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6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稀土在铜及其合金缓蚀剂中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失重悬挂法和中性盐雾等腐蚀试验,研究了多种添加剂对铜及其合金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在BTA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羧酸和和稀土RE(IV)盐后,由于三者的协同效应,显著提高了钝化膜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溶胶-凝胶法制备Al2O3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柏雄  韩宝军  陈一胜 《铸造》2006,55(3):252-253
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制备的关键是如何向铜基体中引入弥散强化相,以及控制弥散相的粒径、分布等。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与热压烧结相结合的方法制备Al2O3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该方法制备的Al2O3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导电率达到79.32%IACS,硬度(HB)127.3,软化温度在900℃以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CuAlMn系阻尼合金近几年的研究现状做了概括和描述,以便人们更好地认识及开发利用该合金。文中系统地介绍了该合金的相图、结构,详细探讨了相变点、阻尼性能的影响因素,对晶粒粗大问题也做了分析。并指出了CuAlMn系阻尼合金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等离子束表面冶金技术,在采煤机截齿磨损严重的部位制备了与基材呈冶金结合的铁基复合涂层。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等手段分析了冶金涂层组织,测试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和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γ-(Fe,Ni)和(Cr,Fe)7(C,B)3相组成,在固溶强化、弥散强化和细晶体强化共同作用下,冶金涂层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和较好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止还原的方法,研究了稀土元素对掺杂钨粉还原过程及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还原工艺条件下,稀土元素能使掺杂钨粉的还原速率减小,分裂时间更晚,但最终的钨粉粒度更细小,可获得几百纳米的超细钨粉。还原后,粉末的形貌由准球形转变为规则的立方体形。稀土元素还促进钨粉中钾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稀土对化学镀镍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稀土元素对化学镀镍溶液稳定性和沉积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稀土对溶液均有影响,其中Y的影响较为显著,La的影响程度最小。适量的稀土可以提高镀液的稳定性和沉积速度,添加0.02g/L的Y可以提高镀液的稳定性,并且,在稀土镀液中所沉积的镀层比在基础镀液所获镀层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并初步探讨了稀土在镀液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分散程度的双壁碳纳米管(DWCNTs)作为载体沉积Pt,得到了尺寸2.08 nm的Pt颗粒均匀分散于DWCNTs表面。这种尺寸与分散状态的Pt颗粒相比其样品显示了极高的电催化活性(电流密度为0.022 A·cm?2,电化学比表面积为86.38 m2 ·g-1)。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载体在溶液中的浓度对形成Pt颗粒的尺寸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尺寸与分散状态的Pt颗粒可以实现高电催化活性和低成本的Pt催化剂制备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浓度的PAG淬火液对7249铝合金的力学性能、极化曲线特性和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30%PAG淬火液淬火的合金强度和塑性最好,在极化过程中腐蚀电流小、腐蚀速率小。在保证较高的强度和塑性的同时有较好的抗晶间腐蚀性能,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染料敏化TiO2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其结合了有机染料光敏剂和无机半导体的优势,具有较宽的光谱响应范围,制造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绿色环保,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其组成要素如染料敏化、TiO2纳米膜、电解质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0.
结合当代高校教学改革的总体趋势,针对材料科学工程专业的教改提出了"大材料"(Material)教育背景下开放式(Open)个性化(Individuation)的人才培养模式(简称MOI人才培养模式),简述了该模式的由来、总体思路及培养理念,并探讨了该培养模式的基本举措,通过本模式的运行,旨在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材料工程应用复合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