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8篇
生物科学   4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热带假丝酵母(Candiada tropicalis)T25—14经过紫外线和亚硝酸的多次诱变,获得4株产十一烷l,11二羧酸(DC13)较多的突变株,其中最优的NP-159株以20%(V/V)正十三烷(nC13)为碳源摇瓶发酵4天,DC13达80g/L左右。在16L罐上,以30%(V/V)nC13发酵6天,DC13高达139g/L,回收残烃后,对nC13的转化率为80%以上。后处理收率为78.9%,DC13的纯度为95.3%。  相似文献   
2.
热带假丝酵母(C.tropicalis)NP-6-126是经过紫外线和亚硝酸反复诱变筛选培育出来的,它是生产十三烷1,13一二羧酸(DC_(15)的优良生产突变株,尿素和硝酸钾浓度对其产酸有明显影响。尿素浓度在0.15%~0.21%范围内对产酸有利,尤其是0.18%最佳,浓度增大,明显抑制DC_(15)的产生和积累;硝酸钾的加入,也明显促进DC_(15)产量的提高,0.6%~0.9%硝酸钾浓度较合适。于16L自动控制罐发酵7d,DC_(15)达到130g/L,放大到2500L罐,在最佳条件下,连续5批,发酵6d,DC_(15)产量平均达到176g/L,正十五烷(nC_(15)转化率平均为52.5%,后处理总收率平均为80.6%,DC_(15)的纯度平均为95.83%。  相似文献   
3.
4.
5.
烃类氧化和生产长链二元酸的微生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远童   《微生物学通报》2001,28(1):103-103
人类首先观察到微生物分解烃是在十九世纪末叶 ,1 895年日本植物学者三好学博士观察到灰绿色葡萄霉菌 ( Botrytescinerca)能分解葡萄果实表皮的蜡质。然而直到 1 91 3年 ,Sohngen发表他以烷烃及石油为碳源 ,从土壤中分离了很多菌株的研究报告 ,从此开始了微生物对液体和固体烃利用方面的正式报告。到 1 940年 ,微生物科学工作者已陆续发表了有关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利用气态烃、烷烃及石油的研究报告 ,也发表了烯烃、炔烃、芳香族烃等的微生物氧化报告。能利用石油烃类的细菌、霉菌、放线菌的种群极多 ,亦有不少综述报告 ,这里不…  相似文献   
6.
生产长链二元酸菌株的诱变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用于正烷烃发酵生产长链二元酸的较好微生物都是酵母菌,尤其是假丝酵母属中的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和阴沟假丝酵母(Candida cloacae)。 关于二元酸,知道C10以下的短链二元酸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确立起来的工业制造方法也多,而C10以上的长链二元酸,天然存在的少,化工上难以合成。迄今为止,对二元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10以上的长链二元酸。但是,所有野生菌株都难以积累和基质链长相同的长链二元酸,也就是说,它们的β-氧化能力太强。 Uclio等研究了阴沟假丝酵母310…  相似文献   
7.
8.
根据GenBank中热带假丝酵母菌株pk233(ATCC 20336)POX4和POX5基因序列,设计了两对引物。通过PCR扩增,用一种简易的方法克隆了1230菌株中这两个基因。对POX4、POX5的测序表明,1230菌株的POX5基因与pk233菌株的POX5基因存在菌株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对蛋白功能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对POX4和POX5编码的蛋白PXP4、PXP5进行Pfam分析和二级结构预测后,推测PXP4和PXP5的N端可能是FAD结合部位。  相似文献   
9.
根据GenBank中热带假丝酵母菌株pk233(ATCC 20336)POX4和POX5基因序列,设计了两对引物。通过PCR扩增,用一种简易的方法克隆了1230菌株中这两个基因。对POX4、POX5的测序表明,1230菌株的POX5基因与pk233菌株的POX5基因存在菌株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对蛋白功能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对POX4和POX5编码的蛋白PXP4、PXP5进行Pfam分析和二级结构预测后,推测PXP4和PXP5的N端可能是FAD结合部位。  相似文献   
10.
陈远童   《微生物学通报》2002,29(1):104-104
科学家们在微生物发酵生产二元酸的研究领域,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达到工业生产水平,但是还有工作要做,尤其是二元酸的二步开发研究,还仅仅是开始阶段。 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某些长链二元酸,其发酵产酸水平已突破200g/L大关,但多数二元酸只有150~180g/L水平,如何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构建β-氧化阻断型和ω-氧化扩大型工程菌,再通过发酵过程的计算机优化控制,进一步提高二元酸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