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一组组凿实的数据、一篇篇鲜活的报告,用无数事实深刻说明和彰显着黑龙江国土资源工作始终着力把深化管理创新、强化服务保障摆在工作的核心位置——这是他们对党、国家、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2.
3.
温室内作物腾发量计算与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彭曼-蒙特斯方程(简称P-M)为基础,根据温室内地表净辐射的规律,推导出了计算温室内地表净辐射公式,同时引进作物冠层高度,对P-M方程中与风速有关的空气动力学项进行修正,导出了适合于计算温室条件下参考作物腾发量的P-M公式(简称P-M-修)。对不同方法的计算值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应用试验资料对P-M-修给予了验证。结果表明,P-M-修与实测值较为吻合,累计值平均误差仅为9.1%。  相似文献   
4.
全球约有11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下水遭受氮污染,地下水三氮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饮水安全问题。地下水氮污染具有如
下特点:污染源主要为面源;形成过程随机性大、影响因子复杂;分布范围广、氮污染负荷时空变幅大;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涉及了复
杂的氮循环;终端排泄可引起或加剧地表水体氮污染。因此,地下水氮污染的区域修复是当前国际学术界研究的难点。提出了氮
污染的区域调控策略,以地下水氮污染脆弱性和氮污染负荷为依据,识别地下水氮污染优先控制区和优先控制目标,并分配氮污
染控制量;在此基础上,实施源头削减、下渗阻断和排泄阻控工程,最终实现区域性调控的目标。本研究为地下水氮污染的区域修
复以及地表水质量的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我省自1998年实施土地整治工作以来,先后启动实施了千万亩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百万造地保障工程"、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和"812"土地整治工程等,确保了全省耕地占补平衡,保障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据统计,2009年至2013年,全省土地整治面积近853万亩,累积投入资金416.88亿元,新增耕地面积约121万亩,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建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 】黄河流域内由于煤炭资源开发导致地下水污染严重,从整体角度对流域内重点煤炭开发区地下水进行归纳总结,为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地下水资源改善提供防治建议。【研究方法 】从黄河流域战略地位出发,对地下水污染成因和污染模式进行归纳总结。采用改进后的综合水质指数法对流域内九大煤炭基地的地下水进行水质评价。选用主成分分析法赋权指标,并引入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按照WPI分级法进行评价。【研究结果 】通过对黄河流域各重点断面水质评价,得到目前流域内煤炭基地水质结果中Ⅲ、Ⅳ类占比较多,水质较差。分析成因当前流域内存在高矿化度矿井水、酸性矿井水和含特殊组分矿井水污染,同时阐述污染地下水形成的浅层和深层两种污染模式。【结论 】对3种矿井水采用相应防治方法,并提出膏体充填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2种防治技术建议,通过应用实际矿山为例,印证污染防治技术能够改善由煤炭开采引发的流域内地下水污染严重的问题,以期研究结果能够对成功推动中国绿色矿山的快速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用 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 1961~ 1997各年 1月和 7月的大气垂直 经圈环流的变化特征,特别分析了110~140°E平均的垂直经圈环流和其中的东亚季风环 流。计算了各年的经圈环流与多年平均垂直经圈环流之相似系数、差异系数和相对强度。文 中除讨论了它们的年际和10年际变化外,还讨论了东亚季风环流强弱变化与ENSO循环的 关系。结果表明:(1)垂直经圈环流除有年变化外,存在着较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1 月的全球平均经圈环流1966~1974年较弱,1976~1987年较强;7月的全球垂直经圈环流 则是1963~1974年较强,1986~1995年则相对较弱。(2)110~140°E的平均经圈环流主要 特点是: 1月东亚季风环流圈代替了北半球的Ferrel环流圈,7月东亚季风环流圈代替了北 半球的Hadley环流圈,而且其10年际变化也比较明显。(3)东亚季风环流强弱的变化与 ENSO循环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6l~1997各年1月和7月的大气垂直经圈环流的变化特征,特别分析了110~140°E平均的垂直经圈环流和其中的东亚季风环流。计算了各年的经圈环流与多年平均垂直经圈环流之相似系数、差异系数和相对强度。文中除讨论了它们的年际和10年际变化外,还讨论了东亚季风环流强弱变化与ENSO循环的关系。结果表明:(1)垂直经圈环流除有年变化外,存在着较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1月的全球平均经圈环流1966~1974年较弱,1976~1987年较强;7月的全球垂直经圈环流则是1963~1974年较强,1986~1995年则相对较弱。(2)110~140°E的平均经圈环流主要特点是:1月东亚季风环流圈代替了北半球的Ferrel环流圈,7月东亚季风环流圈代替了北半球的Hadley环流圈,而且其10年际变化也比较明显。(3)东亚季风环流强弱的变化与ENSO循环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竖井冻土开挖难度大、人工挖掘效率低的问题,研究发明了一种新型重力式竖井掘进机,该掘进机利用截齿连续滚动向下、行走式掘进冻土,在竖井冻土掘进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而截齿侵入深度是影响掘进冻土效率的重要因素。先采用三维软件建模,通过霍普金森压杆冲击试验,结合HJC压缩损伤模型原始参数,优化得到冻土本构模型参数;再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耦合,模拟截齿在不同侵入深度下滚动掘进冻土,得到冻土在不同凹陷破坏深度下的截齿三向力、冻土应力和应变的变化规律,便于直观研究截齿掘进冻土过程,寻求最优截齿侵入深度。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截齿侵入深度增加,截齿三向力变大,冻土凹陷面积扩大,冻土应力向下无边界扩展递减;冻土与截齿接触区域应力、应变最大,远离截齿作用时冻土区域的应力、应变逐渐递减,其变化规律与截齿连续滚动掘进冻土特征相关;当冻土单轴抗压强度为9 MPa时,截齿滚动掘进冻土过程存在最优截齿侵入深度,为4 cm,此时冻土破坏特征明显,截齿滚动掘进冻土效率最高且能耗低。  相似文献   
10.
长江干流水体氢氧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转换元素分析同位素比值质谱法(TC/EA-IRMS)对重庆至上海段长江干流的氢氧同位素进行了监测,分析了该段长江水的氢氧同位素和氘过量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并探讨了δ(18O)和δ(D)与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干流不同地段水体受补给来源、大陆效应、高程效应等因素影响,其水体氢氧同位素也呈现出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