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4篇
生物科学   135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化学合成硫酸酯化银耳多糖,对硫酸酯化反应的吡啶与氯磺酸的体积比进行优化,氯化钡-明胶比浊法测定硫酸酯化银耳多糖的取代度,并对不同取代度的硫酸酯化银耳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硫酸酯化银耳多糖取代度随吡啶与氯磺酸体积比的提高而增加;当吡啶与氯磺酸体积比为4∶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 h时,产物的取代度为1.32,在0.8~2.0 mg/mL浓度范围内对Fenton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体外清除率相对于银耳多糖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3.
细胞内特定蛋白质的靶向定位对于正常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而该过程由囊泡运输介导完成。谢克曼利用遗传学工具首先从酵母中筛选出多个囊泡运输相关基因;罗斯曼则用生物化学方法从哺乳动物细胞中鉴定出多个囊泡出芽和融合的相关分子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苏德霍夫则发现钙离子调节突触囊泡释放神经递质的分子机制。这些研究拓展了对细胞内物质精确定位的理解,同时也更新了对部分疾病发生机制的认识。3位科学家由于"细胞内主要运输体系——囊泡运输调节机制的发现"而分享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4.
<正>1990年开始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是可以和"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相媲美的第三项宏大工程,但前者意义更为重大,一方面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对更复杂的生命体系本质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改变了前期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尽管人类基因组计划由多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免疫是高等动物感知外界感染后迅速启动机体防御反应的一种方式,对该过程机制的理解在临床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布特勒先后发现了介导多种炎症反应的肿瘤坏死因子、感知脂多糖的Toll样受体4等物质,这些进展拓宽了人们对先天免疫分子机制认识同时也得到广泛临床应用,布特勒也被认为是近几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的热门人选之一。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癌基因1(breast cancer gene 1,BRCA1)是最早发现的乳腺癌抑癌基因,它通过参与DNA损伤修复应答而保证了基因组完整性和正常的细胞分裂,它的突变可导致乳腺癌等相关肿瘤发生率显著升高。最新研究发现,受体相关蛋白80(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 80,RAP80)作为BRCA1发挥作用时的一个伴侣蛋白,通过泛素化而与BRCA1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DNA损伤修复过程。RAP80的发现及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使人们对乳腺癌发生机制有了新的理解,从而为乳腺癌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胆固醇浓度的相对恒定对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主要通过反馈凋节来实现.胆固醇浓度高,它及其代谢产物氧固醇可通过和Scap或Insig的结合,抑制固醇凋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的活化,从而使胆固醇合成相关酶类生成减少;胆固醇浓度低,则SREBP裂解激活蛋白(SCAP)的抑制作用解除,SREBP可有效地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实现剪切,使胆固醇合成增加.SREBP介导的胆固醇生物合成反馈调节,一方面有利于对机体胆固醇浓度的调控,另一方面也深化了对细胞囊泡运输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郭晓强 《生命的化学》2007,27(3):239-240
酒精性肝病是一种由于过量食用酒精而导致的肝损伤性疾病,该病往往伴发肝脏铁过剩而出现铁沉积,进而导致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而威胁生命.最新研究发现,酒精性肝病造成的铁过剩是由于一种铁调节激素肝杀菌肽的浓度异常所致,乙醇代谢可以减少肝杀菌肽在肝内的表达,肝杀菌肽浓度降低可使血清铁升高而引发肝脏铁沉积,这项研究为预防和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相关并发症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9.
在建立了稳定的甘草细胞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放大培养体系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甘草细胞在搅拌式反应器中悬浮培养的生长特性,包括细胞生长、细胞膜的透性、培养体系的p H变化及甘草黄酮合成情况等,并与摇瓶培养作比较。结果发现,同等条件下,反应器中培养细胞生物量的积累低于摇瓶培养,整个培养周期较摇瓶培养缩短。培养过程中同一时间段反应器中的p H值略低于摇瓶中的p H,细胞中H2O2的浓度是摇瓶中的1.8倍,甘草黄酮的产量是摇瓶培养的1.5倍,表明反应器中机械搅拌与流体剪切的培养环境对细胞生长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刺激了细胞次生代谢产物甘草黄酮较高水平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
郭晓强 《遗传》2012,(11):1517-1520
利根川进是一位日本分子生物学家,由于发现了抗体多样性产生的遗传机制而获得198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利根川进还由于研究了学习和记忆的分子与细胞机制而闻名。文章介绍了利根川进的生平和科研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