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027篇
  免费   24518篇
  国内免费   15911篇
工业技术   252456篇
  2024年   975篇
  2023年   3409篇
  2022年   8375篇
  2021年   10917篇
  2020年   7900篇
  2019年   5443篇
  2018年   5986篇
  2017年   6901篇
  2016年   5925篇
  2015年   9806篇
  2014年   12246篇
  2013年   14219篇
  2012年   17699篇
  2011年   18481篇
  2010年   17422篇
  2009年   16882篇
  2008年   17017篇
  2007年   15855篇
  2006年   13951篇
  2005年   11236篇
  2004年   8039篇
  2003年   5274篇
  2002年   4880篇
  2001年   4345篇
  2000年   3616篇
  1999年   1640篇
  1998年   688篇
  1997年   577篇
  1996年   511篇
  1995年   451篇
  1994年   314篇
  1993年   276篇
  1992年   237篇
  1991年   154篇
  1990年   159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53篇
  1979年   34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3篇
  1959年   34篇
  1951年   3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丽东  赵剑 《润滑与密封》2021,46(9):154-160
油液监测是判断设备健康状况和提供设备故障隐患预警的有效方法。综述了用于监测润滑油中磨损颗粒的最新各类在线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包括批量磁吸附式传感器、微流体电容传感器、金属扫描传感器、双层平面线圈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等,并讨论各种传感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指出了高通量、高灵敏度、能区别金属与非金属磨粒、可采集磨粒图像信息的集成式传感器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集成式、智能化、无线传输的传感器是未来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2.
死亡风险预测指根据病人临床体征监测数据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死亡风险。对于ICU病患,通过死亡风险预测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病人做出临床诊断,以及合理安排有限的医疗资源。基于临床使用的MEWS和Glasgow昏迷评分量表,针对ICU病人临床监测的17项生理参数,提出一种基于多通道的ICU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引入多通道概念应用于BiLSTM模型,用于突出每个生理参数对死亡风险预测的作用。采用Attention机制用于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实验数据来自MIMIC [Ⅲ]数据库,从中提取3?080位脑血管疾病患者的16?260条记录用于此次研究,除了六组超参数实验之外,将所提模型与LSTM、Multichannel-BiLSTM、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四种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准确率Accuracy、灵敏度Sensitive、特异性Specificity、AUC-ROC和AUC-PRC作为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性能优于其他模型,AUC值达到94.3%。  相似文献   
3.
纳米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策略及关注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纳米药物的研发已成为目前药物创新的发展方向之一。纳米药物具有基于纳米结构的尺度效应,其药代动力学特征与普通药物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其药代动力学研究与普通药物相比也有其特殊性。本文着重探讨纳米药物的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策略及关注要点,包括受试物、体内/外试验、生物样本分析、数据评价分析等,期望为研发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熊小明  赵静 《电信科学》2022,38(11):163-168
基于电信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系统性地提出了数据驱动的云网发展规划体系,以及六大关键数字化能力构建,设计和实现了一种云网规划数字化平台,该平台可用于实现目标网络精细规划、边缘计算精准预测等场景,并探讨了数字孪生在规划领域的应用前景,对运营商推进云网融合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直通链路技术己广泛应用于车联网场景。对于直通链路技术的潜在技术方向给出可行的建议,包括传统直通链路技术的增强方向,如载波聚合、使用非授权频谱等;侧行链路对于中继场景的应用扩展,包括终端到终端之间的中继,以及中继的多链接场景;在高精度定位场景使用直通链路技术。并且,给出直通链路技术与各种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如智能反射面与区块链技术,从而解决直通链路技术自身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王晓云  邓伟  张龙  苏鑫  赵世卓 《电信科学》2022,38(11):11-23
大气波导干扰是特定气象条件下发生的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TDD)系统内干扰,是TDD移动通信系统大规模组网面临的顽疾。在总结分析大气波导干扰成因和分类等的基础上,对大气波导干扰进行建模和表征,验证了海量干扰源在时域和频域的功率集总特征,并结合大量4G/5G现网实测数据给出了典型条件下内陆波导和海面波导的量化干扰信号传播模型,对于干扰的预测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干扰特征,给出了TDD系统预防大气波导干扰的帧结构与组网的4项设计原则,5G现网数据表明干扰控制方案有效,上行干扰下降10 dB以上,相关原则对于6G系统的设计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8.
Hydraulic fracturing with slickwater is a field-proven stimulation technology used in tight reservoirs. Because of the high pumping rate associated with slickwater fracturing, drag reduction (DR) is critical in minimizing pressure drop and the success of oilfield operations. In this paper, a new type of drag reducer (SPR) was synthesized with acrylamide and 12-allyloxydodecyl acid sodium, and its drag reduction performance was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w drag reducer features low molecular weight, fast-dissolving rate and low interfacial tension. The algorithm of estimating the drag reduction rate of non-Newtonian fluid SPR was proposed and validated. Empirical or semianalytical models for estimating the friction ratio (σ) or friction factor (λ or f)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turbulence behavior of the SPR drag reducer under different Reynolds numbers (Re). The modified Virk's correlation could accurately model the turbulent behavior of the SPR drag reducer. A unified calculation formula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for different pipe diameters.  相似文献   
9.
针对煤矸石粉替代率50%、聚酯纤维掺量0.4%的沥青混合料,开展盐冻耦合作用(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0%、7.0%、13.0%、26.5%,冻融循环次数为0、2、4、6、8)下的半圆弯曲(SCB)试验,分析了盐冻耦合作用对SCB试件内部损伤劣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13.0%、冻融循环为8次时,盐冻耦合作用对沥青混合料的侵蚀破坏作用最强,试件内部损伤最严重;在煤矸石粉与矿粉质量比为1∶1、聚酯纤维掺量为0.4%的条件下,沥青混合料能够形成高黏性、致密、厚实的沥青膜以及由纤维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从而显著降低盐冻侵蚀对沥青混合料的损伤.通过Poly2D模型对SCB试件的极限拉应力损伤量进行拟合,拟合系数为0.944.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电镀砂轮磨削加工中容屑空间不足的问题,采用点胶微粘接的方法制备了磨料有序排布的电镀砂轮,分析了磨料粘接效果和镀层力学性能。通过SEM分析了磨料/镀层/导电胶的结合界面,并进行了干磨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直径约为磨料粒径40%的胶点可粘接住磨料,单个胶点上粘接多颗磨料的占比小于6%;双脉冲电镀工艺制备的镀层显微硬度大于500HV,表层残余应力小于100MPa,磨料/镀层/导电胶之间的界面贴合紧密,无明显缺陷;砂轮在磨削时没有出现磨料脱落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