情况下水合物赋存地层行为评价与预测的关键。钻井现场围绕这一核心内容主要从岩心的现场处理流程设计、压力与温度控制以及现场转移与测试3个方面加以实现,其关键在于工作过程中相关装置的保压保温、工作腔体内保压岩心的精确操控、工作腔体内保压岩心的直接接触测试以及工作腔体外与其他外部测试装置匹配的联合测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