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生物科学   18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卫星DNA标记技术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卫星DNA(或简单重复序列,simplesequencerepeats,SSR)是继RFLP、RAPD等分子标记后出现的第二代分子标记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微卫星标记技术在植物基因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SSR具有多态性高,呈共显性遗传,遵守孟德尔式分离,在数量上没有生物学的限制,实验操作简单,对样品质量要求不高等特点,因此被广泛用于植物遗传图谱的构建、基因定位、构建指纹图谱、遗传多样性及物种进化与亲缘关系的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5—氟尿苷的微生物转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5 氟尿苷 (简称FUR)是抗肿瘤核苷药物脱氧氟尿苷 (Floxuridine ,简称DFUR)的合成中间体。脱氧氟尿苷是一种抗代谢类抗肿瘤药 ,在体内可以部分转化为氟尿嘧啶 (简称FU) ,二者具有相似的作用途径和抗肿瘤谱。与FU相比 ,由于DFUR的抗肿瘤活性高且毒副反应小 ,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和各种类型肝癌。在国内 ,采用化学法合成的DFUR业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1]采用化学合成法生产DFUR时 ,由于反应过程中需将碱基或核糖残基的部分基团进行保护 ,而且产物为多种核苷异构体和其它副产品的混合物 ,需要进一步分离 ,…  相似文献   
3.
附子多糖FI的分离纯化及部分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附片经热水抽提、Sevag法脱蛋白、乙醇沉淀、DEAE- C32柱层析分离 ,再通过 Sephadex G- 2 0 0柱层析进一步纯化 ,得到一种纯白色粉末状多糖 ,糖含量为 97% ,平均分子量为 2 .6× 10 5,熔点为 2 70℃。经完全酸水解、薄层层析、红外光谱分析 ,证明为葡聚糖。  相似文献   
4.
黄附子中糖复合物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药中糖复合物研究是21世纪生物科学热点之一。本文首次报道了附子中糖复合物的研究结果。我们采用饱和硫酸铵沉淀、乙醇分级沉淀及DEAB-C32层析方法,从黄附子中分离出三种组分,通过鉴定发现:组分I主要为糖蛋白,组分Ⅱ主要含酸性多糖,组分Ⅲ可能是淀粉。此研究结果为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开发附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PGIP在植物抗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至今为止,已在20多种植物体内发现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这类蛋白质主要集中于细胞壁和内膜系统,但在不同生长时间、不同品种及不同器官中其含量是不一样的,研究表明这种差异与植物的抗性强弱有着密切关系。PGIP是病原真菌分泌的endo-PG的抑制剂,因此能延缓病原真菌对植物细胞壁的降解。来自菜豆和小平的实验证明表明病原真菌侵染植株能诱导pgip基因高水平转录、表达,但pgip基因家族对  相似文献   
6.
5-氟尿苷的微生物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nditions for biotransform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FUR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when the cell concentration of E.aerogenes was 10%(w/v),the temperature and pH were 7.8 and 60℃ respectively,59.7% UR was converted to FUR.It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 ideal procedure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FUR is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by two elution systems (S 1∶CHCl 3∶CH 3OH∶H 2O 61∶13∶1,and S 2;CH 3COOCH 2CH 3∶CH 3OH∶CH 3COOH∶H 2O 12∶3∶3∶2)with the purity and yield of 98.0% and 86.0% …  相似文献   
7.
嘧啶核苷磷酸化酶(PyNPase)是嘧啶核苷补救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广泛分布于微生物及动物组织细胞中。近几年来,很多学者对PyNPase在抗癌药物合成和癌症治疗方面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综述了PyNPase与肿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抗癌药物评价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嘧啶核苷磷酸化酶(PyNPase)基因工程菌的发酵条件。方法:通过工程菌摇瓶培养、测定吸光度D值、凝胶灰度扫描分析表达量。结果:当起始pH值为7.0~7.2,以60/500mL的装液量、5%的接种量,于32℃培养3h,加入终浓度为0.2g/L的L-阿拉伯糖诱导6h后收获菌体,可得到较高的生物量和重组蛋白表达量。L-阿拉伯糖诱导开始时间和菌体收获时间对蛋白表达有显著影响。结论:为PyNPase结构研究和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附子多糖FⅠ的分离纯化及部分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附片经热水抽提、Sevag法脱蛋白、乙醇沉淀、DEAE-C32柱层析分离,再通过Sephadex G-200柱层析进一步纯化,得到一种纯白色粉末状多糖,糖含量为97%,平均分子量为2.6×105,熔点为270℃.经完全酸水解、薄层层析、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为葡聚糖.  相似文献   
10.
将50只同期怀孕的大鼠分为5组,在怀孕第7—18d,每天给两组大鼠腹腔分别注射1和20mg/kg体重2,2’,4,4’-四氯联苯(PCB47);给另两组分别注射0.25和1mg/kg体重3,3’,4,4’-四氯联苯(PCB77);对照组注射0.1mL芝麻油。幼鼠出生时记录每窝产仔数和性比;出生后每隔7d称体重直到第119d;出生后第15天时检查幼鼠的睁眼率。与对照组相比,PCB47和PCB77所有剂量组每窝产仔数和性比无显著差异;PCB47(20g/kg体重组)和PCB77(两个剂量组)雌幼鼠肛门一生殖孔距离显著增加,出生后15d幼鼠的睁眼率显著降低;PCB77(1mg/kg体重组)雄幼鼠从出生后第35至119天体重显著降低。提示PCB77主要影响雄鼠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