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9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在区域能源规划中合理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基于GIS和简化算法研究适用于规划的区域电力供给模型,建立了电力网络模型和利用光伏发电的电力配置模型,并进行分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2.
利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TG/DSC)对麦秆灰以及麦秆灰与石英混合物的高温熔融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引入模型化合物分析得出:麦秆灰以及麦秆灰与石英混合物在620~700℃内存在KCl和CaCl2混合物的共熔反应,熔融的KCl和CaCl2在800~900℃的温度区间开始转移到气相中。在空气气氛中,麦秆灰中的K2CO3与Si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K2SiO3,在901~1039℃的温度区间麦秆灰中的K2SiO3发生熔融。麦秆灰与石英混合物相对于单独的麦秆灰,KCl和CaCl2的熔融峰的温度区间无明显区别,而硅酸盐的初始熔融温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与煤共热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取4种典型生物质样品(麦秆、稻秆、木质素、造纸废液颗粒),将生物质样品与煤分别以1∶9、3∶7、5∶5的重量比例掺混。采用热重分析法,在相同升温速率下,对各掺混样品进行热解实验,探讨了生物质与煤热解特性的差异以及它们共热解时生物质对煤热解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生物质与煤的热解特性差异很大:生物质热解温度低,热解速度快,而煤相对热解速度慢,热解温度高;在生物质与煤混合热解时,总体热解特性分阶段呈现生物质和煤的热解特征;将各生物质样品与煤混合热解的实际微分曲线与按比例折算后曲线进行比较,得出实际微分曲线与折算曲线基本吻合,即生物质对煤的热解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双螺杆挤出机、接枝型反应挤出机、单螺杆挤出机制备聚丙烯(PP)支化产物,测试了3种产物的熔体性能。结果表明:单螺杆挤出机制备的PP支化产物性能最佳。与纯PP相比,支化产物的熔点略有提高,结晶温度提高了近10℃;产物结构中有β晶型生成;熔体表观黏度最大可提高7.5倍左右。支化产物的拉伸屈服应力可提高3MPa左右,而拉伸断裂应力最大可提高7MPa左右,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最大可提高16J/m左右。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的热解过程及其动力学规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热重分析法(TGA)对几种常见天然生物质(稻秆、麦秆、玉米秆)和其衍生物木质素、造纸废液颗粒等的热解过程及其动力学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中加热速率分别为10,20,30 ℃/min,终温为850 ℃.热解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并用高纯氮气作为保护气体.实验结果表明:天然生物质的非等温热解只有1个剧烈失重阶段,而木质素和造纸废液颗粒存在2个剧烈失重阶段.生物质比煤的热解起始温度低,热解速度快.随升温速率的提高,生物质的最大热解速度提高,对应的峰值温度升高,最终失重率呈下降趋势.生物质的热解机理满足三维扩散Jander方程,即f(α)=32(1-α)2/3[1-(1-α)1/3]-1,且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其活化能增大.  相似文献   
6.
分别使用Φ30反应挤出机和相同螺杆结构的Φ90反应挤出机研究了饮料瓶片中含水量对挤出产物特性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配方条件下,使用实验机生产出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扩链产品的特性黏度比工业机生产出的低;使用工业机挤出含水量为2.5%的瓶片,产物特性黏度可达0.70dL/g以上,满足纺涤纶长丝的要求;当瓶片经干燥使含水量降至0.2%时,使用工业机可使产物的特性黏度达到0.82 dL/g,满足再次吹瓶的要求;经工业机挤出含水量为0.2%的瓶片和0.25%扩链剂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产物的特性黏度可以高达0.94 dL/g,达到重型包装用打包带料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直燃循环流化床发电锅炉设计准则和运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纯燃生物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与燃煤锅炉的差别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自主研发的生物质直燃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特点和设计准则。采用该设计准则设计的第1台75 t/h次高温次高压生物质直燃循环流化床发电锅炉,已于2010年3月在浙江长广生物质电厂投入运行,运行结果表明,锅炉稳定性好,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与煤共燃的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5种生物质与煤以相同比例掺混后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进行了共燃试验。研究表明,生物质的加入改善了煤的燃烧性能,且随升温速率的升高,着火温度乃呈下降趋势;各试样的挥发分最大释放速率、固定炭最大燃烧速率、燃尽温度均呈增加趋势,它们的燃烧特性均随升温速率的升高而变好。  相似文献   
9.
尚琳琳  程世庆  王宪红  殷炳毅 《节能技术》2007,25(5):410-412,445
采用热重分析和色谱、质谱偶联技术,对玉米秆与三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混合热解中产生的H2S气体进行了在线检测,研究生物质对不同煤种热解析出H2S气体的影响.研究表明:生物质与不同变质程度的煤的混合热解过程中H2S析出有着相似的规律,即生物质的加入使煤析出H2S提前,且随着生物质比例的增加,H2S在更低的温度下有较大的析出速度.生物质与煤共热解时,在380℃以前析出的H2S的浓度和析出量都比煤单独热解时的高,且随着生物质加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生物质加氢作用的影响.且随着煤中含氢量的增加,生物质对煤热解过程的加氢作用表现得越不明显.生物质与不同变质程度的煤的混合热解过程中H2S析出规律是生物质加氢作用和矿物质固硫作用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4~2010年太湖4次野外观测数据,结合MERIS遥感资料,评价两波段、三波段、改进三波段和四波段4个模型在浑浊II类水体叶绿素a浓度估算的精度,并利用太湖(13个有效样点)以及巢湖(21个有效样点)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改进三波段模型反演叶绿素a浓度较高,更适于浑浊II类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遥感反演,决定系数R2在0.34~0.94之间变化,RMSE变化范围为: 3.17~8.70 μg/L.分季节率定改进三波段模型参数,并建立太湖水体春、夏、秋、冬季的模型输入参数查找表,最终将改进三波段模型应用于MERIS遥感影像(8、9、10波段),获取太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空间分布和年内、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