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生物科学   1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陆星  杨萍  邹记兴  钟山 《生物技术》2012,22(1):43-47
目的:提取斜带髭鲷高质量基因组DNA并建立适用于AFLP分析的体系。方法:以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为材料提取高质量基因组DNA,并进行AFLP扩增。对AFLP分析体系中几个关键环节(基因组双酶切、连接、预扩增及选择性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做了优化。结果:提取的斜带髭鲷全基因组DNA纯度高,无拖尾。采用9组选择性引物共检测出350个不同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位点为175个,多态性比例为49.58%。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像染色均匀,条带清晰且无背景干扰。结论:该分析体系的建立为斜带髭鲷的群体遗传多态性、种质资源、遗传图谱、遗传育种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点带石斑鱼的亲鱼培育、产卵受精和胚胎发育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在水泥池人工养殖条件下,对人工诱导性逆转的“功能性雄性”、天然雄性及天然雌性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亲鱼进行强化培育,自然产卵受精。2002年繁殖季节,共获3cm以上的点带石斑鱼苗145万尾。亲鱼培育、产卵受精和胚胎发育的程序:(1)经过强化培育的亲鱼,自然产卵受精,受精率平均81%,最高97%;(2)成熟的“人工变性雄鱼”的精子头部呈球型,精子头径约3.7—6.1gm,尾长12.4~44.5μm;在水温26℃、盐度3%、pH7.9条件下,精子游动时间最长超过58min,精液中90%精子在31min停止游动,与天然雄亲鱼的精子无异,可作为生产雄亲鱼的来源;(3)在东山岛,产卵期由4月初持续到11月中旬,产卵高潮集中在4月底至5月底、9月底至10月初。在24h内,自然产卵通常从16:30持续到次日1:30;(4)产卵适宜水温为23.5—28.6℃,最适产卵水温为25.5—26.5℃;(5)水温26℃时,受精卵在盐度2.82%~2.96%,的海水中呈悬浮状态,盐度2.82%以下时下沉,盐度2.96%以上时上浮;(6)在水温24.9—27.6℃、盐度3%—3.3%、pH7.6—8.2的情况下,胚胎发育时间为21h。  相似文献   
3.
采集广东省深圳市南澳区野生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 (Richardson)和养殖斜带髭鲷各25 个样本。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 采用PCR 技术对该50 个个体的mtDNA D-loop 区全序列进行扩增, 测序得到的序列进行比对, 发现该50 个序列长度变异较小, 均在788-790 bp 之间, 野生型和养殖型区别不大。采用MEGA(version 4.0)和DnaSP(version 4.0)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50 条序列中T、C、A 和G 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29.9%、21.5%、35.2%和13.5%, 其中A+T 的含量(65.1%)显著高于G+C 含量(34.9%), 表现了明显的碱基偏倚。50 个个体表现为26 种单倍型, 包括91 个多态位点, 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24, 单倍型多态性(h)为0.958, 核苷酸多态性()值为0.02277。研究表明, mtDNA D-loop 区可以作为检测野生与养殖斜带髭鲷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有效分子标记, 而广东省深圳市南澳区野生斜带髭鲷种群遗传多样性已经下降至中等水平。研究提示野生斜带髭鲷种群遗传多样性不容乐观, 资源调查、种质维护与遗传评价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4.
哺乳动物卵子受精过程中糖蛋白的作用邹记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l)闻仁龙(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师范学校武汉430200)本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哺乳动物卵子体外培养系统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科学家们可以直接用哺乳动物的精卵为材料,对受精过程...  相似文献   
5.
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探讨笛鲷属的分子系统发生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9种中国南海的笛鲷属鱼类的细胞色素b基因的部分序列,结合来自GenBank中1种分布于菲律宾和9种分布于美国大西洋的笛鲷属鱼类的相应同源序列,用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红鳍笛鲷(Lutjanuserythropterus)与红笛鲷(L.sanguineus)之间的同源序列碱基差异百分率只有0.32%,支持二者是同种异名的观点;中国南海的笛鲷属鱼类间的平均碱基差异要高于美国大西洋笛鲷属鱼类。在MP和NJ树中,美国大西洋笛鲷表现为亲缘关系较近,来源于中国南海的笛鲷鱼类相对集中在树的基部,分歧较大。这与所研究的笛鲷地理分布和地理隔离基本相一致,同时也说明中国南海笛鲷分化较早并且分歧较大。  相似文献   
6.
