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生物科学   20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小麦根表面氧化还原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证实了两个不同品种的冬小麦根系表面存在着氧化NADH和还原K3Fe(CN)6的氧化的活力。还原铁氰化物活力在PH5.5到8.5范围内随着PH值升高而增大,温度在15℃到45℃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还原活力增强,45℃达最高值,55℃时活力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2.
植物细胞的氧化猝发和H2O2的信号转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概述了植物细胞氧化猝发的特性、产生机理、生理作用以及H2O2信号转导途径及其对基因表达的调控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质膜氧化还原系统与植物细胞延伸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近年来有关质膜氧化还原系统与植物细胞延伸生长的关系,参与酶及影响酶活和延伸生长因素的研究进展,并指出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下植物质膜功能蛋白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介绍了植物质膜中3种主要的功能蛋白,质质膜H^ -ATPase、质膜Ca^ -ATPase、质膜氧化还原蛋白的基本性质和生理功能,并对近年来有关逆境下这些膜功能蛋白(酶)活性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棉花根和下胚轴质膜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组成。干旱胁迫后,PM脂肪酸饱和度增加,不饱和脂肪到和不饱和指数降低。其中棕榈酸含量上升和亚麻酸含量下降较大,膜透性增高。质膜H^+ATPase和Ca^2-ATPase活力降低,脂氧合酶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棉花根和下胚轴质膜(PM)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16:0)、硬脂酸(18:0)、亚油酸(18:2)和亚麻酸(18:3)组成。干旱胁迫后,PM脂肪酸论和度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指数(IUFA)降低。其中棕榈酸含量上升和亚麻酸含量下降较大,膜透性增高,质膜H -ATPase和Ca2 -ATPase活力降低,脂氧合酶(LOX)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7.
小麦根质膜氧化还原系统及其对水分胁迫的反应(简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麦根质膜制剂氧化NADH的Km为60μmol/L,Vmax为1127nmol/mg蛋白mini还原K3Fe(CN)6的Km为272μmol/L,Vmax为3205nmol/mg蛋白min。两者的最适pH为7.5,最适温度是40℃。KCN、SHAM、Na3VO4对质膜氧化还原活性无影响,DCCD则有抑制作用(10%)。水分胁迫下活体质膜与离体质膜的K3Fe(CN)6还原活性变化呈相反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水分胁迫下棉花根和下胚轴质膜H^+-ATPase和Ca^2+-ATPase活力,表现Km值以及Vmax降低。-0.3MPa和-1.1MPa胁迫下质膜AT-Pase活力随时间延长分别呈“V”字形变化和下降趋势。钙螯合剂、CaM抑制剂对棉花根和下胚轴质膜ATPase活性有明显的抑制效应,抑制程度为-1.1MPa大于-0.3MPa大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植物细胞氧化猝发的特性、产生机理、生理作用以及H2 O2 信号转导途径及其对基因表达的调控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土壤干湿交替对小麦花前碳同化物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盆栽小麦试验,在开花前7d利用^14CO2光合标记,花后设置对照(A)、干湿交替5d循环(B)和10d循环(C)共3种水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约有19.0%~22.0%花前^14C同化物被转运到籽粒。在B、C两种干湿交替处理中,籽粒对花前^14C同化物动员量分别高出对照4.38%和3.02%,并且叶、鞘、茎等花前临时库中同化物输出比例相对高于正常供水的A处理。旗叶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Pro)含量对干湿反应敏感。灌浆后期,干湿交替处理的小麦旗叶中叶绿素(Chl)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相对减小,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也大大降低,并且二者变化趋势相一致。于湿交替供水,可部分补偿灌浆后期下旱导致光合不足、同化物减少的籽粒干物质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