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生物科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大鼠模型,观察比较近牙槽嵴区牙周膜内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含量,探讨高血糖对牙周组织炎症程度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大鼠(STZ组)模型采用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制备,单纯牙周炎组州组)注射同剂量的枸橼酸钠缓冲液。成模且稳定后(4周),两组都采用大鼠牙颈部丝线结扎的方法诱导牙周炎模型,于结扎后1周,2周,3周处死大鼠,采用组织学方法,免疫组织化学结合MATLAB7.0.1图像灰度定量分析法,研究近牙槽嵴区牙周膜中TNF-a水平的变化及牙周组织炎症的进展程度。结果:N组与STZ组除0周外各时间点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N组内各时间点每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5);STZ组内各时间点每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5)。随时间的增加,各组大鼠的炎症程度增加,TNF—a的表达水平增加,STZ组的病变进展程度显著重于N组。结论: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牙颈部丝线结扎可成功建立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牙周炎模型。高血糖浓度使糖尿病大鼠牙槽骨TNF-a的表达水平增加,降低了机体的损伤一修复能力,牙周组织的炎症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2.
PLMT家族成员SET7/9的非组蛋白甲基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T7/9是蛋白赖氨酸甲基化转移酶(protein lysine methyltransferases,PLMTs或PKMTs)家族成员,具有SET结构域。现已发现SET7/9是一种赖氨酸单甲基化转移酶,除了能使组蛋白H3第四位赖氨酸(lysine4 of histone 3,H3K4)单甲基化外,更重要的能使一些转录因子、肿瘤抑制因子、膜相关受体等非组蛋白单甲基化,其甲基化作用主要与蛋白稳定和转录活化有关。该效应受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酶1(lysine specifcdemethylase,LSD1)的抑制。SET7/9与LSD1两者效应的平衡对维持体内活性蛋白质含量、调节基因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鄄城县药用植物资源及中药材市场进行全面调查,旨在摸清鄄城县中药资源分布情况。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标本采集等方法,对该县药用植物资源及中药材市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鄄城县共有药用植物156种,隶属59科136属,重点中药材61种,归属于54种药用植物。主要栽培药用植物10种,其中金银花和防风栽培面积较大。市场中流通的中药材品种丰富,以植物源中药材为主。结论:鄄城县药用植物资源相对丰富,栽培品种多样,其市场发展前景广阔。该调查结果为开发利用当地中药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施氮量对夏玉米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及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华北平原潮土上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施氮量对夏玉米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及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酶活性均表现出一致的季节性变化趋势.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处理能显著提高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及根际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增强土壤几丁质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内,非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铵态氮含量在灌浆期显著高于根际土壤,但在苗期和完熟期则显著低于根际土壤;根际土壤几丁质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都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施氮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在0~180 kg·hm-2施氮范围内,施氮可明显增加土壤全氮含量,但当施氮量超过180 kg·hm-2时,土壤全氮含量则明显下降.综上,适量施氮能显著增强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全氮含量,改善土壤生化性质.  相似文献   
5.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固有的甲羟戊酸(MVA)/麦角甾醇代谢途径生成的中间体2,3-氧化鲨烯是三萜类化合物的合成前体,以酿酒酵母为底盘细胞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组建这些化合物的代谢途径时,需要下调2,3-氧化鲨烯流向麦角甾醇的代谢流。在酿酒酵母中由羊毛甾醇合酶(ERG7)催化的2,3-氧化鲨烯环化是麦角甾醇和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分支形成的关键位点。采用基因敲除和反义RNA 2种技术对ERG7基因的表达进行下调。设计含有与ERG7基因ORF两侧序列同源的长引物,以质粒PUG66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构建带有loxP-Marker-loxP的ERG7基因敲除组件,采用LiAc/SS Carrier DNA/PEG方法转化双倍体酿酒酵母INVSc1,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获得酿酒酵母ERG7基因单倍体缺失突变株,并对其进行了分子生物学确证。