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永红  王航  邓凯  李小凡 《岩石学报》2016,32(7):2217-2224
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水利工程,对库区滑坡灾害的监测和机制研究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利用Terra SAR-X的强度图进行相关计算,求解出2009年5月20日至8月5日期间三峡树坪滑坡的形变场。该形变场特征和树坪滑坡体的地形特征吻合甚好,位移大小、方向和三峡大学对滑坡体的野外观测结果基本吻合。以此高精度位移场为外部约束,结合野外观测资料对滑坡体介质力学性质进行分类并选取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滑坡活动进行动力学计算模拟。计算过程中对滑坡体的滑动面形状、因降雨引起材料参数变化和三峡水库水位等因素分别反演和调整,得出符合其变形和发展过程的滑坡动力学特征。发现软弱带的物性参数决定滑坡体总体滑动量,滑坡体的物性参数决定位移分布的峰值位置。在确定了滑坡动力学特征之后,进一步讨论降雨和库区水位下降对滑坡产生的贡献权重,得出降雨是树坪滑坡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
山溪性中小河流在全球沉积物由陆入海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过去研究主要关注于河流入海物质通量估算及河口区环境评价,而对其相关的水循环研究较少。以浙闽沿海地区代表性中小河流(如椒江和木兰溪等)不同季节河水δD和δ~(18)O组成为研究基础,结合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及河流水文资料,旨在探讨浙闽典型中小河流氢氧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发现,不同季节河流氢氧同位素组成变化显著,夏季河水主要补给来源为降水,冬季则主要受地下水的调节。空间上,干流河水夏季δ~(18)O沿程变化不大,冬季受沿程蒸发作用的影响,呈现由上游向下游逐渐偏正的趋势;受降雨量效应及地下水纬度效应的综合控制,冬季河水δ~(18)O随纬度升高明显偏负。河口区冬季样品δ~(18)O与盐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合我国东部其他河口数据,为研究我国东部海域周边沿岸流时空变化提供了新的参考手段。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可以直观地表达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巢湖流域为例,利用多种指标,对巢湖流域1985年、2000年、201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主要从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土地利用状况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重心变化4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5―2000年、2000―2016年、1985―2016年3个时间段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分别为0.08%、0.12%、0.1%,表明30年来巢湖流域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越来越大;1985年以来,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换主要体现在耕地对建设用地的转换和水域、草地对耕地的转换,其中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比例最大,表明社会经济因素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巢湖流域的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各县市30年来的土地利用程度各有增减;除林地和水域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地利用重心都有不同程度的偏移。  相似文献   
4.
<正>碎屑锆石年代学在近二十年来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物源示踪、重建古地理以及恢复区域构造—沉积历史的重要手段。在对碎屑锆石数据进行分析及解释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假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是:分析得到的年龄分布能够代表源岩的年龄分布。这意味着搬运及沉积过程中的水动力分选  相似文献   
5.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自动变化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地表利用信息处于不断变动中,及时掌握这些变化信息十分必要.但实际作业中,变化信息获取方式仍然以高人力成本方法,如实地外业调查或者目视遥感影像判读为主,生产效率低.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分割的深度学习变化检测方法.首先,利用编码-解码深度卷积网络,实现遥感影像地物的自动分类;然后,利用Mean-Shift方法分割前后期影像,融合其光谱、纹理和语义信息等特征,对比前后期影像的特征差异,提取出变化置信度图;最后通过EM算法分割变化与未变化类生成二值变化图,得出变化区域范围.该方法为自动化实现地物变化监测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案,实验证明,该方法相比人工以及传统分类模型具有更好的检测精度,有效降低了内外业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邓凯  吴德锋  夏榕岭  梅洋 《测绘通报》2023,(S1):136-140
传统的消落带调查受限于长江两岸复杂的地形条件不能快速全面地获取岸坡变形破坏区的详细信息,而无人机遥感技术能为长江干流区域的消落带岸坡灾害防治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本文以地灾智能化、高效率识别消落带岸坡变形破坏区为目标,借助无人机机动灵活、时效性强的优势快速获取重庆市丰都县长江干流区域倾斜影像数据,系统阐述了无人机消落带调查的数据获取、处理流程及应用。结果表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为长江干流带状消落带区域调查提供了更为科学高效的现场影像采集和遥感成果应用方案,不仅降低调查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作业风险,大大提高消落带区域调查的工作效率,为长江两岸岸坡变形破坏区的识别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科学有效地保障了施工治理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7例原发肿瘤、16例术后可疑复发或转移)行18F-FDGPET/CT显像,与常规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7例原发肿瘤患者中,PET/CT和常规影像学对原发病灶的诊断无统计学差异;两种方法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vs28.6%,100%vs100%,94.1%vs70.6%,100%vs100%和90.9%vs66.7%,两者比较敏感性有统计学差异;对转移淋巴结数目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2.3%,46.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16例可疑复发或转移患者中,PET/CT及常规影像学对病例数的诊断无统计学差异,对病灶数目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vs48.7%,77.8%vs66.7%,77.1%vs52.1%,93.8%vs86.4%及43.8%vs23.1%,两者比较敏感性、准确性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8F-FDGPET/CT作为一种有效的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方法,在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随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灰色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考虑砂土液化影响,对场地类别进行灰色评判的方法,得出了计算场地与标准场地的关联度向量,由此最终导出了卓越周期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以临近武汉长江隧道的华电集团华中总部研发基地基坑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岩土、隧道结构专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MIDAS/GTS NX对该基坑施工过程中的9个施工工况进行模拟,得到基坑开挖完成后的地层、连续墙、隧道变形情况以及基坑开挖前后的隧道应力情况,并进行分析,得出模型的建立是合理可行的,且基坑开挖、支护变形带动坑外土体位移,引起临近基坑侧隧道产生水平位移最大值为4.17 mm;隧道的应力值与基坑开挖前的变化不大,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路的高精度提取可为城市三维表达、城市地形分析、城市建设规划、交通导航等提供数据基础和支撑。本文以合肥市局部城区为试验区,以开源路网、街景图像和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利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初提取的基础上,通过空间分析、统计分析、几何量测、最小二乘拟合等方法进行粘连分割、缺失处理和交叉口细化等关键处理,构建了多源数据协同的城市道路提取方法,并对提取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城市道路提取方法优于最大似然和面向对象方法,提取总体精度为96.65%,Kappa系数为93.71%,道路宽度偏离标准差为0.03m,特别是对同物异谱、同谱异物及遮挡等造成的信息提取不全问题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