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5篇
生物科学   7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植物根系容积重是指植物根系单位体积的重量,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植物根系内含物的多寡。不同植物根系的容积重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植物根系容积重也会随季节更替而发生一定变化。根系容积重是植物根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内蒙古沙地草场不同植物根系的化学元素含量特征。结果表明:51种植物根系的N、P、K、Si、Na、Fe和灰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8%、0.104%、0.686%、0.811%、0.049%、0.030%和6.416%。其中相同植物根系的N、P、K、Na和灰分的含量低于其地上部分的平均含量,而Si和Fe相反,根系的平均含量高于其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3.
植物作为土壤形成的重要函数之一,其植被类型与矿质元素组成特点对其有机质积累、元素循环与剖面特征发育、肥力变化等有重要作用。1979年起,作者对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及与之相联系的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羊尿斑块土壤化学特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冷蒿小禾草草原1989年围封禁牧地,研究了天然羊尿尿斑土壤化学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pH值于施尿后第2天达到最大值,以后呈下降趋势,58天后pH值基本稳定在6.5左右且低于对照区水平,施尿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与pH值的变化基本一致,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施尿后土壤总可溶性磷含量显著提高(P<0.05),第2天达到最大值(35.1mg·L^-1)。总可溶性磷各组分钼酸反应磷、可溶性有机磷和可溶性缩合磷百分比均存在两个明显的变化阶段,钼酸反应磷和可溶性有机磷与可溶性缩合磷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施尿区土壤NH4^+-N在第2天达到最大值。以后呈下降趋势;NO3-N含量14天后开始显著增加,并于第21天达到最大值,其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型”特征,并较NH4^+-N存在显著的时滞现象;施尿后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显著增加,并表现为“双峰型”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草地生态系统碳素循环的一般特征,介绍了一个草地碳循环的分室模型;对世界草地生态系统的碳贮量和碳输入量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初步讨论了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4种主要土壤类型及122种主要植物硫含量的分析,并与主要放牧家畜的营养需要相结合,综合评价了内蒙古典型草原硫的营养状况.研究表明4种主要土壤类型不同层次(0.2~0.4m,0.1~0.2m和0~0.1m)的土壤中有机硫的含量变化很大,为17~397μg*g-1,有机硫的含量与土壤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高度正相关.土壤中平均无机硫含量低于10μg*g-1,但黑钙土土壤中无机硫的含量较高,达20μg*g-1左右.土壤中微生物硫含量占土壤中全硫含量的1.78%~2.80%.所测定的122种主要植物中有75%的植物体内硫含量低于0.16%,氮/硫比大于14∶1;与主要放牧家畜的营养需要相比,有约80%的植物缺硫.植物体中硫的含量与土壤中有效硫的含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用样带法调查了草原群落植物功能群组成沿水热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降水量的减少,热量和干燥度的增加,群落植物生活型功能群组成中,多年生杂类草的相对多度逐渐减少,而多年生丛生禾草的相对多度逐渐增加,多年生丛生禾草对多年生杂类草具有强烈的生态替代作用。在植物生态类群功能群组成中,中旱生植物的作用逐渐减弱,而旱生植物的作用显著增强。草地的利用方式对群落组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永久样地和割草场中不耐牧种的相对生物量显著地高于放牧场,而放牧场中耐牧种的相对生物量则显著地高于永久样地和割草场。受草地利用  相似文献   
8.
第17届国际草地会议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17届国际草地会议于1993年2月7日—21日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召开。参加这次草地科学家盛会的1500多名代表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代表49人,来自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北京、宁夏等省区,其中还包括台湾的5名代表。大会得到新西兰、澳大利亚和FAO等国际组织的支持并得到其赞助数十万美元。大会分三阶段举行。2月7日—2月12日开始阶段的会议在新西兰北帕麦尔斯顿城召开。2月13日—16日的会议分别在新西兰的林肯、北帕麦尔斯顿和赫密尔顿举行。而结束阶段的会议则移往澳大利亚的热带地区昆士兰省的诺克哈默顿城召开。与以往历次会议不同,这次会议除一天大会报告外,分成近60个专题组报告、讨论和  相似文献   
9.
京郊耕地碳酸盐褐土小麦、大麦、玉米、高梁、花生五种农作物氮及灰分元素生物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作物存留、归还、吸收不同元素数量的差别很大。豆科作物花生以对钙、镁吸收量大为其显著特征;禾本科作物吸收较高数量硅、铁、铝、锰、钠。在四种禾本科作物中,高梁吸收较高数量氮、磷,钾、钙、镁、硅,大麦吸收较高数量钠、硫和锰。2.不同作物以根、茬形式对11种元素和灰分向土壤中的归还有三种情况:1)低度归还类型:氮磷钾,归还比例一般低于10%;2)中度归还类型:镁钙硫硅钠和灰分,归还比例介于10—30%;3)高度归还类型:铁铝和锰,归还比例一般为30%。 3.不同农作物生物循环特点对研究农田生态系统元素平衡、耕地土壤肥力变化和形成过程以及施肥、耕作制度改革,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最近几年在草原生态系统多功能、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温室气体、气候变化对植物群落结构影响长期观测、草原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过程、草原生态系统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放牧生态系统管理等领域取得较大进展。研究结果指出,农垦活动使有机碳损失34%,草原植被——土壤系统是甲烷的弱汇;20多年来,这一地区气候变化有变暖趋势,冬季增温明显,春季干旱进一步加剧,影响初级生产力生产;系统提出草原退化是草原生态系统退化,并对退化阶段进行了划分;在内蒙古冷蒿小禾草退化草原施用硫肥对提高初级生产力与羊毛性能方面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