6种重要经济鱼类生长激素完整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RT-PCR、3′RACE、5′-RACE方法,从6种重要经济鱼类——大眼鳜(Siniperca kneri)、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黄鳝(Monopterus albus)、鲶鱼(Silurus asotus)、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方正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Fang Zheng crucian carp)中克隆了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的完整cDNA序列(除石斑鱼序列外,其他生长激素序列均系第一次克隆),并详细分析了其序列特征。测序结果显示,克隆的6种GH cDNA长度依次为953bp、1023bp、825bp、1082bp、1154bp和1180bp,它们均包含一个长度为600个左右核苷酸的完整阅读框,分别编码一个200个左右氨基酸的蛋白:大眼鳜、石斑鱼和黄鳝GH为204个氨基酸,鲶鱼GH为200个氨基酸,泥鳅和方正银鲫GH为210个氨基酸。这6种蛋白序列与其他已知的鱼类GH序列都有较高的同源性,特别是与相同目的鱼类序列相比。通过序列比对,在这些蛋白序列内鉴定了许多保守的氨基酸残基,其中的大多数聚集而成5个保守域。基于这6种鱼类序列的编码区和其他鱼类的GH编码序列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MP和NJ树)与根据形态特征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特别是在硬骨鱼类较大分类阶元(目间、目以上)的系统发育研究方面比较一致,尽管仍存在一定差异,说明生长激素基因的编码区应该在硬骨鱼类系统发育研究领域得到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用细胞色素b部分序列研究斑马鱼的分子分类与系统发育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用细胞色素b特异性引物,对长尾斑马鱼、短尾斑马鱼、豹纹斑马鱼、食蚊鱼和青石斑鱼的总DNA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数据库的团头鲂、青鲻鱼、草鱼、金桔鱼的细胞色素6基因同源序列进行序列比较。结果显示,长度为426bp的细胞色素b同源序列的平均碱基组成是:26.7%A,26.1%c.16.6%G.30.5%T,密码子第三位点的碱基组成存在较大的偏倚,G的含量仅占6.4%。长尾斑马鱼、短尾斑马鱼和豹纹斑马鱼之间细胞色素b DNA序列变异很小,相似性高于99%。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豹纹斑马鱼先与长尾斑马鱼聚在一起,再与短尾斑马鱼聚为一组。本研究结果支持Frankel和David等人认为豹纹斑马鱼应该是Danio rerio的一个亚种,而不是单独的一个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鲹科鱼类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及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9种鲹科鱼类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并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3种鲹科鱼类的相应序列采用ClustalW排序后,对控制区结构进行分析,识别了其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3个区域,指出了终止相关序列的主体是TACAT与其反向互补序列ATGTA以及一系列保守序列(CSB-F、CSB-E、CSB-D和CSB-1、CSB-2、CSB-3),并给出了它们的一般形式,同时在康氏似鲹控制区的5′和3′两端发现重复序列。以尖吻鲈作为外类群,应用邻接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鲹科鱼类分为鲹亚科、鰤亚科、鲳鲹亚科和鰆鲹亚科4个亚科,各自形成单系群;鲹亚科与鰤亚科形成姐妹群,鲳鲹亚科再与他们聚在一起,鰆鲹亚科处于鲹科鱼类的基部,与前面3个亚科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外源性甲基睾丸酮对雌性和间性黄鳝性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大剂量外源雄性激素(甲基睾丸酮,MT)对活检后的雌性和雌雄间性黄鳝发育的影响。我们应用色拉油溶解外源雄性激素对雌性和雌雄间性黄鳝进行腹腔注射,采用石蜡组织切片法,对MT对活检后的雌性和雌雄间性黄鳝性腺发育的影响进行组织学研究。试验未得到具有生殖能力的性逆转雄鱼,但发现了一些十分有趣的结构,将为进一步揭开黄鳝性逆转之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结果如下:① MT可促进雌鳝卵母细胞退化,但不能使卵巢完全解体; ② MT可促进雌性和间性黄鳝性腺生殖板扩大、伸展,但不能使间质细胞增生;③ MT可促进雌性和间性黄鳝性腺生殖板上出现“中空小叶”,这种结构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即Ⅰ型“中空小叶”(“HL-Ⅰ”)和Ⅱ型“中空小叶”(“HL-Ⅱ”),Ⅱ型“中空小叶”可能是非正常发育下产生的生精小叶;④ MT对雌雄间体早期的黄鳝的雄性生殖细胞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对雌雄间性晚期的黄鳝可促进其生精小叶内的雄性生殖细胞外排,而形成另一类型的“中空小叶”。 ⑤ MT对雌雄间体黄鳝的作用强于对雌性黄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鲹科鱼类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及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9种鲹科鱼类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并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3种鲹科鱼类的相应序列采用Clustal W排序后,对控制区结构进行分析,识别了其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3个区域,指出了终止相关序列的主体是TACAT与其反向互补序列ATGTA以及一系列保守序列(CSB-F、CSB-E、CSB-D和CSB-1、CSB-2、CSB-3),并给出了它们的一般形式,同时在康氏似鲹控制区的5′和3′两端发现重复序列。以尖吻鲈作为外类群,应用邻接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鲹科鱼类分为鲹亚科、鰤亚科、鲳鲹亚科和鰆鲹亚科4个亚科,各自形成单系群;鲹亚科与鰤亚科形成姐妹群,鲳鲹亚科再与他们聚在一起,鰆鲹亚科处于鲹科鱼类的基部,与前面3个亚科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