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窑洞史话     
刘汉斌 《地球》2023,(1):58-62
<正>你去过陕北吗?可曾为宝塔山下那一排排整齐排列的窑洞而震惊?你听过《回延安》吗?可曾为诗人“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而欢欣鼓舞?你听过70多年前的窑洞之问吗?可曾为毛泽东主席找到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回答而信心万千?  相似文献   
2.
山西是是我国重要的焦煤生产和储备基地。基于山西炼焦煤的资源禀赋,分析了山西稀缺炼焦用煤的分布特征和目前勘查开发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山西省拥有稀缺炼焦煤保有资源储量790亿t,其中优质焦煤和肥煤443.7亿t;稀缺炼焦煤中焦煤保有资源储量最大,而气肥煤不足;按煤类,保有资源储量排序依次为焦煤>瘦煤>肥煤> 1/3焦煤>气肥煤;按矿区,各矿区稀缺炼焦煤保有资源储量依次为离柳矿区>汾西矿区>霍州矿区>西山矿区>乡宁矿区;离柳矿区拥有全省最大的稀缺炼焦煤保有资源储量和最大的焦煤保有储量,霍州矿区拥有全省最大的肥煤保有储量,乡宁矿区拥有全省最大的瘦煤保有储量;山西应科学统筹全省炼焦煤资源的开发利用,调控与控制稀缺煤种开采总量;加大炼焦煤资源勘探力度,提高炼焦煤资源保障能力;加强炼焦煤矿区地质勘查;加强高硫炼焦煤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论兰坪盆地白秧坪铜(钴)矿床成因的氦氩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兰坪盆地白秧坪铜钴矿床围岩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揭示,蚀变围岩中存在锂元素的高浓集异常,相对于上地壳值(20×10-6)平均富集系数为14.55;在成矿早阶段(主成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中,Li+的含量占阳离子总量的20%以上;在假定锂的丰度同地壳一致的前提下,前人依据白秧坪铜钴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中He和Ar同位素值,得出成矿流体中有幔源氦加入的结论。但由于核反应6Li(n,α)3He的存在,其3He/4He值异常于正常地壳值的原因是由于矿区存在锂的元素高浓集。故笔者认为,尚无确切证据推断白秧坪铜钴矿床成矿流体中及成矿过程中有幔源氦的参与。  相似文献   
4.
河东煤田位于黄河中游吕梁山西麓的晋西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炼焦煤产地,也是水土流失和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岩溶大泉分布区。通过对河东煤田资源和地质环境特征的分析,发现河东煤田中部离柳矿区稀缺炼焦煤保有资源量占比河东煤田稀缺炼焦煤总量的70.8%,但开发强度高于煤田平均值,应从战略上重视离柳矿区的稀缺炼焦煤资源,进行保护性与节约式开采;河东煤田薄煤层占煤田煤层总厚的17.0%,离柳和石隰矿区薄煤层占其煤层总厚的近25.0%,应重视河东煤田薄煤层的开发,尤其是中部离柳矿区和石隰矿区的薄层炼焦煤资源,提高煤炭资源采收率;河东煤田地区采煤时,可充分利用当地的黄土资源与煤炭开采产生的煤矸石等材料大力发展充填开采,以减少地表的黄土滑坡与崩塌地质灾害与水土流失;河东煤田下伏奥陶系峰峰组上部地层具有一定的隔水性,充分评价和利用峰峰组上部地层的富水性和隔水性能,可大幅提高煤炭采收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采煤引发的地下岩溶水资源破坏,保护岩溶大泉。河东煤田是黄河中游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主战场。煤炭绿色开采技术能够实现河东煤田煤炭开发利用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未来发展前景及应用价值巨大,需要多专业多学科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5.
选择沙漠/黄土过渡带姬塬、和林格尔两个地点的黄土-古土壤剖面开展较高分辨率花粉记录研究,重建MIS 3以来植被演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黄土高原北部MIS 3阶段以来植被经历了4个主要阶段:MIS 3阶段早-中期气候较温湿,植被为疏林草原类型;MIS 3晚期-末次盛冰期为荒漠草原植被类型;末次冰消期为干草原植被类型;全...  相似文献   
6.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如何高效开采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是科学界的一个重要议题。受原生沉积条件影响,煤中可以含有多种共伴生矿产资源,部分共伴生矿产的价值甚至超过煤炭本身。山西省河东煤田是我国重要的优质炼焦煤生产基地,煤质好、煤炭储量巨大。在收集整理河东煤田煤中镓已有化验数据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河东煤田煤中的镓分布规律和工业前景,发现河东煤田煤中镓在横向上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纵向上,山西组煤中镓的含量显著高于太原组;在煤层内部,又存在垂向差异,即煤层下部煤中镓的含量高于上部煤中镓的含量。研究认为,物源区的距离是影响河东煤田煤中镓南北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聚煤环境差异可能是影响河东煤田煤中镓含量差异的重要原因;原煤灰分差异可能是导致河东煤山西组和太原组煤层垂向差异的主要因素。从工业前景来看,河东煤田北中部矿区山西组下部地层煤中镓接近工业品位,具有一定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质是未来地质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作为山西省省会和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主战场,太原城市地质的调查和研究是山西地质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角度,运用现代城市地质的观点,分析了太原城市地质资源、水土质量、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和分布规律,认为太原城市地质应首先保障城市发展所需要的足够的地质空间,服务好城市发展战略。其次,太原城市地质应保证未来城市用水安全和城市地质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第三,太原城市地热开发利用和地质遗迹开发,是太原城市地质未来发展的另一方向。  相似文献   
8.
刘汉斌 《地球》2023,(4):70-72
<正>我们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这是个终极问题。今天吃了没?今天吃什么?却是我们每天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这一点,古人和今天的我们别无二致。大约1万年前,随着新仙女木气候事件的结束,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从采集狩猎的时代开始进入种植农业时代,人类社会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正如现代我国南北食谱的差异一样,1万年前我国南北方食谱的差异化已经逐步形成。在中国北方,先民主要以粟黍为代表的旱作农业为主,而在南方则是典型的稻作农业。  相似文献   
9.
含煤地层中岩浆岩侵入在山西含煤盆地分布广泛,对煤层破坏和影响较大。运用煤田地质学和煤岩学的观点,分析研究了山西含煤地层岩浆岩的岩性特征和侵入规律。认为山西含煤地层岩浆岩主要是三叠纪晚期的煌斑岩体和白垩纪早期的碱性—偏碱性岩。前者产生于伸展构造背景下,受区域深大断裂控制。后者是华北克拉通东部早白垩纪岩石圈减薄大规模岩浆活动的结果。岩浆岩的大规模侵入破坏了含煤地层的稳定性和连续型,造成无煤区,但提高了地层古地温梯度,使侵入区煤层产生大规模区域热变质和小规模的接触变质;促进了煤层的二次生烃,提高了煤的渗透率;影响了煤中部分微量元素的分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