大量培养野生型和突变型菌株,菌体冷干后在碱醇溶液中90℃回流1h,正己烷萃取后旋蒸干溶剂,甲醇溶解残留物麦角甾醇。通过TLC和HPLC方法比较麦角甾醇含量,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突变型菌株的麦角甾醇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斑马鱼NUP98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个体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研究。方法:提取斑马鱼胚胎的总RNA,制备地高辛标记的NUP98RNA反义探针,WISH(整体胚胎原位杂交)研究NUP98在斑马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提取斑马鱼胚胎各时相和成鱼各组织的RNA,实时定量PCR检测斑马鱼胚胎各时相和成鱼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成功克隆斑马鱼NUP98基因,通过实时定量RT-PCR和原位杂交,获得NUP98基因在斑马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NUP98在2-cell、32.cell、oblong、shield期、12h前普遍性表达(0.75h、1.7h、3.7h、6h、12h);24h以后在眼部、头部表达较多,特别是在脊索表达较高;斑马鱼NUP98在0、0.5h、6h、12h、24h、48h表达逐渐降低,到72h和96h表达有所增加,但是仍低于24h其表达水平;NUP98在成鱼眼、脑、鳔、肾、肝、睾丸、胆囊、卵巢、鳍、心、肠、肌肉、腮、皮肤的表达中,眼的表达最高,明显高于其他组织,腮、卵巢、肠的表达次之,肌肉、鳔、胆囊、睾丸、皮肤、脑的表达紧随其后,鳍、肝、心、肾的表达最低。结论:NUP98基因可能在个体脑部、脊索及眼部的早期发育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NUP98基因可能具有抑制肿瘤发生的作用,该基因的调节异常对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可能有重要影响。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NUP98基因在造血系统中的作用,评估其是否适合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新的治疗靶点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补体系统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宿主抗感染防御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补体成分C3(complement component 3)是补体激活途径的中心成分,其通过3条补体激活途径参与免疫监督和免疫应答过程.虽然补体成分C3的基因和蛋白已在许多不同物种中被克隆和鉴定,对其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表达也进行了很多研究,但对C3分子的演化进程目前还不清楚. 本文对近年来补体成分C3系统发生进行了分析,同时对C3的结构、作用机制和功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作者在对山东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的过程中,陆续采集到一些在山东省没有分布记录的植物种类,目前已发表山东省野生植物新记录4种1变种[1]。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后续的调查整理以及查阅相关资料[2-10],又陆续发现一些山东省野生植物新记录,本文报道了其中的5种,隶属于5科5属,各种类的形态特征见图1。凭证标本均存放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标本室( SDCM)。  相似文献   
9.
外源性激素在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性别决定有重要作用, 为给中华鳖性别决定机制研究提供生物学信息, 首次克隆和分析了中华鳖Foxl2 cDNA部分序列。为研究其在遗传和生理水平的差异, 以10 mg/kg剂量17α-甲基睾酮(MT)和17β-雌二醇(E2)分别对中华鳖雌雄个体注射, 检测0、6h、12h、24h、48h、7d和14d性腺Foxl2 mRNA表达水平。获得中华鳖Foxl2基因(GenBank登录号: KP734210)部分 cDNA长903 bp, 共编码300个氨基酸, 属于叉头框转录因子家族, 参与卵巢发育和功能维持; 多重序列比对显示, Foxl2具有典型的FH结构域, 与红耳龟的同源性最高, 达到99%; 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 中华鳖Foxl2基因与爬行动物Foxl2基因聚为一个亚支, 且与西部锦龟Foxl2基因距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注射E2后24h, 卵巢Foxl2 mRNA表达水平被极显著上调(P<0.001), 7d和14d后, 精巢Foxl2 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上升(P<0.001); 注射MT后24h, 精巢和卵巢Foxl2 mRNA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01)。结果表明, E2和MT促进Foxl2表达, E2促进其表达的性别差异比MT明显。研究可为了解Foxl2的功能及明确外源性激素调控中华鳖Foxl2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验证甲苯胺蓝介导超声对龈上牙菌斑中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从门诊20例牙周炎病人下前牙区取龈上菌斑一份,每个患者的菌斑于实验室培养后,在同一甲苯胺蓝浓度下与不同超声强度联合作用,利用涂板计数法分析其对菌斑中细菌的抑制作用。实验分组:空白组、单独甲苯胺蓝组、单独超声组、甲苯胺蓝+超声组。结果:单独超声作用时没有灭菌效果,细菌数目反而有所增长(P〈0.05),超声联合甲苯胺蓝作用时取得明显的灭菌效果,超声强度2W/CM2灭菌率可达到79%。结论:低强度超声能够促进细菌生长,甲苯胺蓝介导一定强度的超声疗法对龈上牙菌斑中的细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